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税收遵从问题的研究

时间:2022-09-30 01:29:16

我国税收遵从问题的研究

摘 要:税收遵从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日益关注的问题之一。行为经济学的前景理论研究了在不确定性或风险条件下影响作为纳税行为主体的纳税人做出决策的因素,提出我国应从建立公平的税收制度,加大税收不遵从的惩罚力度,增强公共财政的透明度,建立税收激励机制,加强税收文化建设,培养公民的纳税意识等五个方面遏制我国税收不遵从行为。

关键词:税收遵从;行为经济学;前景理论

纳税是否遵从与作为纳税主体的纳税人的心理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其实质是纳税人在不确定条件下如何做出决策的问题,纳税人所做的决策将影响他的行为,也就直接影响税收遵从度。

一、行为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行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在复杂的、不完全理性的市场中投资、储蓄、价格变化等经济现象的学科,是经济学和心理学的有机结合。行为经济学将心理学引入经济学领域的研究,从而大大增加了经济学对现实生活的解释能力。

前景理论认为决策过程主要是由价值函数(value function)和决策权重函数(decision weighting function)共同决定。第一,价值函数。在预期效用理论中,效用函数取决于最终财富水平,而在前景理论中,价值函数取决于财富的变化量,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点的收益或损失来表示的。第二,决策权重函数。在预期效用理论中,不确定的结果是由概率来权重的,但在前景理论中,不确定的结果是由权重函数来表示的。

概括而言,前景理论有三个基本理论观点:一是人们在面临收益前景时更加倾向于风险厌恶,在面临损失前景时更倾向于风险偏好。二是人们对损失比对收益更敏感。财富损失产生的痛苦与等量财富增加产生的快乐不相等,前者大于后者。三是获得和损失是相对于“参照点”(reference point)而言的。

二、前景理论对税收不遵从的原因分析

利用前景理论的基本观点可以很好的解释纳税不遵从的现象。

第一,假定税务机关对税收不遵从的查获率不变,当税率提高时,纳税人的损失会更大。根据前景理论,在面临损失前景时人们是倾向于风险偏好的而且人们对损失比对收益更敏感,那么纳税人会冒风险避税。

第二,由于获得和损失是相对于“参照点”而言的,因而不同的参照点就可能产生不同的损益框架。参照点大体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纵向参照点,即决策者通过自身比较来判断损益的参照点。如纳税人把要缴纳的税额同预期的收益进行比较。根据前景理论,纳税人在面临还须补缴税款的情况下,就会倾向于风险偏好,而在面临可获退税前景时,就会倾向于风险厌恶。因此,在我国在税制设计时,可以增加预提额,尽量使纳税人纳税申报时处于可获退税的“收益”状态,从而减少甚至消除税收不遵从的动机。

另一类“参照点”是横向参照点,即决策者通过与其他人相比较来判断损益的参照点。一方面,纳税人会与同等情况下其他纳税人相比。当纳税人觉得自己的税负比同样境况的其他人高时,常常觉得是一种损失,往往会选择纳税不遵从。另一方面,纳税人也会通过权衡自己缴纳的税额与从政府那儿得到的收益来评价。如果纳税人认为享受的权利抵不上支付的成本,也会有税收不遵从的动机。

第三,根据前景理论,当人们对一个前景进行判断决策时,会对组成每一种前景的一系列成分进行分离,从而进行取舍以简化决策过程。在信息不完全、不对称的情况下,纳税人无法准确的预测被查获概率,纳税人就将主要根据违法行为的实际处罚率来做出是否违法的选择,决策的权重就在实际处罚率上。那么,高的实际处罚率是纳税人是否违法的重要决策因素,会对纳税人的税收不遵从行为起到很好的威慑作用。

三、遏制纳税不遵从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完善我国税收制度。我国现行税制最大的缺陷是缺乏公平性,而公平性又是影响税收不遵从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我国税制建设的首要目标就是建立公平、合理、简便的税收制度,这样,税收遵从率才可能提高。

第二,加大惩罚力度,严格执法。研究表明,惩罚力度大、查获率和处罚率高的国家的纳税遵从水平比较高。行为经济学的前景理论表明:人们对损失比对收益更加敏感,高处罚率是纳税人是否违法的重要决策因素。因此,高的查获率能对税收不遵从起到很强的遏制作用。

第三,增强公共财政的透明度,要求政府机关以廉洁为本。从根本上看,公共财政活动是由社会公众决定的,它只是政府在代表社会公众的利益,在按照社会公众的意愿去开展收支活动。而现如今,我国的公共支出效率低下,缺乏监督。纳税人对税款怎样使用、用在何处,都处于不知情的状态,而且公共支出也没有完全体现纳税人的意愿。因此,若想提高税收遵从率,应该让纳税人有监督权、决策权和知情权,让纳税人真正体会到税收是公共产品的价格,纳税是有回报的,纳税与享受公共物品是一种平等的交换关系。只有让纳税人充分享受其权利,才能自觉履行其义务。

第四,建立完善的税收激励机制。研究表明,好的激励措施比惩罚措施更有效,能更好的促进税收遵从。笔者认为我国可以建立纳税和社会福利相结合的制度,即多纳税者多享受社会福利,以此来提升纳税人的纳税积极性,促进税收遵从。

第五,加强税收文化建设,培养我国公民的纳税意识。社会心理学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人们对利益、权力的追求具有自发性;而对义务、责任的自觉承担则是后天习得。因而,我国现阶段很有必要通过加强税收文化建设,培养公民的纳税意识来提高税收遵从度。搞好税收文化建设能够对税收的意识、习惯、态度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它有利于改善税收环境,提高税务工作者的执法水平,增强纳税人的纳税意识,使依法纳税、依法治税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参考文献:

[1]梁朋.税收流失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李林木.促进纳税遵从[J].福建税务,2003,(10).

[3]卢现祥.新制度经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编辑:WYQ)

上一篇:试论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下一篇: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相关税费会计处理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