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弊端之浅探

时间:2022-09-30 04:42:45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弊端之浅探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潮流中,大学被寄予科技创新与成果产业化等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厚望。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大学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业人才;需要大学创造、创新并进行成果转化。因此,建设创业型大学正在成为大学变革的趋势。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在已有创业教育研究的基础之上,对我国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索其原因所在,从而探究我国创业教育实施的改进对策,从而促进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教育 问题 对策

近年来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中悄然兴起,党的十报告中指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不但给全社会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也给高校人才培养指明了道路。

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提出了“创业教育”(enterpriseeducation)这一全新教育概念。指出创业教育对于培养个人的首创和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等技能非常重要。我国的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末,作为国家“提高青少年创业能力的教育联合革新项目”,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司“劳技处”牵头,成立了该项目的国家协调组进行教育的实验和研究。2005年8月,KAB创业教育项目引入我国。

然而,人口大国所有的现阶段社会就业难问题,向新生的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发起挑战,由于起步晚而落后西方诸国的现状,也增大了当下高校界创业教育模式向适应社会经济体制的教育理念、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方式转变的压力。2011届大学毕业生中,82.1%的人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或半职工作,仅1.6%的人自主创业。与此同时,大学生创业者中,名牌大学生比例小,本地大学生比例小,只占所有创业大学生的1%~2%。与此同时,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之弊端也先后浮出水面。

一、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师资不足和经费紧张阻碍了高校进一步开展创业教育

在师资方面,首先,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中专职人员比较缺乏,不能够满足创业教育教学的需求。据调查,在我国二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中,41%的高校既没有专职教师,也没有兼职教师,34%的高校创业教育教师由校内就业工作人员、学生工作人员、经管学院老师或外聘教师兼任,仅有25%的高校有专职教师。而专职教师的队伍大都是“两课”教师、政工人员、学生管理人员等转行而来,普遍存在着创业实践经验很少,对创业教育规律把握不够,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较差等问题。

其次,创业教育师资数量不足应对高校创业教育的有序开展,需要有足够数量的教师队伍做保障。在各大高校中,由于老师的缺乏,仅有少量高校开设了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大部分高校都没有开设创业教育课程,部分高校甚至从未举办过创业知识方面的讲座或是竞赛。

第三,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当中,具有心理学、经济学、企业管理学等专业背景的综合性人才比较缺乏。清华大学教授张健、姜彦福和林强指出:“创业是一个跨越多个学科领域的复杂现象,不同学科都从其独特的研究视角进行观察和研究,这些学科包括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管理学等。”而从调查研究中发现,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教师队伍中,超过半数的教师专业知识背景为其他学科,其次为教育学,拥有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背景的人相对较少。

第四,创业教育教师的科研能力比较薄弱。虽然近几年来,我国加强了对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其中还涌现出一批科研骨干,但是总体上这支师资队伍的科研水平还很低,科研成果较少。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统计的数据情况,我们可以发现从2000年到2010年创业教育教师每年在全国各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的数量,虽然有了较大的增加,但是大部分论文质量不高,内容大同小异,缺少创新,缺乏较深入的理论探索。另外,关于创业教育的实践方面的论文更加匮乏。

第五,许多高校创业教育的老师缺乏创业经验,很难给学生有效的创业指导。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仅需要授课教师拥有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讲授技能,更应该具备扎实的创业实践指导能力。在对教师参与学生创业活动指导的情况进行调查时发现,虽然众多高校均以不同的形式开展了各种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但大学生真正将创业计划转换为创业实践的比率不到10%;任课教师能真正定期指导学生创业活动的比率不到13.2%。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改革创业教育教学方式,加强创业实践,创造性地组织和开展创业活动,使大学生真正走向自主创业的道路,是指导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关键点。

经费紧张的原因是目前高校普遍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导致财政性投入和学校自筹经费对创业教育的支持有限,而且社会投入也因为创业教育的回报存在周期性长和不确定性等问题而积极性不高。

(二)政企对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薄弱使得大学生创业实践不足

虽然创业教育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仍然是“走过场”居多。学校、政府、社会三位一体式的创业教育体系尚未建构起来,大学生创业缺乏相应优化的机制和环境。

首先,学校内部的文化氛围、培养目标、激励导向、评价体系都未能向创业素质培养倾斜,其次,社会传统文化惯性给大学毕业生在创业的人际环境上带来了负累,社会对创业的态度未形成支持、鼓励的氛围,这些外部环境因素对特别需要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的大学毕业生存在较大负面影响;再次,对于政府层面,虽然个别的地方政府在税务、工商、贷款给予创业大学生提供了一定的优惠政策,但由于大学生并非我国现有创业大军的主体,这些政策只是短暂的、非普遍性的,带有很多附加条件的,另外我国的企业制度、人事制度、投融资制度上也很少见有对大学生创业的特殊政策,总之,目前还没有形成一整套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法规。

二、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

创业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育工程,需要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创业环境。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专业、明确地方向指导

创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高校自身应加强对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通过定期选派教师参加国家及省里组织的有关培训,或到企业单位挂职锻炼,选拔与培养一支善于实施创业教育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主动参与创业教育。通过高校主动向校外各界聘请专业人士担任兼职创业教师,与高校教师合作讲授创业课程,以此提高高校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从而提供创业教育的质量。

(二)寻求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深度合作,缓解经费紧张问题

为弥补高校在创业教育中师资和资金不足的困境,应广开门路,主动寻求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深度合作。一方面是引进政府人员、社会创业指导与咨询机构等介入到高校的创业教育与指导之中,由专业人士、专门组织和专门的机构进行专业化的服务和咨询,实现创业教育与指导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发展,实现创业教育社会化、专业化的新模式,以此解决高校创业教育师资不足的难题。另一方面,高校主动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尤其是在创业培训方面,可以与政府部门共同组织或者主动承办的形式,以此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高校的创业教育存在的资金问题。同时高校应以积极主动开拓与企事业单位在创业教育中的合作,鼓励企事业单位以不同形式参与和投资高校的创业教育。

参考文献:

[1]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研究

[2]张宏军,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的困境及对策

[3]施永川,大学生创业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4]刘晓,黄勇明,大学生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探讨

[5]大学生创业教育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6]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研究

[7]严毛新,高校创业教育的两难选择及展望

[8]左殿升,国内外大学生创业教育比较研究

[9]李晓峰,王斌,郑洪燕,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困境与突破

[10]王彩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

[11]徐志强,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创业教育现状与决策研究——以浙江万里学院例

[12]丁艳峰,郭志平,徐幼文,浙江省大学生创业教育支撑体系建设的调查与对策

上一篇:有关函数中间值问题教学的思考 下一篇:我国城市社会救助方式减贫绩效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