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学生音乐心理发展特征

时间:2022-09-30 04:18:44

浅谈初中学生音乐心理发展特征

摘要:在学校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必须研究学生,而研究学生不仅是研究学生的学习能力,重在研究学生的心理,通过学生的心理研究,了解学生想干什么,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兴趣表现等,从而从中找出适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初中生的生理发育特点与其心理发育特点是相辅相承的,生理发育是心理发育的基础,从其生理发育特点出发,学生的音乐心理发展具有其不稳定性、能力的差异性和自我意识强的特征。

关键词:生理发育;心理发展;音乐心理;特征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176-01

在音乐学科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是教育、教学要研究的对象。教师只有通过对学生音乐心理特征的研究,才能更好地贯彻执行音乐教学原则,才能提高音乐教育、教学工作水平,使音乐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

研究中学生的音乐心理发展,应首先了解他们的生理发育、心理发展状况。

1.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过程

1.1生理发育状况。一般认为,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发育阶段,这一时期生理发育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生长发育形态的显著变化:青春期是骨骼肌肉的发育的最快时期,身高与体重都迅速上升。(2)生理机能的健全:中学生生理机能的各方面随着体形剧变的同时也迅速增强,逐步健全,大脑发育也基本健全。(3)性发育趋向成熟: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出现了"第二性征,性发育开始变得迅速。(4)开始进入"变声期",嗓音条件发生很大变化。

1.2心理发育状况。随着初中生生理的巨大变化,其心理发展也必然经历着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处在一个特殊的阶段,其心理特征不同于儿童,也有别于成人,介于成熟与不成熟之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有相当的发展,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增强。中学课程教材的内容与小学相比,已经接近较理性的科学体系,这就促进中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学会有意识地进行逻辑的分析综合活动,要求他们具有更高的独立思考能力,依据一定的标准判断正确与错误,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甚至具有一定的创造性见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这些科学知识,这必然使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及学习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2)情绪、情感日益丰富,但同时又缺乏稳定性。随着学习、生活范围的扩大,中学生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和激情.情感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越来越复杂。同时,中学生的兴趣和态度的改变具有跃进式,暴风雨般的性质。他们爱憎与明,遇到高兴的事会欢呼雀跃,见到不合理的现象则义愤填膺,他们的情绪也存在着明显的不稳定现象。

(3)产生"成人感"或者"成人意识"。随着生理、心理的系列变化,加上开始具有了一定的知识技能,使中学生产生了一种"成人感"。他们希望老师、家长视自己为大人,自尊心日益增强,希望能与大人们"平等"地对待和处理问题。对于老师、家长或周围同学提出的要求,不像儿童那样顺从,而更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在争论中不是一味的人云亦云,而是力图用事实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但同时又摆脱不了心理上对成人的依赖。

(4)自我意识膨胀。在"成人感"的产生的同时,中学生的自我意识也在不断膨胀。独立愿望与自尊感大大增强。中学生对周围人给自己的评价非常敏感,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承认自己的社会价值。不愿接受成人的影响,他们要求自尊、自治、在生活中表现出相当强的独立性。

2.中学生音乐心理的主要特征

随着中学生生理心理的巨变,音乐心理发展作为一般心理发展的一个侧面,也必然发生变化。它与一般心理发展有着某些共性,即相通的特征.又具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发展特征。中学生由于生理方面的迅猛变体,情绪的发展处在极不稳定的进程中,许多方面会呈现出矛盾交错的状态。这样,使他们的音乐心理往往也带有过度、动荡的特点。其主要特征可以从三个方面表现出来:

2.1音乐的认知发展。初中生从小学进入到中学,周围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生活接触面的扩大,他们接触音乐的机会也相应增多,内容也更为广泛。加之大脑的发育基本成熟,使他们的音乐认知能力大大进步了。而与成年人相比,他们认知水平还是不够的,常有表面性和片面性。因而,中学生的音乐认知是处于从幼稚向成熟的发展过程中。

2.2音乐的情感发展。情感是由客观事物引起的,他取决于人的需要。一般来说,能够满足需要的事物就会对它持肯定的态度,产生爱、满意、愉快等体验。对于不能满足需要的事物就会对它持否定的态度,产生恨、不满意、不愉快等体验。由于每个人的需要不同,所持有的态度不同,体验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情感。

中学生由于年龄的增长和对社会事物的接触越来越广,他们有目的的思维、控制自己的能力、自觉的行动、求知的欲望非常强烈。这一阶段,他们对音乐的分化性、选择性也更为突出。

2.3音乐的个性心理发展。个性心理的发展表现在很多方面,包括兴趣、动机、理想、品德、能力、气质、性格等,一个人生理和心理的各种内部因素,以及外界环境都会对个性心理的发展产生影响。

初中生在音乐的个性心理发展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音乐兴趣的不稳定性。初中生由于生理方面的急剧变化,他们的音乐学习心理也带有起伏波动的过渡性特征。中学生的认知发展处于形式运算阶段,随注意力、身体协调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他们已逐渐形成音乐审美态度,包括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对音乐作品的评价、音乐表现与音乐创作能力等方面。但是,由于中学生个性心理的特点,他们往往又会以个人喜好(如好听、过瘾、有意思)为标准对音乐作出取舍而非教师或教材的强加。

(2)音乐能力的差异性。由于每个学生的生长发育状况不同,所生活的家庭背景不同以及天赋的差异,造成学生们的音乐能力发展程度也不尽相同。这种音乐能力的差异从不同角度来看有着不同的解释:从单个个体来看,其本身存在着不同能力之间的差异。比如一个学生他可以在对音乐内容的理解方面比较强,但听觉记忆、想象联想能力却没有明显发展。而从不同个体来看,不同的对象,无论是在演唱、演奏能力方面,还是对音乐的理解力、想象能力方面,都有着明显差异。

(3)自我意识的表现。以回答教师提问为例,中学生与幼儿、小学生的跃跃欲试截然不同,他们在自己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往往保持沉默,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一定的封闭性:因为他们在举手之前已考虑到参与的后果,担心回答不好被其他人笑话、影响其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这也是中学生自我意识渐趋成熟的标志之一。

由于初中生生理与心理的日渐成熟,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不再仅仅停留在会唱上,而会对乐理等相关知识表现出一定的兴趣,力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音乐学习的主动权,这也是他们自我意识的表现之一。

上一篇:重视在数的概念教学中培养数感 下一篇:数学习题课讲评要"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