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音乐教育合唱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时间:2022-10-01 08:19:43

对高校音乐教育合唱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内容摘要】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合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应从优化使用教材和曲目、扩大学生在课堂的参与面、新媒体工具在合唱课堂中的运用、进一步推广合唱“朋辈”教育机制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合唱这一重要的美育教育的载体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角色位置,使合唱艺术能真正渗透到大学生的审美情趣中去。

【关键词】高校合唱 教学改革 新媒体工具 “朋辈”教育

合唱是一门高雅艺术,是多声部的,集体性的声乐艺术。合唱能塑造人对美的感受、理解、表现、陶冶和创作,其是美育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情感教育的实践表现。合唱艺术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培养其团结精神、审美情趣等具有重要作用,无论是在非音乐专业的普通高校推广合唱活动,还是在音乐专业的大学生中组建合唱团,并长期有规律地进行合唱训练,都是提高大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手段。就高等教育而言,重视素质教育就是将素质教育的思想渗透到专业教育之中,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①在目前我国的大多数高校教学大纲设计中,合唱是非音乐专业的公共选修课,同时也作为高等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合唱相关课程的开展都普遍存在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参与被动、课堂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通过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使学生掌握合唱的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演唱多声部合唱曲的能力;掌握合唱指挥的基本技能,能运用合唱指挥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实践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排练和演出,也能有效地组织和开展童声合唱的实践活动;同时在合唱艺术实践中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增强了自身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笔者针对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合唱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优化高校合唱基础课程中使用的教材或者曲目

目前,合唱基础课程的教材中使用的曲目分类较单一,综合性曲目教材曲目量过于繁多,课堂运用效率不高。应收集大量优秀的中外合唱作品集,包括混声合唱、同声合唱、童声合唱,然后进行分类:第一类,外国作品年代分类,如早期牧歌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乐派时期、浪漫乐派时期;第二类,中国作品内容分类,如艺术歌曲创作、中国诗词改编、中国民族歌曲改编;第三类,童声作品的风格分类,如传统作曲手法、现代作曲手法等。教师可以根据自身多年来积累的课堂教学经验,优化课堂使用的曲目,并拟定一套内部使用曲目教材。

二、扩大学生在课堂的参与面

除了教师指定的授课内容,应增加部分学生自选内容,大班多人的授课模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学生分组排练的时间,并给予小组团队更多的创新创作空间,使原来的学生参与被动、教师授课疲惫等问题得到改善,从而呈现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积极导向的良好状况。笔者曾经开设过一门“合唱团实践与训练”专业选修课,由于选修的学生非常多,原本计划50人左右的班最后变成120人的班。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师单向授课排练与学生被动地接受模式,很难取得预想的教学效果。于是,教师可以将120人的大班拆分成四个小组,每组约30人的室内合唱团。然后设定每个小组选曲的范围,如作曲家生于1885年以前的曲目、无伴奏的作品、通俗歌曲改编的作品、中国民歌改编的作品等。让学生小组有更多的自主选择和创新训练的空间。

三、新媒体工具在合唱课堂中的运用

在合唱基础课程的内容学习过程中,除了课堂上教师的理论与亲身示范,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使得学生在课后的自主排练和团队合作能密切地跟课堂教学联系在一起,使得原本教师无法跟踪和督促课后排练效果等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除了现有的课堂教学现代化多媒体设备的运用外,还将目前大学生普遍使用的智能化手机和社交软件都设计进来,作为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小组为单位的学生小团队可以利用他们手中的智能手机对小组排练的情况实录,并上传至社交软件的群,教师可以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都能随时查看他们的排练情况和效果并给予指导。这样的互动和督促能有效地将课堂内容进行延伸,并同时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参与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进一步推进“朋辈”教育的合唱机制

“在高校中大力开展合唱艺术活动,使学生们通过参加合唱训练和演出来丰富文化生活,拓展知识面,提高其多方面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②已经有了三年成功经验的华南师范大学推广合唱普及化的“朋辈”教育,是合唱基础课程改革的很好的证明和奠基石。何谓“朋辈”教育?就是以高校现有的学科资源,如音乐系或者音乐学院的学生,也包括非音乐专业的特长生为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深入到各个院系,协助其组建合唱团并参与到其中的组织、排练等具体事务。达到“朋辈”间的互助互爱,加强了兄弟院系的合作、并使得合唱不仅仅停留在“唱”的层面,还加强了“训”的锻炼。

总之,合唱课程是作为高校美育教育的培养手段,是作为音乐教育的必备基础,还是作为大学生的艺术文化生活一部分,其重要性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有效的教学改革,能使合唱艺术在高校教学中产生更深远的影响力。

注释:

①胡建华.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经验专题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0.

②温酷.浅谈在普通高校成立学生合唱团的重要性[J].东京文学,2011(6).

参考文献:

[1]郭声健.艺术教育――基础教育新概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田晓宝.合唱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王英杰,刘保存.中国教育改革30年――高等教育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杨鸿年.童声合唱训练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上一篇:美术写生与古村镇旅游协调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河南本土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