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信用证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审计思考

时间:2022-10-01 11:35:03

国内信用证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审计思考

摘要:银行的表外业务金融创新面临越来越复杂的市场环境,这需要商业银行在表外业务风险控制方面下功夫。但由于表外业务不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反映,运作透明度不高,因此其风险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较难预测和评估。作为表外业务中的一项新兴业务—国内信用证业务在近年来规模不断扩大。由于他拥有银行承兑汇票的类似特性,相较于进口信用证手续更为简便,监管要求也相对较低的优势,成为各家银行和企业的宠儿。但是由于表外业务风险是银行整体风险的一部分,随时可能转化为表内风险。

关键词:信用证;审计;银行;业务风险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1

一、国内信用证业务发展中的新动向

(一)利用国内信用证业务和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对开融资

1.利用同一套交易资料融资。由于银行间存在信息壁垒,并且银行间同质竞争激烈,互相争夺客户,部分企业利用银行竞争心理和信息不公开的缺陷,利用同一套交易资料同时利用国内信用证和银行承兑汇票这两个融资品种套取银行信用。

2.利用关联企业群循环融资。利用关联企业群中关联企业表面的无关性套取银行信用是企业融资新动向。有些关联企业群存在明显的关联信息,如同一法人项下或同一联系人、股东项下等的公司,他们利用手中的融资平台,通过甲与乙,乙与丙,丙再与甲之间的往来交易,能轻易的获得银行信用。还有些关联企业群存在松散的关联关系,通过上述关系无法判断存在关联关系,但在审计中往往发现企业虽通过不同的往来交易申请开立国内信用证,但从银行获得的信用资金均在短期内转入同一账户,形成了一种更为隐蔽的融资方式。

3.存在关联关系的交易对手对开信用证融资。虽然国内信用证业务在满足一定的资质要求下,允许开立基于关联交易的信用证,但前提还是要满足关联交易的真实性。但从近年来看,交易对手利用关联交易互相开立信用证的情况越来越多,且这种融资模式获得的资金最后都归集到关联一方的情况,明显存在利用关联交易虚假融资的情况。

(二)关联企业利用福费廷业务融资

部分企业利用国内信用证开证业务的延伸融资业务扩大融资,套取银行信用。其主要的操作手法是交易对手中的买方先申请开立国内信用证,卖方作为受益人再办理福费廷业务,融资后立即将资金存入他行同名账户。而这种存在风险隐患的融资业务往往在同一行办理,伴随着关联交易双方互开国内信用证的情况,融资意图较为明显。

(三)忽视来单不符点可能导致信用风险

辨别通过虚假交易获得银行信用或者利用真实交易获得超额银行信用需要丰富的经验和技巧,即使拥有上述能力也可能会造成一定的损失。而在信用证来单审核中可能仅需要认真,就能把好关口,避免或降低银行损失。但在实际操作中,银行放松了国内证项下来单审核工作,对一些存在严重不符点的信用证来单,仍旧出具单证相符的意见,并为客户进行各种形式的融资,放松了对贸易真实性的审核,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

(四)同业开立国内信用证控制流程中存在缺陷

部分银行他行开立的部分国内信用证的贸易背景虚假,存在较明显的套取银行信用特征。虽然在银行间签订协议时,明确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查由申请行负责,但由于国内信用证业务还处于新兴业务时期,涉及开证等的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一旦发生风险,行是否能免责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二、存在问题分析

1.社会环境造成的风险隐患

我国还未建立完善的物流体系,国内贸易多采用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方式,缺少代表货权、可用作抵押、可背书转让、能快速清偿债权债务关系的诸如海运提单之类的货权凭证,使国内信用证业务在产品推出时就存在致命的缺陷。目前运输单据多为受益人开立的提货单,或者开货人开立的提货单,很少有第三方提供的单据,他无法像进口开证业务那样通过国际海运提单,判断交易背景的真实性。而关于贸易的真实性和货权的控制问题,事实上信用证是对于结算来讲非常重要的,其次才是贸易融资工具。但从目前国内信用证业务发展情况看,国内信用证已脱离其正常的发展轨道只是变成了一种贸易融资的工具了,大多数开立的信用证均为关联交易项下的开证业务,这与信用证主要用于陌生系统之间的交易是相违背的。同时信用证当天开,当天交单和当天融资付款的这种现象也是比较普遍的,融资意图较为明显。

2.企业因自身目的套取银行信用

企业一般倾向于先向银行融资,尽可能满足自身需求。近期国内信用证业务,基本上只要有贸易背景的企业就可以获得;而如果是中长期贷款,银行普遍持审慎态度,繁琐的审批流程也让企业望而却步。现在一方面因国内信用证业务的融资成本低于贷款和票据贴现成本,企业存在利用信用证融资的冲动。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在与银行多年信贷往来后,已对银行各授信用途限制和要求十分熟悉,对银行的风险偏好非常了解,企业通过设立复杂股权关系,利用各种关联交易,在申请贷款时提供“符合”银行要求的用途,轻易获得大额廉价资金。

3.经营业绩驱动下的操作风险

银监会一再要求各银行不得突破贷款规模控制,在存款形势较为严峻的情况下,国内信用证因为属于表外业务,既不占用贷款规模,也不受限于存贷比,是各行较为追捧的授信品种。通过一笔国内信用证业务,可以获得保证金存款、中间业务收入等,这样既完成了国际业务、存款、中间业务收入等各项量的指标,也提高了收益。部分行出于以上考虑,常会放宽对国内信用证业务的审核标准,甚至主动配合企业作假,人为增加了业务风险,如对严重来单不符点的视而不见,直接增加了银行的信用风险。

三、审计中应关注的问题

1.如何确认关联交易的真实性存在很高的难度,一般人无法窥测企业内部真正的运作机制,但我们可以运用逆向思维方式来进行一些检查,如通过关联关系的排查、多授信品种的关联和银行资金的归集地等排查获得相关信息,再结合企业的资金、销售情况判断关联交易的真实性。

2.继续加大对银行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票据业务风险防范意识。银行要纠正片面追求规模和速度的行为,正确处理好业务发展和风险防范的关系,不要为了收益去承担巨大的垫款风险。端正经营思想,应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指定业务发展目标和规划,不要盲目追求发展速度和规模的扩张,业务的发展应建立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

3.加强关联企业之间银行承兑汇票与国内信用证的贸易背景真实性的审核,对于对开银行承兑汇票和国内信用证的客户关注资金运用,防止其流入高风险领域。

4.对于国内信用证项下融资业务,应加强相关的风险排查,要了解融资背后业务交易的真实性,避免为融资性信用证办理融资。

上一篇:浅谈煤炭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下一篇:物资管理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