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初中数学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时间:2022-10-01 03:18:34

浅谈新课程下初中数学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已经成为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各行各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对于综合性、创新型人才的整体需求量也不断上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仅与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直接的关系,同时还是国家实现可持续化发展目标的重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数学;创造性思维

随着初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已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识。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阵地。

一、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

创造性思维是指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直观、猜测和想象为基础而进行的一种思维活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揭示新规律、运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其一般具有求异性、多向性、批判性等特征。如数学王子高斯在少年时就发现1+2+3+4+5…+100这道题的特点,并创造出超乎寻常的快速计算方法,思维独特新颖,堪称创造性思维的典范。

二、新课程下初中数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性

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不仅注重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而且注重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开发学生的能力和智力,强调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近年中考的命题也逐渐倾向于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考命题的明显变化和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出台,都要求我们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而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诸多问题,如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教师思维代替学生思维;问题情境的设计影响数学思维的发展;部分教师业务素质不高等,因此,有必要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三、新课程下用初中数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办法

(一)营造良好的数学教学氛围

每个学生其实都有潜在的创造性思维,要想将其激发出来,必须营造良好的数学教学氛围#数学教师要有创新精神,这是因为在教师的带动下会极大鼓舞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热情;轻松的课堂气氛与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很重要,这可以为学生产生创造性思维提供宽松的条件;主动创造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扩展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结构,扩大视野。

(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从多方面出发

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些学生在学习中由于受到一些方法的限制,形成了定性思维,对知识的使用不会活学活用,从而影响了创造性思维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学会从多方面出发。例如在平面几何教学中有关梯形的各种问题中,一般学生在解答的时候会做辅助线:延长两腰使其交于一点、作底边上的高、平移对角线。如果教师让学生自由探索,他们就可以灵活地做出各种辅助线。

(三)让学生学会敢于猜想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的提问需要有高质量的问题,不断鼓励学生敢于向传统质疑,让学生学会猜想,勇于创新。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高质量的提问,能使学生不断产生,是什么-,为什么-的定向反射。”例如在函数教学中,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往往会让学生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在决定好上限和下限后,对假设的两个端点进行思考,然后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判断,这样先猜想后验证,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很有意义。

(四)善于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思维

思维是从问题和惊讶开始的。教师将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法。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中,一块四周带有草坪的花坛,长15m,宽12m,如果中央长方形花坛面积是120m2,那么草坪的宽度是多少?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通过观察列出方程式并且对照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最后让学生讨论一次项系数、常数项是否也有限制?二次项系数为什么不等于零?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五)从创造条件入手,积极开展各项实践活动,发展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

任何知识只有经过个体的不断体验才能深刻认识,才能转化为个体固有的知识经验。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作为辅助,各位任课教师还可以从创造条件入手,积极开展各项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发现数学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增强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对问题的强烈意识。

(六)增强创造性思维的日常训练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时,应该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1)强化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逆向思维,散性思维是指要求在同等条件下得出多个结论,一题多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逆向思维则是教师引导学生从其他角度解决问题。例如,初中数学教学在讲解一次函数“y=5x+2”与“y=-5x+10”的交点坐标时,可以采用图像法与求解方程组两种方法处理。(2)强化训练学生的批判思维与统摄思维,批判思维指的是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客观分析,并且重新研究问题结果;统摄思维则是教师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点进行系统复习,包括概念、定理与例题等。最后是强化求异思维的训练,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从多角度看问题,在布置练习作业时,主要以一题多变为主,能够灵活转变题型和多种解题模式。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意义重大,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创造性思维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够使其养成灵活的解题习惯,能够提升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宏素.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J].赤子(中旬),2013(8):373.

[2]张希振.初中数学教育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10):61.

[3]孙文贤.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7):128.

[4]王如平.创造性思维培养与开发的重要性及其基本思路[J].大学教育,2013,3(3):30-35.

[5]李珍妮.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五法”[J].师道:教研,2012,11(11):68.

上一篇:辅导员角色定位与职业发展的研究 下一篇:河北省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与学生个性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