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动机

时间:2022-03-28 04:15:49

巧用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动机

摘 要: 学习动机常常是在丰富多彩、新颖的教学方法中得到激发的。新颖有趣、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可以不断地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从而激发起更大的求知欲。要想让高中生喜爱历史课,就必须从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不断丰富多样化的教学环节,设计能激发学生兴趣,有助于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习动机。

关键词: 中学历史教学 教学方法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motivation to learn)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它是一种学习的需要,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它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或兴趣等形式,对学习起推动作用[1]。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然而目前高中生对历史课的学习缺乏学习动机,他们对历史课的学习非常被动甚至持无所谓的态度。要更好地发挥高中历史的学科价值,必须解决这个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常常是在丰富多彩、新颖的教学方法中得到激发的。新颖有趣、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可以不断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从而激发起更高水平的求知欲。要想让高中生喜爱历史课,就必须从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不断丰富多样化的教学环节,设计能激发学生兴趣,有助于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习动机。

一、巧妙设计教学环节

1.恰当导入,妙趣横生。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知或积极趋近的倾向。如果说“天才出于勤奋”的话,那么兴趣应是勤奋中的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魏书生说:“激发兴趣,就是要把学生已经形成的潜在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学习兴趣一旦建立起来,学生的学习动机就大大提高。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学习的对象上,使感知觉活跃,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记忆持久而准确,思维敏锐而丰富,激发和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重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得生动活泼,做到好学、会学、乐学。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实效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机。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有趣活泼的导入不仅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使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学习要求,集中学生的思维方向,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学习情绪,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炼之以志,导之以行”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深刻钻研熟悉教材,理解各部分知识之间的框架和逻辑层次,逻辑关系,创设出有特色的别出心裁的导入。如,在学习必修二专题六《1929年经济危机》一课时,可在导入时出示两幅图片,一幅是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的汽车长龙,另一幅是1929年美国的失业大军,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图片中的情景,进而导入新课。总之,通过精彩导入,能使沉闷的课堂活跃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灵感,增强历史课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不管以何种形式导入,都要遵循一致性、启发性、情感性、针对性、简明性原则,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做到精和趣,从而由教师“情”的设计,引导学生“景”的诱入,达到主客体的第一次碰撞和统一。

2.充分协调,增强互动。

许多高中生认为高中历史课是纯理论的枯燥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缺乏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在课堂上加入一些师生、生生互动环节进行教学,如历史知识小竞赛,课堂辩论等。通过课堂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而且可以锻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3.结尾设计,引人深思。

教学的结尾也非常重要,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在教学接近尾声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再思考,并把其思想感情知识传授给学生做最后的归纳总结,使学生把课本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到达“言尽而意无穷”之妙,引人深思,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二、借助现代教育技术

录音、投影、电视录像、电脑等具有直观、生动和情景性特点,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采用这些手段目的是为学生思维层层展开、步步深入而创设教学情境,将抽象的理论通俗化,有助于培养和提高高中生的学习动机。也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自己成为课堂的主角,对课堂教学直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组织学生课堂辩论

这种方法高中生比较感兴趣,既可以提高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又可以培养他们敏捷的思维、流利的口才。要经常选择一些争议较大的题目供学生辩论,事先指定一些学生做好认真的准备,辩论时完全按照正规的程序进行,使他们能言善辩、争胜好强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如高一上学期学习《近代列强侵华及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时,我采用辩论赛的形式,学生表现得特别积极。辩题:正方是由于李鸿章的卖国使《马关条约》中国丧失了那么多的权益;反方是由于李鸿章的灵活斗争使中国没有丧失更多的权益,他是一个功臣。通过认真的准备,成功地进行了一场辩论赛,正方认为在《马关条约》中,中国无论是割地还是赔款、开放口岸都是空前的,正是由于李鸿章的贪生怕死没有据理力争,中国才丧失了那么多的利益。反方则认为清政府的腐败才是中国丧权辱国的根源,李鸿章充当了替死鬼,即使换了其他官员也不会做得比李鸿章好。在整个辩论赛的组织期间,学生主动去查找资料,分组练习,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四、有效开展探究活动

由于历史课内容纷繁复杂,概念、事件较多,学生很难记住。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记忆教材中的概念和事件,课堂中进行探究活动,可以很好地增强教学效果。如在讲《新航路开辟》时,我使用 “世界地图”,将教材中提到的地名及航线标识出来,根据地理位置讲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利用这张图进行探究,每讲一条航线,就示意学生用不同颜色的小纸片帖在图上对应航线位置,并注上该航线开辟的人物、时间等要素。这样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便一目了然了。师生互动,通过形象记忆,多数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教材内容,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习动机。

五、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条件,能够使学生产生疑问,渴望探究问题的答案,经过一定的努力能够成功地解决问题。教育实践证明,这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在历史课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恰当的质疑问难,可以引起高中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和求知欲,使他们的学习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则更能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根据高中生实际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提出的问题要恰当,要适合大多数高中生的学习水平。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教学,可以增强教学感染力,调动高中生求知的积极性,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机。

1.运用“现实生活中热点问题”创设情境。

历史知识虽然是过去发生的事件,但是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可以给现代的人以启迪。用现实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创设情境能使学生感到新鲜,有吸引力,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利用好这一资源,我们的教学就迈向了成功的第一步。如现行教材《传统思想的演变》,就可利用现实中孔子学院的开办等热点问题,进行情境教学,其效果往往事半功倍。为了利用好这一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历史教师应该积极读书看报,关心身边的热点,关心国家国际社会大事。条件允许的学校,也可以借助互联网,充分利用网络的大信息量、存取的方便性,以及交互的及时性进行学习和研究,为情境的创设做好准备。

2.用“漫画、文字材料、图表数据、图片”创设情境。

历史知识的信息很多是通过文字材料、图表数据和漫画呈现的,并且漫画、文字材料、图表数据也成为考查学生能力试题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意运用漫画、文字材料、图表数据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分析漫画、材料、处理数据的能力。注意在运用漫画、文字材料、图表数据创设情境时,材料的选取要反映时代的气息,应当让学生感到时代的气息;同时,所选材料应尽量贴近学生实际,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

高中生在校期间是他们思想品德、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健全人格的塑造关系到将来自身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中历史课是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需要高中历史老师去不断探索、创新,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培养出合格的高中毕业生。

参考文献:

[1]潘菽.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2]魏书生,刘继才,孟庆欣主编.素质教育理论与教学模式.东北大学出版社,1997.

[3]李镇西.民主与教育.

上一篇:浅谈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融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下一篇:刍议《圣经》中的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