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新时期青少年宫转型发展

时间:2022-09-30 01:17:33

研讨新时期青少年宫转型发展

摘 要:新时期背景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青少年宫作为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成才起着重要作用的同时,其转型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出现了诸多问题。通过对目前我国青少年宫的发展现状进行粗浅分析,试对新时期下我国青少年的转型发展提出有效策略。

关键词:新时期;青少年宫;转型发展

青少年宫作为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对我国青少年的教育与技能培训起着显著的影响。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青少年宫不仅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内外环境,也出现了越来越显著的问题。就目前情况来看,制约着青少年宫发展的主要问题已不再是内部管理所体现出来的问题,而是怎样应对市场化浪潮的冲击、复杂的社会环境、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和保持与外部环境的良性互动,已成为新时期青少年宫寻求自身转变发展难以避免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就新时期青少年宫如何转型发展进行研讨

一、目前我国青少年宫的发展现状

1.管理不到位,设施老化

目前,就我国青少年宫的管理体制而言,有附属于机关机构、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或是企业单位、有完全外包经营的企业化运作。而在投资方面,有政府全额拨款、有社会各界人士资助、也有差额拨款以及自收自支。由于目前我国青少年宫隶属关系各异、经费来源和管理不同,使其组织机构有很大不同,导致管理出现多头化的现象,再加上较多青少年宫的建筑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造的,建筑老化、设施陈旧,很多基本设施跟不上,也满足不了时代的发展与青少年教育活动的需求,有些青少年宫连最基本的消防和安全需求都难以得到有效保证,这使青少年的健康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如此种种,不断使近些年来青少年宫的发展举步维艰。

2.教育方式落后,传统育才理念脱离现实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达,信息化时代的不断深入,以往以教师教、学生学,以教师为主、以教学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状态在新时期背景下已显得苍白无力。现代科技的发展促使信息媒体越来越强,尤其是电视、互联网的普及,使青少年在成长成才过程中所需的文化信息与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再者,除教育方式落后外,传统育才理念也脱离了现实。人才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而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市场需求则时时刻刻呼唤着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才,加之目前创新人才的需求,使复合型人才成为社会紧缺的人力资源。而当前较多像青少年宫类似的校外教育机构仍在使用单一的知识标尺和单项的专业水平来对青少年进行培养、训练,这就是人才理念和教育模式片面性带来的窘境。

二、新时期我国青少年宫转型发展方向

1.更新传统育人理念,培养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强化非智力因素

青少年宫的育人理念,曾经历了“三好学生”“四有新人”“五好少年”等不同时期的不同模式。我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弘扬主流文化,提高青少年的审美能力、审美水平以及人文情怀,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青少年宫育人的核心指南,在坚持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理念的同时,还需要更进一步更新育才理念。首先,要重视青少年德、智、体、美、劳的协调发展;其次要坚持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成长的理念,建立健全心智、强壮的体魄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因素,不仅如此,还要坚持优帮差、优带差的教育理念,关注每一个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

2.改变传统育才方式,加强科技教育和文化精神

在科学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传统的育才方式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们应当跟随时代的步伐和需求,结合实际教育,改革育才方式,主要从硬件和软件方面来满足现代人才培育的基本素质要求。一是转变对科技的理解,以前人们让孩子学习技术的目的多数是站在培育孩子能力的角度上,现在主要是为培养科学精神而创造科学技术环境。例如,一些计算机创新大赛活动,旨在对创新思维、创新意识的开发,以及让这种思维和意识的开发与实际操作技术相结合、相统一;二是加强青少年“成长问题”的关怀与帮助,遵循、结合心理学规律,对青少年进行有效的、针对性的帮助;三是加大对青少年非智力因素下养成的环境、条件、方式的探究与思考。目前很多青少年宫的发展与素质训练已经被社会市场的冲击及一些拓展训练营搞滥,这需要更进一步个性化和针对性的尝试;四是要用文化精神来引导文化活动,以往我们开展的各类文化活动往往只具备文化的形式,而忽略文化的真正内涵,缺乏文化内涵的文化活动只是一个躯壳,只具有表面形式,经不起时代的检验。所以,强化文化精神的审美评价、人文关怀,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一言以蔽之,在新时期背景下,我国青少年宫作为校外教育的重要支撑和载体,要确立转型发展目标,抓住机遇,做好充分迎接各种挑战和困难的工作。转变观念、勇于探索、不断实践,为推动我国青少年宫持续健康转型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任倩.试谈新时期青少年宫的发展[J].大众文艺,2011(10).

上一篇:选择话题 重视情境有理可循 双向互动 下一篇:文明礼仪教育重在“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