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制遗留问题的几点反思

时间:2022-09-30 03:54:42

国有企业改制遗留问题的几点反思

摘要:自国有企业实施改制政策以来,对促进我国国有企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一些遗留问题,却成为影响国有企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对此,本文首先对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主要遗留问题进行简单概括和总结,接着提出了有针性的、具有普遍可行性的对策和建议,希望对推进国企改制工作、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国有企业 改制 遗留问题

一、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主要遗留问题

(一)企业改制后,金融债务问题未能得到完全解决

很多企业在进行改制后,资金的主要来源由国家投入变为主要从银行贷款,所需资金主要从商业银行借人,而且大部分资金被固定资产和长期投资占用,造成资产结构失衡和资金分布不合理,这就给企业开展正常的投资经营活动造成了障碍。例如,有的企业在进行改制后,工资费用支出大,应收账款比例高,经常面对银行以及其他债主催还贷款的现状,使得企业的负担不断加大,企业虽然实现了改制,但是与企业原先进行股份制改造的目的相差甚远,也未能达到企业股份制改造的预期目标。

(二)企业改制后,对政府和主管部门过度依赖

根据改制精神和要求,国有企业公退民进的产权制度改革,是要建立一个完全市场,完全自主、完全独立的新的法人企业。然而若干国有企业改制后,不愿或不善参与市场竞争,有难题推向政府和主管部门,不愿承担社会责任,个别企业甚至以不保证老职工权益等方式要挟政府和主管部门,以争取资金和政策扶持。而政府和主管部门为保证原企业老职工的利益和因维护社会稳定等原因,很难下决心给新企业完全“断奶”。

(三)企业改制后,未及时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

很多国有企业在进行改制后,并没有及时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没有在企业内外建立有效的控制与监督体系,这对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显然是不利的,例如:有的企业在改制后,管理者的权利和责任不够明确,对国有资产的审计与管理不够规范;企业的监督主体不够科学和明确,因为政府是企业的监督部门之一,但是企业主要管理者又由政府指派,这显然很难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未能实现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违背了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原则。

(四)企业改制后,受传统观念束缚比较严重

通过调查分析不难发现,虽然很多国有企业顺利的实现了改制,对很多经营管理观念抱有很强的抵触情绪,这是因为很多人还没有真正理解和认识到国有企业改制后的效果。例如,在有的企业进行改制后,很多人并没有对国有企业资产的资本属性、价值属性以及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有一个全新的、准确的把握和了解,也就很难参与到国有企业改制后的经营管理活动当中,甚至会制约到国有企业的正常发展。

二、解决国企改制遗留问题的主要对策

(一)积极转变观念

一方面,我们该清楚的了解到,改革只是在探索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具体形式,在改制后涉及到企业财产组织形式和国有资产经营方式的变化,我们应当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评价。另一方面,从理论上讲,资本包括国有资本是一个可流动的财富量,是一种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源。因此,在国有企业改制后,产权的流动,从价值形态上理解是资本的退出与集中的问题,而我们只有在充分认识理解国企改制的本质,在企业改制后充分接受国企经营管理过程中新的理论和观念,才能促进国企在进行股份制改造后的长远发展。

(二)依法维护职工权益,引导企业完全走向市场

针对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遗留的主要问题,实现政企分开至关重要。要真正地实行政企完全分开,如何维护国有企业老职工在新企业中的合法权益最为关键,针对职工权益得不到保障的问题,应该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改制文件等相关规定执行,对国有企业改制后的公有资产进行有效的监督,避免公有资产的无序流失,鼓励和帮助职工运用法律手段监督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引导企业完全走向市场,政府和主管部门不再过问企业经营管理,完全让市场去促使企业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这才是一个企业的长远发展之道。

(三)尽快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

国有企业进行改制的目的就是要更好的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因此尽快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具体说来,对于改制后的企业,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实现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合理分离,明确相关责任人的各项职责,做到权责明确;②建立有效的企业内控制度,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和中介机构的监督作用,逐步构建完善的企业监督与控制体系;③构建公平、民主、公开的企业管理环境,健全人事选取和任命制度,吸引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对企业进行管理;④健全和完善企业的培训制度,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总结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的改制工作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我们有过很多失误,也犯过一些错误,对于一些历史遗留问题需要引起相关部门和领导的足够重视,在尊重国有企业历史发展规律和加强问题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对策,确保遗留问题处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唯有如此,才能帮助国有企业尽快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促进国有企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安晓东,张士钊. 国企改制的突出问题及相关对策[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8, (01) .

[2] 杨斌,闫伟. 对国企改制的几点思考[J].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 (02) .

[3] . 国企改制中的历史遗留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的探讨[J]. 中国商界(下半月), 2009, (05) .

[4] 任美莲. 国企改制过程中劳资关系解决方案[J]. 科技资讯, 2008, (24) .

[5] 赵雪霞,牛变秀. 国企改制热点问题思考[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6, (02) .

上一篇:浅析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视野下的高等教育国际化... 下一篇:葡萄牙与中国征收制度中私权保护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