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劳问题的工作场所改善方法探究

时间:2022-10-01 12:24:14

过劳问题的工作场所改善方法探究

[摘 要]近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在现代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中,一部分从业人员因过度疲劳,长期超负荷工作,身体健康严重受损,甚至出现了“过劳死”的现象。本文剖析工作场所导致过劳的原因,从人性化角度对工作场所的改善提出一些建议,以预防过劳。

[关键词]过劳 工作场所改善 人性化

一、中国过劳现状与危害

过劳,即过度劳累。指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重,心理压力太大。2008年7月30日,慈铭体检集团进行了一次全国范围职场人群健康调查,参与此次调查的职场人士94%在40岁以下,其中,15%的人明确表示自己“过劳”,认为自己“比较过劳”的人达到54.86%,二者相加,比例近70%。“过劳”的主要症状是浑身酸痛、神经衰弱、失眠、脱发、忧郁等。专家表示,出现两项以上上述不适症状即意味“已经过劳”。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最新出版的2006年人才蓝皮书《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3》指出,目前我国七成知识分子走在“过劳死”的边缘。“过劳”很少会直接致死,通常是诱发疾病猝死。过劳首先引发亚健康状态。根据调查问卷和300万体检数据分析成文的《2009中国城市健康状况白皮书》指出,主流城市的白领亚健康比例达76%,处于“过劳”状态的接近六成。过度疲劳的人常因情绪不好对工作感到厌倦,易怒,适应性差,身体衰弱,对疾病抵抗力低下,还可能出现一系列功能失调,如头晕,头痛,睡眠障碍;食欲不振和引起消化道疾患等。

二、产生过劳原因

1.工作负荷过大

工作负荷过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工作强度的加大,二是工作所需的时间加强,三是工作的复杂程度提高。企业运用精简机构以及其他提高生产效率的策略,其目的是用更少的人手完成更多的工作,这需要员工们付出更艰苦的劳动。随着工作环境的变化,人们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完成诸多不同的工作,工作本身的难度就增加了。尽管劳动法为了保护劳动者权益,规定了劳动时间,但是从业人员已经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延长自己的工作时间。调查显示,在导致“过劳”的原因中,加班成为主要因素,经常加班的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2.95%,偶尔加班的人占49.27%,还有5.64%的人严重到“没事也不能按时下班”,能正常下班的人仅占12.15%。

2.工作场所不良的精神因素

如今工作环境中经常发生种种危机削弱了企业采用有效手段回报员工劳动的能力。员工工作量增大,报酬没变。企业在利益分配上公正性的缺乏削弱了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其次,企业实施的绩效管理,会让员工产生极度的不安,担心随时被解雇。成绩至上的原则不仅无视劳动者的努力,使其得不到尊重,同时压制了员工发展,当员工的梦想和计划不能在目前的工作场所实现时,他们会抱着一种消极态度工作。工作场所的种种不良因素给员工造成的心理压力长期得不到缓解,会使员工心情抑郁,焦虑不安或急躁,最终形成精神疲劳。

三、基于过劳问题的工作场所改善建议

1.企业应重视过劳问题,计划控制工作量

“过劳”即工作强度超过人的生理极限。早有科学研究指出,8小时休闲、8小时睡眠、8小时工作的安排对人体精力、健康的保护最为完美。若工作时间严重超过8小时,则会相应减少睡眠和休闲时间,容易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易患各种疾病。人力资源作为公司的核心资源,人力资本的运作也就成为组织的核心,它将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应该重视员工的身体健康,关注员工的长久发展。公司规划企业远景,制定目标,进行人力资源配置都应该考虑员工的过劳问题。企业应引进工作量监控系统,听取员工意见,有效地控制员工工作量,合理计划或避免员工加班。其次,企业应为员工提供定期体检,健康保险福利,采取补助员工治病措施,帮助员工减轻家庭负担,鼓励尽早治疗原发病。

2.营造宽松工作环境,进行人性化管理

企业应该为员工营造宽松工作环境,减少员工心理上的疲劳。增加管理阶层与员工交流的机会,了解员工的价值观多样化,提倡柔性管理和个性化管理,为员工提供实现抱负的环境,增加其工作热情,减少逆反情绪。同时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宣传饮食、运动健康知识,提倡劳逸结合,使工作学习有张有弛,使神经得到调节。公司应聘有心理问题咨询专家,及时了解员工潜在的情绪问题,协助解除心理上的不愉快,减轻心理负担。

3.完善措施评价体系,建立过劳预防机制

企业为预防过劳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的措施通常都会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才会显示出其效果,其最终目的是对整个企业的经营体系和经营模式进行逐步改造,而非仅仅缓解某些个人的疲劳和挫折感。企业对所采取的各种措施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建立过劳预防机制。根据实践效果,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过劳预防机制,进行长期有效的监测员工过劳问题。

四、结语

个人针对过劳危机所采取的行动虽然能够取得理想效果,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却对员工的个人的精力、决心和耐心有着较高要求。相比之下,企业采取措施进行人性化管理,建立预防过劳机制,企业与员工协同合作,将会更加有效。企业管理者树立优秀工作场所管理理念,努力在企业内部创造与员工发展相适应的的环境,以促进企业整体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克里斯蒂娜•马斯拉奇.迈克尔•P•雷特尔著.逸文译.过劳的真相[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10

[2]朴在林.韩光谟著.陈烨译.最佳工作场所[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10

[3]孟俊龙.燕力士.李轮.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透视当前企业的“过劳死”现象[J].经济研究,2010

[4]

上一篇:浅谈人事考勤管理 下一篇:论当代中小企业员工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