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长在中职学生网络成瘾中的应对方法

时间:2022-10-01 04:30:40

浅谈家长在中职学生网络成瘾中的应对方法

[摘要]中职学生网络成瘾有着家庭、学校、社会和自身四方面的复杂原因。预防中职学生网络成瘾,家长需要正确对待网络、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孩子。

[关键词]家长 中职学生 网络成瘾 应对方法

目前,中职学生网络成瘾现象比较普遍。要从根本上预防中职学生网络成瘾,需要家长和老师科学分析导致学生网络成瘾的具体原因,进行长期有效的引导和帮助,又需要在社会上建立正确使用网络的大环境,更需要学生自身的积极配合和努力。根据多年的教育实践,笔者认为家长在预防中职学生网络成瘾方面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面对现实,家长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正确对待电脑和网络

电脑和网络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一项巨大成就。至于是用它来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还是用来放松身心,或者是用来沉迷于其中,不在于电脑和网络,而在于使用者本身。家长既不能对电脑和网络盲目崇拜,也不能视之为洪水猛兽,而应该认真学习和掌握。这样才能在和孩子谈论电脑和网络话题时,处于平等地位。

二、正确对待自己的家长角色

现在很多家长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便万事大吉,自己忙于工作挣钱,缺少与孩子的相处时间和亲密度。殊不知,当孩子依附于家庭,却无法从家庭得到温暖时,便会转而利用网络的交际功能,从中寻找温暖和关心。有的家庭成员关系不和谐、家庭残缺,会打破孩子情感发展的平衡状态,使他们产生心理缺陷,在行为上偏离社会所要求的正常轨道。一些家长把对孩子的爱理解为单纯的付出和投入,缺少与孩子心灵的沟通,忽略对孩子精神和情感上的关爱。在那些祖父母和父母共同教养一个孩子的家庭里,祖孙三代人由于年龄的差距,往往在教育理念上存在偏差,正是这种缺乏配合的家庭教育,易于加剧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

家庭教育要建立在尊重、真诚、平等、信任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孩子的长处,对于其不足之处要善于含蓄委婉地暗示;要让孩子独立承担家务劳动,并长期坚持;要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遇事征求孩子的意见,将自己摆在一个“参谋”的位置上,不要用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孩子说话,对于孩子的合理的建议,要积极采纳;在作出有关孩子的决定时,多引导孩子发表看法,家长则以建议的形式将自己的决定告诉孩子,让孩子自己做出判断。家长要对孩子的爱好和特长进行有意识的培养,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把他们的兴趣转移到丰富多彩的学习和生活中来。要给孩子营造一个与同龄人交往、展现自我的环境,营造一个全新的、相对独立的转变环境,如夏令营、素质培养班之类,让他们体验网络之外的同龄人交往的乐趣。

三、正确对待孩子

中职学生,从年龄上看,正处于生理和心理迅速成熟的青春期。他们易出现片面思维,一旦迷恋某种事物,就难以自拔。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普遍有一种英雄情结,表现为“追星”和偶像崇拜,总喜欢把自己置身于某种想象的环境中,扮演或模仿自己内心的偶像。虚拟的网络游戏正好满足了孩子扮演英雄的需要。这个时期的学生,很留意自己外表的变化,很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潜意识里觉得别人都在关注自己,进而渴望表现自己、乐于被人赞赏甚至崇拜。中职学生普遍表现为交往和学习方面的障碍,他们渴望尊重和肯定,但又不具备承受压力的能力和全面思考的能力、失去了在学习中使用体力的机会,便会寻找其他途径来逃避压力和发泄精力,虚拟的网络世界是他们最容易找到的途径。

在引导孩子正确上网时,家长应该设立一个教育底线。可以给孩子设立一个上网时间段,但前提是必须完成学习任务;家长可以结合孩子的个性和爱好,一起聊聊网络上的话题,将他们的兴趣引到一些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网络信息上来。

万一孩子沉迷网络,家长不应该采取放任或禁止的极端方法,也没有必要抱着极其沉重的心情来看待孩子,而应该以包容、客观、冷静的态度来看待。要相信孩子,把网络成瘾看作是孩子一生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众多挑战中的一个,是由很多不良因素造成的。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对立,对解决问题一点好处也没有。家长不要急于逼着孩子立即戒网,而应该给他们一个自我觉悟和转变的时间。在和孩子交流时,不要先问孩子为什么会上网成瘾,而要和孩子聊聊其他方面的话题,从而慢慢走进孩子的心里,从各方面切入他的盲点,这样就会比较自然。家长应该根据与孩子沟通的程度,及时进行反思。如果感到对孩子的教育力不从心,可以求助于心理咨询师或教育专家。

总之,只要家长全面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积极配合学校和全社会的工作,就一定会在预防中职学生网络成瘾的工作中取得成效,使全体中职学生成长为自律的、健康的、幸福的新时代合格劳动者。

参考文献

[1]陶宏开.孩子都有向上的心[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2]胡艳辉.“问题少年”矫治体系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3]杨立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上一篇:职业教育中政治课教学面临的问题探究 下一篇:从高职生就业现状折射出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