互动生成构建高中物理有效课堂

时间:2022-10-01 10:28:56

互动生成构建高中物理有效课堂

【摘要】 互动生成突破原有的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学生置身于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状态,因为互动生成可以增减目标、调整方案、校正环节,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广大一线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让物理教学在互动中生成精彩。

【关键词】 高中物理 互动生成 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7-023-01

互动生成突破原有的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学生置身于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状态,一切呈现开放性,透过学生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真实地看到学生学习的潜在能量,在热闹与喧嚣的背后,更须冷静的思考和沉淀,积淀互动生成的智慧。

一、互动生成的原则

1. 情境性原则。教师教学态度须和蔼可亲,笑脸面对学生,保持幽默,使学生上课如沐春风,勇于表达想法。

2. 问题性原则。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延缓评价,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从中体验到自尊和成功。

3. 启发探究性原则。学生探索的愿望越强烈,探索越多,探索的结果越好,则表明教师的启发诱导越有成效。

4. 民主和谐性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做到“导而弗牵”、“强而不抑”、“开而不达”。

5. 全体全面性原则。要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有效帮助,做到“有教无类”。要正确处理好德与智、知与能、创造性认知因素与创造性个性倾向的关系,坚持全面培养,防止顾此失彼。

二、为生成增减目标

教学是不断生成的。目标的预设,要随课堂的生成而增减,因为备课不是全为教材服务,而是主要为学生主体服务。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现场性,学习的状态、条件随时会发生变化,当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教师所预设的教学目标需要开放地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接纳始料未及的信息。例如:笔者在“电场强度”的教学时,发现学生总是对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问题搞不清楚,于是在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共同讨论电场强度的定义式和决定式,由学生推荐代表上台当老师,向同学展示自己的观点并与同学一起探讨。从学生讨论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学生明白了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却分不清物理量的定义式和决定式的关系。此时要把时间、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考,类比以前学过的知识,让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营造积极讨论的氛围,让学生充分发现自己的优点和认识到问题的本质,在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对认知规律的进一步理解。

课堂是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相统一的弹性调控过程,预设的教学目标就是在生成中添入了灵活、创新的成分,提升了水平,实现了超越!

三、为互动生成调整方案

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在丰富而又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常会有许多预料不到的现象产生。面对这些生成性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倾听,及时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灵光,以自己的教学智慧去比较、判断、鉴别,选择出有价值的内容让它成为教学的新契机。 如:在《机械能守恒定律》中,初期笔者设想主题是:每个学生能够提出1-2个共性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后,各小组成员给出自己的答案和想法。接着小组间交换问题卡,并对不同小组的问题看法给出整体评价。

结果反馈:对问题有自己看法和解答的小组成员不到班级总人数的1/4,而多数小组对交换问题卡的处理,都是草草了事,填写“认同”或“看法一致”,没有表现出在合作中交流思想,且不能对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

面对这种状况,笔者对主题进行调整:小组选成员在黑板展开问题解答、讲解,有小组之间问题解答校对、对问题加强验证,有小组相互提问题等,教师对各小组课堂发言次数、质量进行评价。教师引导生生合作,小组成员利用教师点拨,积极思考参与课堂讨论通过调整后课堂教学气氛浓厚,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并认真思考、讨论,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就这样,一个小小的观察活动使课堂教学走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让课堂教学涌动出生命的灵性。

四、为互动生成校正环节

一个精彩的教学环节,往往使人难以忘怀。环节虽可以预设,但它却像是一部不能划上句号的手稿,它一直处于自我校正、自我完善的动态发展之中。它是课前构思与实际教学之间的反复对话,至少,它的重要意义并不体现在课前的一纸空文,而是展现于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完成于教学之后。如:在讲授“牛顿定律”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测量加速度大小实验的基础上对加速度、力和物体质量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根据实验原理、实验要求,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对实验进行设计。但在实验中,如何控制变量,学生并不太在意,这样会造成实验的低效,于是笔者停下原来的推进环节,专讲控制变量的方法、意义,接着让学生继续原先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运算,与理论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找出实验误差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并有效地巩固所学的物理知识。

上述教学环节的即时调整,更利于拓宽、深化教学目标,使课堂焕发出活力。如果一味按照固定环节前进,不考虑学情,不考虑课堂环境变化,那么必定落入僵化、机械、沉闷的泥潭。而弹性控制教学环节,重组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在动的过程中出新思想,新创意,新观念,新问题。

总之,课堂之所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就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广大一线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让物理教学在互动中生成精彩。

[ 参 考 文 献 ]

[1] 申昌福.物理课堂教学中互动的实践研究[J].中学物理・高中,

2011(02).

[2] 李艳.对物理课堂师生互动的探究[J]. 新课程学习,2011,(05).

[3] 李保卫.浅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J].中国当代教育科研,2011,

(04).

上一篇:师生互动在高中物理探究性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素质教育下初中数学教学的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