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母乳喂养课堂促进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率的效果分析

时间:2022-10-01 11:06:31

门诊母乳喂养课堂促进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率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开设门诊母乳喂养课堂对提升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率的效果及意义。方法:观察组273例开设门诊母乳喂养课堂,对照组258例不开设门诊母乳喂养课堂,对比两组出院时、28d及42 d复查时纯母乳喂养率;随访统计42 d内两组婴儿患病情况。结果:观察组各时点纯母乳喂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出生42 d内婴儿上呼吸道感染、腹泻、低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产科门诊;母乳喂养课堂;纯母乳喂养;婴幼儿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409(2016)03-0107-04

母乳喂养对母婴均有积极意义,不仅能增强婴幼儿免疫力、促进感觉和认知的发育,还能够降低母亲患卵巢癌和乳腺癌的风险。但现阶段规范的孕期健康教育和母婴保健尚未全面普及,且部分母婴替代品的广告宣传夸张而不恰当,这使得部分孕妇对母乳喂养有错误认识,因此,母乳喂养现状并不乐观。我院从2015年9月开始设立产科门诊母乳喂养课堂,显著提高了孕妇生产后纯母乳喂养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15年9月至12月于我院分娩的产妇及其家属为观察组,产妇共273例,年龄21~35岁,平均(25.1±2.2)岁,受教育年限5~17年,平均(12.4±1.7)年;纳入2014年9月至12月于我院分娩的产妇及其家属为对照组,产妇共258例,年龄20~36岁,平均(25.0±1.7)岁,受教育年限6~20年,平均(12.8±1.5)年。两组年龄、受教育年限相似,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初产妇;单胎头位;分娩方式为阴式分娩;足月产;未合并母婴妊娠合并症;无母乳喂养禁忌证。

1.3干预方法

1.3.1对照组 仅接受常规产前孕妇指导培训,主要包括孕期营养指导、产时及产程介绍、产后喂养方面的内容等。

1.3.2观察组 开展门诊母乳喂养课堂教育,以临近产科的单间诊室为开课地点,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由具备母乳喂养咨询师资格的医疗人员坐诊并担当讲师,授课理论每周1次,如孕妇有需求可酌情加减,具体授课方式包括:①课堂讲解。每周1次,每次持续1 h,开展专题讲座,共4次,内容包括孕期护理、母乳喂养优势、产后吸乳、按需哺乳。②技能培训。咨询师根据前期课堂讲解内容,分析孕妇在母乳喂养认知及技能上存在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使孕妇掌握正确的哺乳方法。③家属教育。对孕妇教育达到成效后,积极组织爱婴沙龙,主题围绕母乳喂养各方面,由孕妇及家属彼此沟通,咨询师重点负责解答沟通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使家属对母乳喂养有正确的认识。另外,贯穿整个妊娠期间,还应积极开展一对一的母婴保健咨询,将课堂拓展至住院部床边及孕妇日常生活中,针对孕妇情况实施个性化、连续化的一对一咨询服务,全面有效地纠正孕妇的不良认识。

1.4统计项目

①统计两组出院时、28 d及42 d复查时纯母乳喂养率。纯母乳喂养指不给婴儿吃除母乳外的其他任何食物。②42 d复查时统计婴儿患病情况。主要涉及疾病包括上呼吸道感染、腹泻、低钙、臀红。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计算构成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产妇纯母乳喂养率对比

所有产妇产后住院3~5 d,出院时、28 d及42 d复查时,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婴儿患病情况对比

产后42 d内,观察组上呼吸道感染、腹泻及低钙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母乳喂养对母婴均有益处,对婴儿,母乳是最理想的食品,营养物质丰富且适合婴儿消化吸收,生物利用率极高,同时母乳中含有大量抗感染物质,能够提升婴儿抵抗率,降低婴儿患病;对母亲,母乳喂养有助于促进子宫收缩,预防产后贫血,且有助于恢复母亲体型,母乳喂养还能够保持乳腺通畅,这对预防乳腺癌有一定价值,另有研究还显示持续母乳喂养有助于预防卵巢癌。可见,提倡母乳喂养,对母婴、家庭及社会均有积极的意义,基于此世界卫生组织鼓励孕妇在新生儿出生后持续开展纯母乳喂养至6个月,并继续喂养母乳至2岁,但本研究对照组出院时纯母乳喂养率仅82.2%,至产后42 d,下降至74.8%,对照组婴儿上呼吸道感染、腹泻、低钙出现率明显更高,这表明母乳喂养现状亟待改善。

母乳喂养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孕妇及其家属不了解母乳喂养的意义、未能掌握有效的母乳喂养方法,基于此,观察组开展门诊母乳喂养课堂,根据孕早中晚期不同特点,首先进行定期课堂讲解,在妊娠早期使孕妇本人对母乳喂养有足够的认识,随后通过技能培训使孕妇掌握正确的母乳喂养技巧,最后邀请家属参与,开展爱婴沙龙,使家属也能明确母乳喂养的价值,能够在产后督促孕妇开展母乳喂养。观察组在出院时纯母乳喂养率即高达93.0%,持续至产后42 d呈现上升趋势,这表明孕妇及其家属对母乳喂养的信心及恒心均较充分,当母乳喂养遇到困难时,如出现“短暂性哺乳危机”后,能够自主有效解决,这提示门诊课堂还能够使产妇及家属由被动地接受教育转变为主动性地寻求帮助,这能够提升孕妇对保健知识及技能的接受及应用技能。既往研究证实孕产期健康教育培训及良好的家庭支持均能够促进产妇母乳喂养行为,而门诊母乳喂养课堂同时具备健康教育培训、提升家庭支持的作用,故既往研究结论与本研究是一致的。同时,门诊课堂对医疗资源的需求较少,还能够为产妇提供其他方面的优质护理服务,可以多层次满足家庭对母婴保健的需求。

综上所述,门诊母乳喂养课堂能够有效提升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率,这对减少婴儿患病率有一定价值。但本研究尚未对研究对象开展持续随访,故未能准确获得新生儿2岁前的母乳喂养情况,尚需进一步研究。

上一篇:对一节教学展示课的评与思 下一篇:母乳喂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