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提升科学素养 培养学习能力

时间:2022-09-30 01:56:33

化学: 提升科学素养 培养学习能力

修订后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简称化学课标)展现出崭新的视角,从大处着眼:立足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从小处着手:减负增效,强化实验教学,增加实践活动,切实培养学习能力,充分体现出“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的立意追求。

■ 课标修订后的主要变化

1.明确学科本质,倡导学科基本观念的培养

化学课标在前言部分增加了“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同时,提出“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突出实验教学,体现学科特色

在课程性质的阐述中突显“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课程内容的一级主题科学探究的二级主题中增加了“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的教学要求,具体量化为至少完成8个化学实验活动。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增加了“增强安全意识,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与之相呼应,在科学探究主题的内容之三“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中增加了“化学实验应高度关注安全问题,避免环境污染”。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注重联系实际,体现学以致用

在课程基本理念部分增加了“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景”,在课程内容部分变化较大的是各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如新增加的自来水的生产工艺、不锈钢餐具、葡萄糖在体内氧化释放能量、用食醋清洗水瓶中的水垢、氢能源汽车、纯羊毛和合成纤维的鉴别、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等都是跟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情景素材。

4.适当降低难度要求

本次修订力求降低实验探究活动的难度,使之更适合初中教学实际。“有关科学探究学习的实例”部分删去了难度较大的活动——“例3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会改变吗”。同时,删去了一些操作难度较大的实验,降低了一些实验活动的要求,从而达到既合理安排科学探究活动,也不弱化探究要求的目的。删去的主要实验有:“观察在水中加入少量盐后凝固点和沸点的变化”、“用简单的方法将衣料上沾有的油污等洗去”、“分离氯化钠固体与铁粉组成的混合物”、“用实验方法证明铁粉和硫粉混合加热生成新物质”、“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氯化铜溶液用石墨电极通电分解”、“在加热条件下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等。

■ 教学实施建议

1.狠抓实验教学的落实,给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

深刻领会化学课标的精神,将8个要求必做的化学实验落实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实现学生分组实验,为学生亲自动手、近距离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创造条件,同时还要注意实验前的方案拟定、讨论过程,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指导,逐步实现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报告。

注意8个实验所承载的教学价值分析,关注实验之间的层次关系。例如,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是学习气体制取、收集、检验及其性质研究的初步知识,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则是要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实现自主设计实验装置、选择气体收集检验方法,实现对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的共同培养。

2.准确把握教学深广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教师要在教学中依据化学课标严格控制内容的深广度:微观知识主要限于对分子、原子的认识,对离子、电子的具体形成和变化过程不作要求;元素化合物以生活中常见的简单物质为主,不要求建立复杂的知识体系;化学定量只要求有关公式含义的理解和最简单的计算等。要在习题的选择、试卷的设计上严格把关,不盲目超标拔高,把更多的教学时间留给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思考、交流研讨,让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3.注重教学情景创设,把的知识包装起来

教师要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充分利用好课标上建议的学习情景素材,选择从不同角度引入学习情景素材,即化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趣的化学实验情景等,使学生与时俱进地感受到化学的发展和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上一篇:“北京精神”与首都教师 下一篇:“六个教学实践”成就专家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