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职生就业现状折射出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2-09-07 06:12:24

从高职生就业现状折射出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

【摘要】就业能直接反映教育成果后的体现,最能从侧面反映出办校的兴衰。在当今激烈竞争社会的今天,高职生作为就业弱势群体,如何从众多本科生中脱颖而出且以自有专长在就业市场获得职位,受到雇主的青睐是件不容易的事。而高职生的就业率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生就业高职教育问题及对策

一、 高职生就业现状调查分析

1、 就业心理

1自卑心理严重,在求职市场夹缝中求生存。高职生在找工作时认为无论在个人能力、工资待遇、工作环境、舒适度等方面都比不过本科生,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其次大部分学生对毕业后的前景担忧。他们选择升学怕考不上,选择就业怕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他们对竞争中的失败,从心理上难以承受,因而具有较重的自卑心理。

2纠结心理,继续升学和就业。高职生毕业时面临的两种选择:专升本继续深造和直接找工作。前者适用于成绩较好又具有继续升学愿望的学生,但面对如今竞争社会工作难找的现象,同时又怕升本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还不如趁现在找工作,锻炼自己,积累社会经验。怕错过能找到合适工作的机会而内心矛盾。

3好高骛远,过于自负。看不上基层工作,坚持专业对口,而不考虑专业的社会需求程度不会调整就业心态。职业化概念过于深刻,认为自己是某方面的技术类人才,这种错误的观念影响了一部分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使得他们自我评价过高、盲目乐观。这些学生过于自负和执着,坚持要找自己想做的工作,但短时间内很难找到适合的工作,却不懂得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思路,以至于很难适应社会。

2就业现况。

1就业思路狭窄,就业观念不当。1依赖型。一般听从学校或者家长、熟人的安排,在就业中很少主动出击和准备,往往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才开始了解就业单位,然后通过频繁的跳槽来达到自己的就业理想。2)从众型。这类高职生大多没有明确的就业理想,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喜欢跟随他人。不经自己的思考跟随他人就业。比如:参加国家组织的事业单位招聘或国务院考试.看中的是待遇好,薪金高等因素,却忽落自身条件,只是跟风做事,没有考虑自己真正想干什么工作。

2就业盲目性,定位模糊,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对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哪些职位适合自己,有多大潜能一概不知。职业目标的相对模糊,对自己定位还在观望中,抱着一定的投机心理。许多学生存在着随遇而安的思想,择业盲从,没有长远规划,什么挣钱就做什么;或者能找着什么工作就干什么工作,这给他们长远发展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3缺乏自主创业信心和吃苦耐劳精神高职学生因为涉世不深、阅历肤浅,再加上心理不够成熟,在求职择业方面对市场竞争的残酷和创业的艰辛,大都没有足够的精神准备。同时,学校尚未建立具有教育学科体系和多元化的创业实训基地,高职生无法激活创业思维,对创业的主观努力和运作方案不认同,对创业的自信心不足。

4就业期望值的错位高职学院的毕业生从学历、技能以及社会认可等方面都难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再加上毕业生在求职中又高不成、低不就,往往对职业的期望值偏高,把留在大城市作为首选,只想工作环境好、薪水高,而不愿意深入基层、农村;这些现状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目标不相适应,这就造成大专层次的高职学生就业率不甚理想。

二、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学生就业缺乏心理就业指导目前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内容较窄.缺乏针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在就业观念价值取向的引导、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创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重视不够。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时,往往忽略学生在作为职业人的心理指导,只是简单笼统的开设一、两个学期的就业指导课程,过于体现的是理论知识。这从根本上是解决不了学生的就业心态问题。

2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和实践的脱节高职院校对专业课程大多开设2+1模式运行机制,即2年的在校理论,1年的顶岗实习期。收到的成效参差不齐。由于高职教育遵循走产学研发展道路,而由此带来的校企合作应运而生。这就使部分专业该有的理论阶段课被严重压缩,统一一刀切把学生推到社会上。而学生到企业是实习发现与所学专业知识的差距明显,跟不上企业的要求,导致教学和实践的严重脱节。

3学校盲目扩大招生规模,专业设置和市场需求不衔接,造成教育资源浪费。高职院校对某些专业盲目扩大招生,出现了专业趋同现象,造成严重的就业供给过剩,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给高职生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同时,部分高职院校为了经济效益,没有考虑到经济和就业市场的发展,对未来一个时期的专业设置没有科学的需求预测和规划,专业设置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存在“短、平、快”现象。

4缺乏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引导生涯发展要有计划有目的,不可盲目地“撞大运”,很多时候我们的职业生涯受挫就是由于生涯规划没有做好。大部分学生没有认真分析自身的优、劣势,外部的机遇和挑战。对自己能力、爱好、价值观等方面认识和定位不够,对职业和环境没有进行充分探索.缺乏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目标不明确、路线不清晰、导致执行力弱、决策的可行性差.

5、.就业渠道不够宽畅据有关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的高职院校毕业生有10%是通过学校推介找到工作的,学生在最初的一年内只是积累工作经验,而且学生往往以此来作为跳板而频繁的更换工作,直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也就是说,经由学校介绍的工作,绝大多数不是高职毕业生的理想工作。这反映出高职院校在学生就业工作方面还有待提高。

三、应对对策

1开设就业心理指导课程,增强学生就业信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多实施鼓励、赏识和成功教育,适时培养学生挫折应对能力,帮助学生恢复和树立自信心,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心态,提高适应能力。其次,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模拟面试、模拟招聘现场、开展就业知识竞赛等集体活动真实模拟就业的情境,具体测试高职生的就业心态,由指导教师针对高职生在模拟中暴露出的主要心理问题进行团体辅导,引导高职生在团体氛围中相互交流与沟通,及时疏解心理问题。

2.合理设置专业,适应社会需求。专业设置是人才培养的起点和落脚点,高职院校应在努力保持和充分发挥办学特色和学科专业优势的基础上对地方产业结构和经济特点经常、长期性进行调研,敏锐掌握因社会发展带来的对各类人才专业的需求信息,为学校专业调整提供导向,设置新专业.且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要有实用性和前瞻性,要特别强调要适应经济和企业的发展需要,突出专业的针对性。一要宽,使学生形成较宽的知识面,增加学生对工作的适应性;二要窄,使学生能够成为专业技术领域的行家,增加学生就业的针对性。

3.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培养模式。

3.1建立产学合作机制,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利用学校自身资源,在教学中,可以请优秀的企业家或成功人士到学校来兼职任教,把企业职业讲座纳入教学计划,企业职业环境纳入教学环境,为教师和学生引进最新的行业信息。二是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以满足学生岗位实践训练的需要。

3.2实施“双证书”制度,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学生要在学校课程学习和实际工作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获取多种职业证书,以提高自己的就业实力。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4搞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策。要注意充分发挥大学生个性特点,使学生能够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引导学生正确选择自己的职业和前程,确立合理的人生定位;要经常性地开展生涯心理咨询,开展生涯辅导讲座和研讨会,启发学生对自身生涯意识和对工作及社会环境的认识,帮助高职学生了解自我、规划自我,合理制定自己的生涯发展规划,不断发展自我潜能。过引导个体进行自我探索、澄清自己的生涯期待、分析评估相关的职业与教育资源、做出初步的生涯决策、帮助高职学生形成明确而有弹性的职业期望。

5、拓宽就业渠道:一学校要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一方面有助于学校输送学生实习、就业,另外校企合作可以达到双赢目的,可以解决企业用人方案。二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和人才市场的合作。通过政府牵线搭桥建立沟通平台,争取有利的政策环境和信息支持。毕业生就业市场、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要相互贯通,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确保高职毕业生高就业率的落实。三是加强与校友的沟联系。校友是我们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很重要的资源,他们的就业经历和经验对在校大学生非常有说服力,对学校改进职业指导工作也很有意义。四加强学生毕业后的继续跟踪调查服务,建立毕业生信息库。学校应为毕业生提供1-3年的毕业后跟踪服务。其中包括继续教育服务、继续解决本专业所涉及的技术难题、继续推荐就业信息等服务,及时反馈高职毕业生就业的有关信息。

参考文献

[1]高职生就业现状及教育对策李玲黄艳苹科教文汇2012

[2]高职学生职业心理分析林曼华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第11卷第2期2009年3月

[3]加快高职教育改革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赵新娟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5月

[4]高职生就业难成因分析及对策戴阿玲寿海科技信息2013年第7期

[5]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改革与实践研究王雅丽马思教育与职业第27期(总第703期)

上一篇:浅谈家长在中职学生网络成瘾中的应对方法 下一篇:浅谈提升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