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1―微球蛋白的研究进展

时间:2022-08-28 09:49:04

α1―微球蛋白的研究进展

摘要:α1-微球蛋白(α1-MG)作为一种广泛存在于各种体液中的低分子糖蛋白,其含量的变化对人体的健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临床上通过测定血清、尿中α1-MG的值,可以作为评价肾功能及肾小管功能的指标,且对于早期发现肾功能不全,α1-MG敏感性要优于β2-MG。临床上α1-MG还可用于监测药物的肾毒性,判断肾移植的成败,预测糖尿病肾病,监测新生儿、胎儿及妊娠妇女的肾功能。在对职业病的防治及恶性肿瘤、肝脏疾病的诊断上,α1-MG均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α1-微球蛋白;肾功能;检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R446.61;R446.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409f2016103-0203-05

α1-微球蛋白(α1-MG)是人体内的一种糖蛋白,由Ekstrom等于1975年首次从镉中毒患者的尿液中分离出并报道。α1-MG能敏感地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改变,其相对分子量为30 000~33 000道尔顿,较β2-微球蛋白相对分子量大,故更易受到肾小球滤过膜的影响,在肾小球率过滤(GFR)或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改变轻微时,血清α1-微球蛋白即可显著改变。由此可用于肾脏类疾病的评价及判断。此外,尿液浓度增高主要见于肾小管损害,如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现将在仅1-微球蛋白的生物学特性、临床意义、检测方法作一综述。

1α1-微球蛋白的生物学特性

1.1理化特性

仅α1-MG是一种含糖量约20%的糖蛋白,呈棕黄色,由18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相对分子量30~33 kD。其大小和电荷均具有不均一性,此种特性与功能及其棕黄色的外观密切相关,Sala等的研究认为一个以共价方式结合于蛋白质上的棕黄色辅基,色氨酸(tryptophan,Try)的代谢产物3一羟犬尿氨酸(3-hydroxylkynurenine),是引起α1-MG异质性的原因。

1.2生理功能

α1-MG的生理功能似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有关,但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其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以保护人体组织因为过度的炎性反应而受到损伤,Calero等问发现不论是游离型α1-MG还是结合型α1-MG-IgA都可以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而在胎盘中的α1-MG可以保护胎儿不被识别为异体移植物。

1.3体内代谢

α1-MG主要是由人体肝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的,且广泛分布于血液、尿液等体液中。它的存在形式有两种,分别为:游离型α1-MG和高分子量结合型仅1-MG。在血液中α1-MG主要以游离型α1-MG、与免疫球蛋白IgA结合形成的α1-MG-IgA、与白蛋白(albumin,Alb)结合形成的α1-MG-Alb 3种方式存在,尤以α1-MG和α1-MG-IgA为主。游离型仅1-MG能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在近曲小管几乎全部被重吸收并分解代谢,而高分子量α1-MG-IgA-MG-Alb则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故正常人尿液中仅存在游离型α1-MG,若肾小球滤过膜受损,从肾小球中滤过增加,肾小管重吸收减少,结合型α1-MG亦可出现于尿液中。

2临床意义

2.1测定血清α1-MG的意义

Itoh等对一组60例肾功能受损的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了其血清中α1-MG的含量升降及其他肾功能指标的含量变化,包括β2-微球蛋白(β2-MG)、肌酐及内生肌酐清除率。结果发现α1-MG随着肾功能的下降而逐渐升高,与β2-MG及肌酐成显著正相关,而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呈负相关。在肾功能受损的早期,α1-MG的上升要先于β2-MG和肌酐。这与Idasiak的结果是一致的,说明α1-MG是反映肾功能变化最敏感的指标之一,可以早期发现肾功能不全,其敏感性要高于其他指标(如血肌酐等)。

Duraj等检测了92例肾移植患者术前、术后、急性排异期及移植失败期血α1-MG及肌酐的含量,发现术后血α1-MG要显著低于其他各期,而其他期α1-MG的升高与肌酐值成正比。提示血α1-MG亦可作为判断肾移植术后肾功能早期改变的重要指标。

Cobet等报道一组胎儿和刚出生的新生儿脐血α1-MG的测定值,发现胎儿期血α1-MG要高于新生儿期,且胎龄越小,测定值越高,其中怀疑有肾功能不全组要高于正常组。由于常规检查方法易受母体因素的影响,胎儿肾功能的评价比较困难,因此,脐血α1-MG的测定不失为一种评价胎儿和新生儿肾功能的简便而可行的方法。

血清α1-MG的升高主要见于各种肾疾病(各种急、慢性肾炎,肾病,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但近来发现患恶性肿瘤及艾滋病时α1-MG含量也会升高。而各种肝炎、肝硬化等肝病及HIV患者中α1-MG则会降低。

2.2测定尿液α1-MG的意义

Weber等比较一组肾小管功能受损患儿和正常儿童尿α1-MG,β2-MG的含量。发现患儿尿α1-MG、β2-MG均高于正常组,且α1-MG要比β2-MG更敏感。尿β2-MG是目前反映肾小管功能的重要指标,其值升高揭示肾小管功能的下降,但β2-MG在酸性尿中不稳定甚至在膀胱内即开始分解,而α1-MG在酸性(pH 4-8)尿液中无改变,因此,可认为尿α1-MG是评价肾小管功能敏感而又可靠的指标之一。其他类似的α1-MG比β2-MG更敏感的方面还可被用于预测糖尿肾病、鉴别病理性蛋白尿。

Donaldson发现肾病综合征患儿的尿α1-MG要高于正常组,并且随着GFR的逐渐下降,尿α1-MG值逐渐升高,但当GFR降至40~50 ml/min时,尿α1-MG则不再继续升高。他认为这与肾病综合征患儿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有关,尿α1-MG还可以反映肾小球的过滤功能。

王锋等利用尿液蛋白分析尤其α1-微球蛋白的测定,判断糖尿病肾病患者是否存在小管间质损害。结果显示在微量蛋白尿组即开始出现了α1-MG的水平升高,且随着蛋白尿增多而增加,提示糖尿病肾病患者在早期与。肾小球同步开始出现损害。尿蛋白分析是诊断肾小球疾病的重要手段,也是判断小管间质损害的重要工具。

有报道应用干扰素α-2b治疗骨髓增生症患者,同时测定尿α1-MG等以研究药物对肾脏的影响,结果发现尿α1-MG增高的程度大于尿蛋白、尿IgG及尿酶。Jung等研究3组人群肾脏受镉的损害,发现接触镉的工人尿α1-MG比尿蛋白增高明显,认为测定尿α1-MG可早期发现镉所致的肾损害。

目前国内外也有多篇文献报道α1-MG对于肾脏损伤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3检测方法

目前临床上较重视血清及尿液中α1-MG的检测,而对其他体液中α1-MG的研究较少,由于血清及尿液中α1-MG浓度相对较高,多种免疫化学方法均能用于其浓度测定。定性检测时,α1-MG一般采用乳胶凝集反应法。而定量检测时方法较多,较多采用的是酶联免疫吸附法、放射免疫测定法,胶乳免疫比浊法等。

3.1酶联免疫吸附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的检测原理是包被抗体与待测标本中抗原结合,加入酶标抗体后形成复合物,再加入底物呈显色反应,测得的吸光度值与标本中抗原量成正比。该法有灵敏度高且定量准确等特点,但经典酶联免疫吸附法操作步骤复杂、耗时稍长,不适合急诊使用,也不利于自动化普及。

3.2放射免疫法

放射免疫法的检测原理是放射性标记的抗原和未标记抗原(待测物)与不足量的特异性抗体竞争性地结合,反应后再分离并测量其放射性,从而得出α1-MG的含量。然而该法需要使用配套的专业放射免疫设施,分析步骤烦琐,废弃物难以处理,因此,普通实验室难以开展,还存在放射性污染,目前国际上已很少使用。

3.3胶乳免疫比浊法

胶乳免疫比浊法是近年逐渐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开始使用的方法。其原理是将α1-MG相对应的抗体包被在直径为15~60nm的胶乳颗粒上,使抗原抗体结合物的体积增大,光通过之后,透射光和散射光的强度变化更为显著,从而提高试验的敏感性。根据检测光束增加的吸光度即可测出受检样品中α1-MG的含量。此方法简单、快速,同时具有精密度好、灵敏度高、校准曲线稳定、抗干扰等优点,其检测性能与经典EILSA法相同,但耗时短,操作简便,因而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是目前应用较多的检测类型。

综上所述,α1-MG作为一种广泛存在各种体液中的低分子糖蛋白,其含量的变化对人体的健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临床上通过测定血清、尿中α1-MG的值,可以作为评价肾功能及肾小管功能的指标等。且对于早期发现肾功能不全,α1-MG敏感性要优于β2-MG。临床上α1-MG还可用于监测药物的肾毒性,判断肾移植的成败,预测糖尿病肾病,监测新生儿、胎儿及妊娠妇女的肾功能。在对职业病的防治及恶性肿瘤、肝脏疾病的诊断上,α1-MG均有一定的作用。

上一篇:经皮肾镜取石术并发出血的护理进展 下一篇:高中数学教师如何完4L教学内容性知识(P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