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零售企业基本情况分析

时间:2022-09-30 09:18:50

连锁零售企业基本情况分析

提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连锁零售企业在发展和运作上与国外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进而利用我国2005年连锁零售企业的各项数据,从商业业态和销售模式两个核心概念出发,从分布、平均面积、销售额等方面,对我国连锁零售业进行样本结构分析,最终得到影响我国连锁零售企业销售利润的线性因素模型。

一、背景分析

“民以食为天”,衣食住行是人们不可或缺的四个生存条件,零售行业作为古老而又新兴的行业,是一个以所有人为消费对象的巨大行业。我国零售业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进入连锁化,一些大型连锁超市、连锁专卖店、购物中心、百货商店纷纷兴起,大量国际零售集团也纷纷进入中国开店,我们可以看到,零售业发展的同时,竞争也日益加剧。

连锁经营不仅是单纯的零售企业经营形式的改变,还涉及零售企业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关系、利益分配等一系列关系的调整和变革。我国连锁零售企业在发展和运作上与国外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第一,连锁经营运作不规范

(1)经营观念落后。我国发展起来的连锁零售企业,其前身大都是百货商场、菜市场、副食商店等,这些企业大多是在同一行政隶属关系、同一地域范围内发展,形成了“近亲繁殖,就地联姻”的连锁,在管理与运作上,照搬原先单体商店的做法,难以适应连锁经营多门店发展的需要,虽然在组织形式上开始了连锁,但经营方式上并没有达到统一标准,很难通过连锁经营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许多企业的门店规模和数量没有达到国际公认的连锁企业盈利点(门店营业面积500平方米以上、门店数量14家以上)。全国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门店规模在14家以下的企业占连锁零售企业门店总数的近60%,而零售额仅占连锁零售企业的20%,这种小规模连锁经营运转的局面,也阻碍了连锁经营优势的发挥。

(2)市场定位不明确,“千店一面”的情况严重。许多连锁零售企业经营的商品、种类、价格及商店的布局、功能等缺乏经营特色,造成同地域、同档次、同类型的多家企业之间的竞争;不重视消费者利益的现象还较严重;而且,连锁零售企业偏重眼前利益,竞争手段仍停留在价格竞争上,没有建立起自身的经营特色。

(3)与外资企业资本实力相差悬殊。2003年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销售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在百货店、便利店、专卖店等行业中出现负增长,甚至有的企业还出现了销售额越多、利润亏损越严重的现象。特别是这些行业中的国有、集体企业经济效益不景气的局面尤为突出。而外资连锁企业一般都是跨国公司,他们在国外大都有几十年资本积累的历史,资金雄厚,实力强大,有价格优势,能通过外国银行低息贷款获得充裕的资金,交易成本低,劳动效率高,往往能先以低价格、低盈利,甚至亏损的策略,扩大销售额,提高市场占有率,然后占领市场。

(4)内资和外资连锁企业之间缺乏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一些地区为了吸引外资,在多方面给外资零售企业以宽松的经营环境和条件,主要包括选址、网点、租金、用工政策、跨区经营的相关支持等,而这些是内资企业难以比拟的,由此造成内外资企业不公平的竞争,致使一些外资连锁零售企业的发展速度超过了我国政府对外开放的承诺。

第二,配送中心建设滞后。目前,企业自身的物流设施受传统经营方式影响,虽然90%以上的连锁零售企业都建有配送中心,并形成小而全的配送体系,但由于受物流规模的限制,致使企业组织配送商品的能力不足,配送品种不全。同时,由于区域利益的分割,有些商品的跨区域配送也受到限制,导致进货价格不统一,进货质量没有保证,中间环节增多,达不到最低的进货成本,不能实现企业最优效益,不仅提高了连锁企业的运营成本,而且也给假冒伪劣商品进入市场提供了可乘之机。2004年6月末,我国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配送中心数为2845个,比上年增加了157个,但是商品的配送比重仍然较低,国外连锁零售企业商品配送比重一般都在90%左右,而我国自有商品的配送比重和非自有商品的配送比重仅有49.4%和22%,两者相加也才只有70%。

第三,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对中小型商业企业产生较大的冲击和影响,一些连锁零售企业由于经营不规范,给上游产业带来负面影响。从国外的经验看,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往往会对中小零售企业产生很大的冲击和影响,如果任由其自由发展,就有可能带来失业人口的增加。在现阶段,我国此类情况虽然还不十分明显,但已经出现了类似的迹象。在一些大城市,由于外资大型零售企业的建立,导致周围中小商业企业倒闭的情况已多次发生。另外,一些连锁零售企业经营不规范,乱收进场费及恶意压价,也对供应商和上游生产企业产生了不利影响,影响了这些企业的发展。

二、基本定义与问题的提出

(一)基本定义

1、商业业态。本文依照表1所示特征将连锁零售企业的商业业态分为百货商店、超级超市、专业店、加油站、专卖店、便利店、仓储会员店、家具建材商店和其他等9种类型。(表1)

2、销售模式。销售模式可以分为直营和加盟两种。直营,顾名思义,是厂家直接经营的。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品牌往往喜欢采用直营的方式,直接投资在大商场经营专柜或黄金地段开设专卖店进行零售。一些国际顶级品牌如阿玛尼、杰尼亚等出于品牌维护的需要,一般都采取直营方式。另外,很多厂家会出于形象推广考虑,在一些重要市场区域开设自营旗舰店,以树立品牌形象,给经销商提供可参考的样板店。比如,雅戈尔在全国市场的自营旗舰店已经达到两百余家,班尼路旗下的几大品牌都在广州北京路开有大型旗舰店。旗舰店一般装修气派、货品齐全、服务规范,比较能体现公司的实力和整体形象,其产生的广告效应甚至要高出经济效应。在管理上,厂商一般会采用分公司、办事处模式操作,直接对直营店面进行管理,而且为保证物流配送的顺畅,通常都会在各分公司、办事处设立仓库,直接供应货源。采用这种方式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均比较大,所以通常只有实力型企业才敢于这样操作。

加盟店,是与相关合作伙伴共同经营市场的一种方式。一般企业招募加盟连锁店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厂家直接寻找加盟商,像班尼路、真维斯等休闲服饰品牌;另一种是通过商、中间商再发展下级加盟商。前一种方式属于扁平模式,有效减少了中间环节,但辐射面较宽,管理、物流配送等环节难度比较大;中小品牌往往因为前期资金实力等原因,且为了快速进入市场,往往会选择依靠中间商来发展加盟商合作的方式。通常加盟商加盟都要交纳一定的加盟费用或者保证金,企业也会提供一些形象道具、设计、装修支持和理念指导等,以保证连锁店形象、经营的统一性。

(二)问题的提出。本文基于第一部分所提出的我国连锁企业现状,搜集了2005年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的基本数据,以研究业态、销售模式、配送中心的规模是否为影响企业利润的核心因素,并辅以各项统计分析,对样本结构、企业情况以及其他方面使用SPSS进行分析,具体研究如下问题:(1)分别就直营和加盟店建立一个以销售模式、营业面积、从业人员、商品购进总额、零售额、配送中心个数为自变量,商品销售额为因变量的线性模型。(2)建立一个以营业面积、从业人员、商品购进总额、零售额、配送中心个数为自变量,商品销售额为因变量的线性模型。(3)根据门店数、营业面积、从业人员数对样本进行分类。

1、建立一个以销售模式、营业面积、从业人员、商品购进总额、零售额、配送中心个数为自变量,商品销售额为因变量的线性方程。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得到输出结果如表2。其中,Sell mode(销售模式),Area(营业面积),Employee(从业人员),Goods account(商品购进总额),Retail sell income(零售额),Districen Account(配送中心个数)。

根据结果可以得到回归模型为:

SellIncome=-46032.114+0.213*Area

+3.113*Employee+0.532*GoodsAccount

+0.460*RetailSellIncome

+677.093*DistriCenAccount

+(-21420.517)(直营店)

SellIncome=-46032.114+0.213*Area

+3.113*Employee

+0.532*GoodsAccount

+0.460*RetailSellIncome

+677.093*DistriCenAccount

+(0)(加盟店)

但是,从观察模型构建结果可以看出,Intercep、Employee和DistriCenAccount的Sig值均>0.05,检验不显著。因此,本线性回归模型并不是最优的。因此,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如下讨论。

2、建立一个以营业面积、从业人员、商品购进总额、零售额、配送中心个数为自变量,商品销售额为因变量的线性模型。(表3)

本线性回归模型中只含有定量变量,并采用了逐步回归的方法,可以发现回归模型结果只取了GoodsAccount、RetailSellIncome、Area三个自变量为自变量,回归模型为:

SellIncome=-39472.071

+0.554*GoodsAccount

+0.547*RetailSellIncome+0.177*Area

3、根据门店数、营业面积、从业人员数对样本进行分类:

从结果可以得出,由门店数、营业面积、从业人员数对样本进行的分类,如果分为三类,则case2一类,case3一类,剩下的一类。观察三类样本可以发现,case3门店数、营业面积、从业人员数是最多的,而case2相对case3小些,剩下的case中的门店数、营业面积、从业人员数相对case2、3差异较大,因此可以粗略定义case3为大型连锁零售企业,case2为中型连锁零售企业,其他case类为小型连锁零售企业;如果分为两类,则同样可得出case3属大型连锁企业,其余为相对小型连锁企业。

三、总结

本文分析了国内连锁零售企业在发展和运作上与国外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进而定义了商业业态和销售模式两个核心概念,分别从这两个概念出发对我国2005年连锁零售企业各项数据从分布、平均面积、销售额等方面进行样本结构分析,并分析了影响我国连锁零售企业销售利润的各个因素。具体结论如下:

1、专业店商业业态和直营店销售模式占连锁零售企业的大多数。

2、商业业态和销售模式对门店面积的影响不显著。

3、商业业态和销售模式对销售额的主影响和交互影响显著。

4、以营业面积、从业人员、商品购进总额、零售额、配送中心个数为自变量,商品销售额为因变量的线性模型如下:

SellIncome=-39472.071

+0.554*GoodsAccount

+0.547*RetailSellIncome

+0.177*Area

5、按照门店数、营业面积、从业人员数等数据,可将我国连锁零售企业分为大型连锁企业、中型连锁企业和小型连锁企业三项。■

上一篇:李嘉图等价定理实证研究 下一篇:中国移动通信行业市场竞争博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