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对艺术创作的启发

时间:2022-07-10 07:44:27

民间艺术对艺术创作的启发

【内容摘要】民间艺术一直以来都是以朴实、简单、自然、生活化风格居多的艺术创作见长。其中湘西少数民族艺术品,如土家族、苗族的民族服饰,湘西苗族的苗绣等,其所呈现出的艺术语言和文化传承,对艺术创作的启发有着较为明显的推动和辅助作用,可以为从事绘画艺术创作提供较好的参考素材和灵感空间。

【关键词】民间艺术 湘西少数民族艺术品 民族艺术语言

一、湖南湘西少数民族艺术品形成的历史环境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世居主体民族土家族占41.5%、苗族占33.1%,湘西各民族长期以来处于大杂居、小聚居的状态。湘西自古都有神秘之说,由于湘西地处山区,四周被山包围,长期处于一种与外隔绝的生活环境里,所以受风土人情和地理的影响,土家族、苗族的人们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二、体现湘西少数民族艺术语言的艺术品

(一)土家族、苗族的民族服饰

土家族、苗族民族服饰的特征主要是用简单的图腾重复出现在一个构图画面里,在简单中表现出其形式美。服饰的图腾表达出来的构图与国画中的创作构图技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其题材的选取也是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大多以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见的、感受的人、事、物来进行描绘,例如,鱼的造型象征多子和富裕、麒麟造型象征祥福和生育、鹿和羊的造型象征福禄和吉祥、葡萄象征多子多福、紫藤与鱼的搭配象征权贵等,其创作理念在无意和随性中带有寓意,这也是艺术品区别于电脑工艺复制品的灵魂所在的评定标准之一。

就其服饰特色在图腾的形式美感、视觉美感上来分析,土家族服饰和苗族服饰的格调基本上是一致的,女装一律为满襟衣、无领,其中披挂用料较为讲究,很多设计带有寓意和程式化的设计审美观,不论男女披挂用料基本上以青色为主色调,在色彩视觉审美上追求一种淡雅、低调、淳朴的美。

关于服饰艺术语言的传承文化还有一定的历史渊源,记载着土家族、苗族的社会变迁和历史发展。例如,从毛古斯舞中可以知晓,土家族服饰是由原始先民遮盖草叶、树皮演变而来,后来发展到了以西兰卡普中八勾、四十八勾、阳雀为标志的土家服饰早早地流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被大众所接受和喜爱并流传至今。同样,苗族服饰也记载着历史文化,其中,民族服饰具有宗教文化内涵,如土家族“梯玛”做法事、苗族“苗老司”做道场时穿的特制法衣,其设计和图腾搭配样式都经过寓意设计理念而制定的,较为讲究,在其设计构思上还有一定的宗教文化思想和内涵,如苗家小孩的虎头帽、虎头鞋、项圈、手镯及神仙帽、拐杖、竹叶棚等。

(二)湘西苗族人的苗绣

湘西苗绣是苗族人世代相传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苗绣中的一针一线都完美地诠释了苗族人对图腾美术的审美观。

苗绣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唐代的史籍中就有苗族先民身穿装饰着的花鸟、图案服饰的记载,以后的历代史籍中对于苗绣有较多的著述。苗族的女性喜欢在自己的生活装饰用品上使用刺绣来装点自己的佩戴饰品和家具用品 ,从而使得苗绣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提高生活品位和个人修养情趣的标准之一,如草帽、背包、围裙、手帕、头帕、挎包、钱包、枕顶、帐帘、门帘、书包、衣头、衣袖,衣襟、小孩子的袜子等,几乎都成了精心装饰的对象。

苗绣纹样绣法和板块不同,可分为素雅、细致、秀丽、粗犷四大类,其中,苗绣针术有着自己独特的模式,即绣、插、捆、洒、点、挑、串七大类,它们使用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在苗绣针术的类别技术里娴熟的进行纹样的绣法穿插,呈现出来的样式和板块也体现出其独特性。

三、湘西少数民族艺术品的艺术语言和文化传承作用

民间艺术从本质上来看,是淳朴、单纯的,不受任何规章制度的框定,其创作带有自发性、随意性、娱乐性,是人们在愉快心情下以消遣为目的的创作,率性而为的可贵,其内涵里有一种感人的真实,这点是民间艺术的优越所在。当然也有局限性,但其优点给艺术创作的启发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湘西少数民族艺术品的艺术语言和文化传承是民间工匠和艺术爱好者在生产和劳动中自发形成的一种艺术审美价值和自成一派的艺术品风格,尤其是地域较为偏僻的少数民族中的艺术品呈现出的艺术语言和风格较为典型,比如在其服饰的特征,服饰中图腾的形式美感、视觉美感,它们的设计和构图理念都较为成熟,形成了一种代表性和象征性的地域语言符号。

少数民族的艺术品具有劳动人民的气质、审美情趣以及民族的乡土气息,自由在艺术创作中是较为重要的一环节,其是整个艺术创作的命脉,吸取民间美术的天真、洒脱、自由的艺术真谛,是研究湘西少数民族民间艺术品的意义所在。

结语

湘西少数民族艺术品的艺术语言和文化传承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娱乐性,率性为真的创作动机,给艺术创作带来了可贵的参考蓝本和思维空间。本文以土家族、苗族的民族服饰,湘西苗族的苗绣举例,朴实、简单、自然、生活化风格的创作思想在湘西土家族苗族的服饰及苗绣的艺术品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它们的风格简单朴实,带有把玩态度的艺术创作动机给艺术创作带来灵性,同时也对艺术创作起到了推动和辅助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杨辛,甘霖.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马力.论中国绘画的线条艺术[J].国画家,2003(4).

[4]蒋永青.中国当代艺术的语言困惑[J].文艺研究,2007(5).

上一篇:拆字之美――汉字装饰的别样表达 下一篇:脑科学视野下音乐学习中的情绪环境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