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在土建施工过程中的问题研究

时间:2022-10-01 07:47:35

混凝土在土建施工过程中的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国内土木工程的种类将越发复杂,而混凝土施工作为土木工程的基础,需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不断研究、创新,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水平,既而让工程项目的质量更安全。本文主要介绍了混凝土的性能以及对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土建施工;混凝土;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V331 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目前,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土建工程施工中为重中之重,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土建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各类土建工程中各种安全事故的频频发生,使国家对各类土建工程越来越关注,同时对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对混凝土的施工技术的要求更为严格。因此,无论土木工程建设,还是建筑工程建设,都应该对建筑过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细节和要点严格把关,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各种工程的质量,避免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

2. 混凝土材料的性能

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最主要的方式是对混凝土的选择、材料配比以及搅拌等。首先,选择合适制备混凝土的材料,即:水、砂砾、土石、水泥、外加剂和掺合料等材料;然后,将选择的材料根据施工标准进行一定比例的混合;其次,是对混合好的混凝土材料进行搅拌,制备出材质均匀的混凝土材料。最后,是对制备好的混凝土进行检测,在符合质量规格的基础上,添加生产日期、质量级别以及品种名称等标志。另外,还需要对混凝土中的水泥进行稳定和安全性、强度或其他性能等进行重新测评,确保水泥的质量在国家标准质量规范范围之内。

2.1混凝土材料的选择

混凝土的选择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关键环节,对整个施工过程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混凝土进行选用时,需要对同时选择具有降低混凝土绝对升温的水泥、外加剂或掺合料等材料,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混凝土施工中水泥的水化热,避免出现由于高温引起的裂痕问题的发生。

2.2混凝土材料混合配比

对混凝土进行制备时,一般是将选择的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即,首先根据材料的性能和实验数据的测试,进行配合比的设计安排;然后根据标准实验数据和实际操作中混凝土混合物的性能,进行混合物比例的调配;其次是通过混凝土的性能要求,确定混合物的配合比。最终设计处的施工强度和技术指标都达到要求的混凝土材料。对混凝土进行混合物配合比时,不能单纯的根据施工经验进行配比,需要严格遵循制备标准。在对混凝土进行配料时,需要严格避免出现错配或漏配的现象。另外,需要重视混凝土材料的性能,加强和易性的改善,减少离析和泌水现象的发生。同时,混凝土的生产制备过程中,需要在提混合料搅拌之前对砂石的含水率进行测试,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引起的薄弱环节,提高混凝土的均匀性能。

2.3混凝土材料搅拌

对混凝土的搅拌是完全混合配合物的关键步骤,对制备混凝土的过程至关重要。对混凝土的搅拌,一般需要针对不同的阶段对配比料进行不同程度的混合和搅拌,即,搅拌机设备需要根据设备中的投料量和投料顺序,进行搅拌时间和搅拌速度的控制。另外,在混凝土生产制备过程中,还需要将搅拌机的型号与配料的配合比进行匹配,确保配料的投入量在搅拌机中能够迅速混匀搅拌,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制备出符合标准要求的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需要的注意事项有:控制配料的投入量在规定发内之内;控制掺合料和外加剂的加入量,确保混凝土界面的最佳状态和材料的最优性能;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增强抗压能力。

2.4 混凝土材料的检测

对制备好的混凝土材料进行检测,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和步骤。根据国家标准对制备好的混凝土材料进行检测,并在国家标准规范的范围之内,对混凝土的性能、强度、稳定性等特点进行测试。最终将符合质量规格材料,添加品种名称、生产日期和质量等级等合格标志。

3. 对混凝土施工过程的技术要求

3.1 混凝土浇筑之前的注意事项对混凝土进行浇筑之前,首先应该检测浇筑模板的参数设置是否符合规范施工的要求,包含有钢筋放置位置、底板垫层的层数、钢筋保护层的厚度等方面的检查,尤其是模板和预埋件表面之间的缝隙衔接程度的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然后,将浇筑混凝土的部位进行清洗,将杂物和淤泥等处理干净,清洗过程中须做好排水处理。其次,不同材质的场地采用不同手段清洗,水湿润法洗干燥的非粘性土,水清洗未风化的岩土。另外,将模板的空洞和缝隙堵塞严实,并用清水洗去模板内钢筋和杂物上的油污,注意不能留有积水,确保在合格的条件下再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3.2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施工技术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之中,需要严格遵循施工技术的要求进行施工。首先,需要注意浇筑物体的模板、空洞、支架和钢筋等材料的位置,并在出现位移的情况下及时进行解决。然后,采取培训施工技术人员、更新设备和改善施工技术等措施,使混凝土浇筑连续进行,确保在下层混凝土凝结之前进行浇筑。最后,在浇筑之前需要确定施工方案中施工缝隙的预留位置,确保新旧混凝土粘结完好,提高使用期限。

3.3 混凝土浇筑完成的后续步骤

对混凝浇筑完成的后续步骤,一般是需要将浇筑的混凝土进行机械和人工振捣等的捣实操作,确保浇筑混凝土的结构表面保持平整和混凝土的较大强度。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到模板之后,应及时对其进行振捣,将混凝土中气泡排除,确保混凝土密实均匀的分布整个空间。另外,还需要依据规范的施工标准对混凝土进行分层下料和振捣,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完成上层振捣,并保证厚度在控制范围之内,这样会有效的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形成一种紧密结合的块体结构。

4. 混凝土的养护技术

近年来,在国内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中,多使用泵送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模式。泵送混凝土可以有效缩短工期,而且还能够改善混凝土的整体性能。在建筑工程工程的具体施工工作中,在进行配比、原材料、振捣等控制措施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混凝土强度难以达标的现象。混凝土的养护措施包括:a.墙板混凝土浇捣后,进行带模养护不少于7d;拆模后挂两层麻袋严密覆盖,继续保温,同时洒水养护至 14d;b.顶板混凝土浇捣完成,待其终凝后,6h 内严禁浇水养护,以免出现起皮、起灰现象;8h- 12h 内(实际时间视终凝情况而定),用薄膜覆盖严密,面层加盖两层麻袋进行保温、养护,保证凝土处在足够湿润状态。待 3d~4d 后,确认混凝土核心温度高峰期过去,再进行正常洒水养护至14d。

5.结束语

为了确保混凝土施工的顺利进行以及混凝土施工中工程质量的提高,我们需要不断增强施工技术、合理掌握施工采取的措施,并在实际的操作施工过程中,发现、解决问题,然后通过经验总结合适的混凝土施工方案。初步讨论了土建施工中混凝土施工相关技术,希望能对土建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的提高有所帮助,从而保证土建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铁兰芬.试论土建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技术[J].中国城市经济.2011.

2.孙凤仪.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讨[J].商品与质量.2012

3.罗明明..浅谈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J].中国科技博览.2011

上一篇:衡重式挡墙在山区公路路基病害处治中的应用 下一篇:航道整治及建设对水运经济的影响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