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自由化的社会福利效应

时间:2022-10-01 09:39:57

金融自由化的社会福利效应

【摘要】 社会福利提高的一个重要体现是人们可以不断获得更大的自由与发展。人的自由与发展与人拥有的物质财富密切相关,没有一定物质财富的人是没有选择权的,金融自由化是帮助人们获取更大物质财富必不可少的经济制度前提。当前我国实行金融自由化收益将远远大于成本,金融自由化是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的重要制度安排。

【关键词】 金融自由化; 自由与发展; 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提高的一个重要体现是人们可以不断获得更大的自由与发展,金融自由化与社会福利提高是密切相关的。这是因为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人们获取资金的自由受到严格控制,那么,人的自由必然受到极大的限制。在现代大工业社会,人们不能通过合法的途径获取创业资金,不能通过正当的手段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必然导致人们无法展示自己的才能,不能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获取赖以生存的物质财富,在这种环境下人们通常考虑的是怎样运用各种手段不断向上“攀登”,以期掌握更多的社会资源,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整个社会的激励机制偏离了正常的轨道,社会激励不恰当,社会资源被内耗掉了,人们逐渐变得循规蹈矩,缺乏创新精神、缺乏自力更生的精神,缺乏获取自由的意识与意愿。这是不恰当制度制约的表现,金融管制就是导致这一后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不合理制度安排。

一、人的自由与发展与其拥有的财富是正相关关系

这里首先要明确“自由”指的是什么?美国经济学家哈耶克从个人主义出发,强调自由是一种人的状态,即“一个人不受制于另一个人或另一些人因专断意志而产生的强制的状态”。这种自由包括政治自由、思想自由和经济自由。其中经济自由最为根本,也最为珍贵。因为通过经济自由的运用,人们可以获得运用其它自由所必需的物质基础――财富。基于自愿交换的经济自由,因为有极大的互惠性,通常不会对他人造成伤害。经济自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得最为广泛的自由,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最为密切。挣钱与花钱可以说是经济自由最活生生的体现。货币(财富)与权力的对抗即是经济自由与政治权力的对抗。剥夺了钱的作用,即是剥夺了人一定的自由。在我国改革开放前,有钱也买不到软卧票,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

现代社会无法想像不能拥有足够财富就能自由幸福生活的人。自由与财富是正相关关系,随着一个人所拥有的财富逐渐增加,他的选择范围也在逐渐扩大,买不到硬卧可以买软卧,或者可以乘飞机,难道这不是增大了一个人的自由吗?如果这个人没有钱买飞机票,也没有钱买软卧、硬卧,那他只有挤硬座车了,只能说他被财富的缺乏限制了自由。因此,若想使人们获取更大的自由,必先允许人们能够创造获取更多的财富,这就需要政府把捆住人们手脚的制度约束放开,给予人们创造获取财富的自由。自由的精髓正是允许人们进行选择,并承担相应选择的后果。无法想象不能进行任何选择的人是自由的,同时不可否认没有一定物质财富的人是没有选择权的。因此人的自由与发展与人所拥有的财富是密切相关的。

二、金融自由化是人们获取自由与发展、提高社会福利必不可少的经济制度前提

在我国,金融控制仍然是阻挡人们勤奋创新、获取更大财富、谋取更大自由的最大障碍。贝洛克曾说过:“对财富生产的控制,就是对人类生活本身的控制。”因此一个社会应该提供广泛的合理制度安排,可以使人们能够通过各种途径与手段,谋求更大的财富,获取更大的自由。当然,这应该是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获取,而不是通过非法途径集聚的。这可以为众多人提供榜样激励,必然会激起社会更多的人艰苦创业、不断奋斗的精神,社会则呈现出勃勃生机。人们会逐渐体会到自食其力、自我奋斗的成功的快乐。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会发现知识的重要性,发现知识匮乏对个人发展的制约,那么社会的学习风气就会喷薄而发。不需要政府来号召,打造所谓知识型社会,只需要政府提供合理的制度安排,比如中小学、大学开办夜校,提供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课程,为有需要进一步学习的人们提供可能,社会的学习风气必然会焕然一新,民族素质也会不断提高。人们知识素养的提高必然又会激起对其他社会制度变革的强烈需求,那么,社会将处于一种不断变革与创新的动态平衡中,这样的社会将是充满活力、快速发展的崭新的社会。在人们获取更大自由的同时,国家的经济必然会更快的发展。

在众多的经济制度安排中,解除金融管制,实行金融自由化应该说是一种核心的制度安排。比如说中国的有识之士都认为发展教育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政府也在不断提出号召,号召人们去读书,并提供某些公共制度安排,比如九年义务教育制、为农民工开办技能培训、为贫困大学生开办助学贷款等等,但仍不见社会学习风气的盛行,反而经常会看到贫困地区的孩子辍学、高中毕业生不参加高考、大学生辍学、农民工技术培训学校收费高昂、迫使农民工无法参加技术培训等等这些教育失败的案例。是人们不喜欢学习吗?不知道学习的重要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问题的关键应该在于制度安排不合理,没有解决人们当前最为关心的生存问题,无以为生,又何以为学呢?在生活困苦的时候,最为激励人们的应该是获取物质财富的冲动。如果有合理的制度安排,人们会爆发出惊人的聪明才智去创造财富。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没有人会喜欢施舍与怜悯,都喜欢自食其力,也只有达到一定的生活水平或在为生存而斗争产生对知识的需求后,才会产生受教育、学习知识的强烈愿望。因此一国经济发展的安排应该是首先解除束缚人们自主创造物质财富的不合理制度安排,放松对人们创新精神的束缚,提供激励社会自力更生、自我负责、不断创新的制度安排。在这些制度安排中,金融自由化是最为核心的制度安排之一。人们能够自由地通过合法的途径获取创造物质财富的资金,这将是目前我国促进经济发展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可取的政策。

目前,我国除了国有及极少的股份制银行(数据)和极少的小规模贷款公司(数据)以外,其它的有组织有规模的借贷行为被称为非正规金融,实质上还经常被称为地下金融,是国家法律明令禁止的。个人或企业不允许兴办金融机构。国有银行的资金主要用来扶持国有企业。那么一个人如果想依靠某种技能或创意白手起家、自主创业将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有一定资产的民营企业都很难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取贷款,更何况几乎一无所有的个人呢?这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及农村地区对经济发展的钳制作用更大,影响也更为深远。比如部级贫困地区宁夏固原,当地农民为了脱贫致富,选择技术含量较低,并且比较辛苦的运输行业,但却没有资金购买运输工具,正规金融机构借不到款项,只能去借高利贷。辛辛苦苦赚得的收入却被高利贷者盘剥殆尽。这种状况广泛存在于全国各地农村、乡镇直至城市。从中可以看到金融管制对个人自由的严重制约作用,它也是社会福利难以大幅提高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三、当前我国实行金融自由化是否可行

目前社会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金融自由化会带来金融危机,进而影响经济发展。根据是实行金融自由化的一些国家中,都或多或少遇到了一些困难,金融体系脆化,破产银行数量增加、通货膨胀,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经济发展。东亚与拉美一些国家甚至发生了更为严重的金融风暴,这成为他们提倡的所谓发展中国家不适宜进行金融自由化的有力证据。第二种观点正相反,指出仍然是上述这些国家,当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来观察这些国家时,会发现实际上这些继续实行金融自由化的国家在摆脱金融危机后,象韩国、智利等国家都步入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继续采取金融抑制的国家,经济却没有快速发展起来。如果从历史的角度,长远看来,第二种观点是可取的。我国金融自由化将会对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福利产生极为有益的深远影响。

(一)市场化促进制度环境建设

我国不同于其他市场经济国家,属于经济转轨过程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机构制度环境尚不健全,因此有人认为还不适于取消金融管制,不适于进行金融自由化。其实,我国现存的制度环境缺陷是长期累积形成的,建立完善的制度环境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时在这种环境下培养起来的特殊利益集团并不想放弃据此获得的垄断利润,他们是政策制定的强有力的影响者,并没有动力去进行制度变革。因此,在这种状态下,不可能等到各种制度环境建设好再进行金融自由化。

就一个社会来讲,各项制度变迁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当一个社会缺乏制度变迁的诱致因素时,可以采用“鲶鱼效应”。当金融业开始取消金融管制,实行金融自由化时,就好比引入了一条鲶鱼,它会激活整个社会。它会促使社会完善法律制度、迫使法律制度的健全与良好的实施、进一步加强司法系统的改革与建设、司法人员素质的提高、增加法律专业人员的需求、扩大就业;信息的进一步透明化;银行专业人员素质的提高;消除部门垄断直至遏制腐败;会促进企业完善管理机制、激励机制,会消除国有、私营企业的歧视性差别;会激励社会的创新精神、会激励人们自主创业、获取更大财富的精神等等。实行金融自由化的收益不仅仅局限于银行和企业,这个收益是对整个社会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会使人们获得更大的自由与发展。

(二)金融自由化即使增强了金融脆化问题,促发金融危机,也不仅仅是成本,仍是收益

衡量一个企业成功与否不是看它的成本大小,而是看这个企业是否有盈利,也就是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否收益大于成本。衡量一个国家的制度变革也同样应采取如此态度,不应仅仅局限在成本方面,要看到它的经济收益,还要看到成本的两面性。一方面是成本;另一方面它还是经验教训,失败是经济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经验,一个失败可以促成许多成功,可以激起变革社会各项不合理制度的强烈要求,激发起社会创新精神,从而打破原有经济与社会各方力量的均衡,是社会变革的重要促进力量。

(三)市场化对国有银行及国有企业也是收益大于成本

国有银行及国有企业就像羸弱的巨人,虽然身形高大,但体格虚弱,内在空虚。在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中,它们会在外部强烈刺激下逐渐变得身强体壮。德姆塞茨就曾提出对稀缺资源的过度开发就是因为资源的使用权掌握在政府手中,并且其使用定价过低。国有企业对资金的极度饥渴就是我国金融管制负面作用的一个极佳例证。国有企业高比例的银行贷款与极低的资源使用效率相对比,必然形成对稀缺的金融资本的巨大浪费,降低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率。在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中,部分效率低下、经营不善的国有企业有可能会破产,但这恰恰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与其让屡屡亏损的国有企业浪费社会资源,不如将这些资源用于促进私营企业的发展,进而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社会福利。国有银行面对坏账增加、竞争加剧等状况,会加快学习的速度,被迫学会风险经营方法,进而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我国金融制度变革已经是在民众和市场的强大需求基础上的诱致型金融制度变迁。经济增长与制度是密切相关的,社会的技术结构决定了社会经济活动的上限,适宜的制度结构可以将经济活动尽力推向其上限,不适宜的制度结构则会使经济活动呈现出收缩、衰退的趋势,可以说制度变迁是经济发展的动态原因。我国金融改革到目前这一阶段,很好地印证了制度经济学家的观点,制度突破是解决金融抑制的关键,也是金融走向自由之路并促进经济发展进而促进人的自由与发展、提高社会福利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上一篇: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难点及路径前瞻 下一篇:成本优先:我国物流业运营战略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