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及其研究意义

时间:2022-10-01 03:55:07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及其研究意义

摘要: 旅游业的生存和发展既依赖于环境,同时又可能损害甚至破坏环境,威胁生态安全。而从旅游业对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依赖来看,旅游业是最需要贯彻同时也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领域。本文探讨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及基本思想,并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意义加以深入分析。

关键词: 旅游可持续发展 本质 研究意义

一、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旅游活动作为人类生活的组成部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其规模、形式和内容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西方工业化国家自20世纪60年代步入物质丰裕社会后,其国民旅游活动的发展率先进入大众化时期。此后,随着世界各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众旅游也很快发展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普遍现象。而人类旅游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旅游的发展在给旅游接待地区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也给当地的环境、社会以及文化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旅游业的生存和发展既依赖于环境,同时又可能损害甚至破坏环境。这一事实迫使人们不得不认真思考能使旅游业长期持续发展的途径,以期获得持续的经济和非经济利益。可持续发展观的兴起为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指出了一条光明之路。其实,旅游业与可持续发展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藕合关系(魏小安,1997),从旅游业对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依赖来看,旅游业是最需要贯彻同时也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领域。在某种意义上,旅游业是一个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直接收益最为明显的产业。另外,由于当今的旅游业已是世界上最大的产业,从道义上讲,旅游业也有责任带头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本质

虽然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口号已经提出,并且得到了世界各地的广泛响应,但是人们对于旅游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的表述及认识,至今尚未完全统一。例如:“旅游可持续发展寻求更高的生成效率以及游客与旅游接待地社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并由此达到一种能够使旅游业程序发展的而不会导致资源耗竭、欺骗游客和剥削当地居民的状态”(EnglishTourist Board,1991);“旅游可持续发展是减少目的地旅游业、来访游客、当地耗竭及当地社区之间的紧张和摩擦的一种(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方式。这种方式致力于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长久生存和旅游业的不断发展”(Bramwell and Lane,1993);“可持续旅游要求旅游业的发展应考虑到旅游经济活动对资源的长期影响,以满足当代人与后代人各自的需要”(Curry and Morvanridi,1992),等等。

尽管如此,我们不难发现人们对这一概念的基本共识都在于旅游业的发展“既要扩大接待规模和提高产品质量,同时又不对其赖以生存自然环境产生消极作用”(Cronin,1990)。Globe’90世界大会文件《可持续旅游发展行动战略》中对旅游可持续发展概念所作的阐述在目前应用最广泛、影响最大,即“旅游可持续发展被认为是在保持和增强未来发展机会的同时,满足外来游客和旅游接待地区当地居民的需要,在旅游发展中维护公平,它是对各种资源的指导,以使人们在保护文化的完整性、基本生态过程、生物多样性和生命维持系统的同时,完成经济、社会和美学需要”。还第一次比较完整地提出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增进人们对旅游所产生的环境影响与经济影响的理解,加强人们的生态意识;促进旅游的公平发展;改善旅游接待地区的生活质量;向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经历;保护未来旅游开发赖以存在的环境质量。

通过研究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基本目标,可以发现,所谓旅游可持续发展实际上既包括旅游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也包括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旅游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它所关心的是旅游活动的长期生存和发展,所强调的是旅游活动行为模式优化,以避免对旅游接待地区的环境和生活文化造成破坏。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它所关心的是旅游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所强调的是旅游业的开发者、经营者和管理者应具有社会责任感,目的地旅游业的开发与经营必须考虑并致力于实现三方面的协调,即旅游业发展与维护环境的协调、游客利益与居民利益的协调、当代人需要与后代人需要的协调。

三、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同一般的可持续发展观相比较,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质主要体现于四个方

面:

(一)公平性

所谓公平性指的是机会选择的平等性。这里主要涉及两层意思:一是同代人之间的平等。旅游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必须重视东道社区对旅游者的经历质量所作的贡献,因此旅游接待地区居民有权参与本地旅游开发的重大决策,就其所期盼的社区类型出谋划策,并分享旅游业带来的收益(匡林,1997)。二是代际公平,即世代之间的纵向公平性。当代人留给后代人开展旅游活动和发展旅游业的环境资源不应少于目前拥有的程度,每一代旅游开发者和经营者都应为下一代人的发展机会负起同样的责任。

(二)可持续性

旅游需求的不断满足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是旅游业有可能实现长期发展的首要条件。换言之,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旅游地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承受能力之上,必须适应旅游接待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以及当地的社会行为和道德规范。旅游业的发展既要能够吸引足够数量的游客来访,并保证其来访期间的经历质量,又不至于使当地的环境和社会出现不可接受的消极变化。这一平衡点便是旅游学研究中所称的旅游承载力。即“在没有产生不可接受的物质环境影响下,在没有明显降低游客旅游经历质量的前提下,能使用某一旅游目的地的最大游客量”(Reily,1986)。旅游业的发展超过了这一临界点,当地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可持续性都会受到威胁,旅游业的发展也会难以为继。

(三)共同性

由于各国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拥有程度及其使用状况不尽相同,有关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目标和政策不可能整齐划一。但是旅游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旅游发展的总目标,所体现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原则是相同的。围绕这一目标的实现,全球必须协同采取行动。因此,各国政府、联合国机构和非政府组织、旅游实业界、旅游接待地区民众以及广大旅游者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都负有责任,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需要各方的规范合作。世界旅游组织在其所制定的《旅游业21世纪议程》中尤其强调指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需要(世界各地)坚定的承诺和协同一致的行动。其中有关目标和政策上的承诺是由社会各个阶层和各个方面共同作出的。从根本上讲,这意味着政府和社会各个方面在增强对环境和发展问题的认识上必须确立有效的合作。

(四)利益协调性

这里所说的利益协调性主要是指主客双方的利益协调,即旅游者与接待社区之间的利益兼顾与协调。旅游可持续发展要求旅游业的发展一是向来访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经历,二是能够使旅游接待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得以改善,这两个目标的实现缺一不可。从理论上讲,旅游业的发展可给当地社区带来多方面利益,例如,可给当地带来就业机会的增加,旅游基础设施和上层设施的建设。客观上也可以使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得以改善,促进当地与外界的交流,在增加对外部世界的理解同时,使当地的对外知名度得以扩大,等等。从实践上看,所有这些在很多旅游接待地区都是事实。但同样也是事实的是,很多地方在开发旅游业时,所偏重的往往是方便和满足旅游者的需要,一旦这一需要与当地居民的需要发生冲突时,被迫让位的往往是后者。此外,当地社区对旅游业的参与也因种种问题而受到制约甚至限制。其结果是旅游业的发展不但没能改善当地社区的生活质量,反而使当地社区的正常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由此而使当地社区产生反感,反过来又会对来访旅游者的经历质量产生某种程度的不利影响。所以,要使旅游业能够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使主客双方的利益得到兼顾。这既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项目标,同时也是一个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意义

(一)使人们认识到旅游发展消极影响的根源所在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旅游需求规模的不断膨胀,旅游业迅速发展成为一个获利丰厚并能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的产业,并因此而受到各地政府的青睐。尤其是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旅游业往往被列为优先发展的产业。经过学者们利用乘数理论所作的分析(Archer,1977;Fletcher,1990),发展旅游业不仅能够给接待地区创造直接经济收益,还能带来大量继发经济利益。甚至有人机械地理解旅游业是“无烟产业”,认为旅游业的发展不会造成污染。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似乎整个社会普遍对旅游业的发展持乐观态度。

实际上,随着旅游业和旅游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旅游现象变得越来越复杂,而且充满着矛盾,旅游的各种负面影响开始日益显现。尤其是在经济不发达的社会中,这类负面影响给当地带来的冲击更为严重。因此,一些学者对此深表忧虑,从不同的角度对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批评。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及其对各国政策的影响,使过去有关旅游影响的零散研究逐渐走向有组织的系统化,使人们能更加全面系统地认识和评价旅游的发展及其生态安全的影响。人们意识到旅游的负面影响并非旅游活动与生俱来的,不恰当的发展模式才是造成问题的根源,只是通过推行健康的发展模式,才真正有可能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旅游的负面影响,实现旅游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有助于促进旅游发展三大目标的统一和实现

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旅游发展保持三大生态子系统的有机结合和三大效益的高度协调统一,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社会文化发展的可持续和旅游经济发展的可持续。

要做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就必须防止和尽可能减小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有害影响。在防止和尽可能减小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和维护生态的可持续性方面,最基本的方法便是根据旅游接待地区的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特点,评价该地的旅游承载力,并将旅游开发的规模和旅游活动的程度控制在这一承载力的极限之内。同时要重视旅游者和当地居民、旅游从业者和非旅游从业者的矛盾冲突,保证社会各项职能维持正常运转,社会状况维持健康和稳定,避免“促使产生原先并不存在的社会阶层,或者是使原有的社会阶层状况出现恶化”(Mowforth,1998)。而社会文化发展的可持续,要求旅游接待地区有必要保护自己文化传统特色的持续存在,要正确对待旅游者之类外来人口的输入所带来的种种文化差别,保持自己的民族文化和地区文化,使自己具有不同于他人的文化特点和不被外来文化同化的能力,从而也提升自己在文化方面的旅游吸引力。而旅游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主要是指旅游接待地区通过发展旅游业所获得的经济收益必须能够补偿为接待旅游者来访而付出的直接成本,以及为预防和消除旅游所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和问题而采取必要措施和行动所带来的社会成本,并且还应能使旅游接待地区居民因在旅游发展中蒙受的种种不便而获得适当的经济补偿。

(三)有利于完善旅游发展管理机制

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之间的根本差异在于,后者所注重的是不惜以未来为代价的经济增长和效率,而前者所强调的是具有可持续性的健康发展和公平,在资源利用方面不仅要顾及社会公平和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而且要顾及未来后代人对发展条件的需要。也就是说,可持续发展观要求人类自己应当成为负责任的行为者,人类活动的开展不仅要对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负责,而且要对社会健康和人类的未来负责。由于市场调节是以当前利益的最大化为导向的,其调节功能中不具有向未来延伸的能力。因此,可持续发展客观上要求政府扮演协调社会的经济活动以及平衡当前与未来利益的角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弥补市场机制所固有的缺陷。此外,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也要求政府通过积极的参与和坚定的承诺,加强对资源的管理和协调各方的行为。

旅游业是一个以资源、环境为基础的产业,是一个对自然禀赋和社会遗赠依赖最强的产业。相对于很多其他产业而言,维护自然生态环境和保护旅游资源不受破坏,对于旅游业的长期生存尤其具有重大意义。政府对旅游业恰当的干预和介入对旅游经济的有序发展,特别在保护目的地生态安全方面,可以起到市场所不能起到的作用。旅游业的发展涉及多个利益集团的利益,合理的利益调配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工具。因此,协调、处理好旅游开发者和经营者、当地社区居民以及来访游客的各自需要及其相互之间的旅游关系至为重要,只有政府才有能力扮演这一协调者的角色。实现这一点的基本措施之一便是完善旅游发展管理体制,特别是在落实旅游可持续发展比较直接的地方层次上,凡发展旅游业的地区都应设立由政府领导的旅游工作委员会,以负责政策的制度和旅游的协调(范业正,1998)。

(四)有利于培养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旅游业同公众直接接触和交往的经营特点,使其成为教育和培育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阵地。人们参加旅游活动的重要动机之一就是逃避都市的公害以及紧张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所带来的身心压力,回到安静优美的大自然中去,以便重新充电,恢复体力,焕发精神。借助人们这一追求,使旅游业在面向公众开展业务过程中,特别是在直接面向游客提供旅游服务时,完全可以自然而然地开展这方面的思想和知识教育,通过现场方式对游客的不当行为加以纠正和引导,寓教于游,寓教于服务之中。使游客通过参与融入环保知识和环保内容的旅游活动,培养和提高环境保护意识。这种发生于自然过程之中并且具有现场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将起到很多其他宣传手段所难以起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许涛,张秋菊,赵连荣.我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概述[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18(6):123-127.

[2] 刘瑶.我国旅游的环境影响研究及其方向[J]. 重庆环境科学,2003,25(11):53-55.

[3] Ross S,Wall G. Evaluation ecotourism:The Case of North Salawesi,Indonesia[J].Tourism Management,1999,20(6):673-682.

[4] 董雪旺.旅游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3(6):100―105.

[5] 吴晓松.生态安全与旅游发展探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5(3):103―105,108.

上一篇:财务控制论 下一篇:浅论我国破产和解制度对债权人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