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创立新模式

时间:2022-09-30 12:50:23

语文教学创立新模式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束缚,语文学科的教学基本上形成了一个较为陈旧的模式:这就是老师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几乎是字词句段章结构选材,段意,中心、写作特点等包罗万象的一股脑儿向学生硬灌,似乎以为灌得越多越好。有的教师甚至把教材安排给学生自读的课文也不厌其烦的以讲代读。其结果是学生学得厌,实际能力差,教师教得累,赞力不讨好。

近几年来,在由应试教育转轨为素质教育的探索中,一些同仁以自己的实践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探索之路,为语文教学改革起到了促进和先锋作用。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从事语文教学的探索实践,其体会是: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应创立新模式。

1、变被动为主动

充分发挥其能动性长期以来的语文应试教学,基本上都是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在课堂上不厌其烦地大讲特讲,该讲的疏而不漏,不该讲的搜尽找遍,把学生置于一个完全被动接收的地位,即使学生有一点思维的活动,也只能囿于束缚引导的范围空间,这就大大妨碍了学生学知识、用知识、拓知识的活力,就像一匹良马只能在有限的场地遛达,不能飞马于大平原锻炼、展示自己的体魄一样。

事实上,在现代高科技发展迅速的时代,学生的生活由于多媒体的介入,他们已有了较为广阔的生活阅历,接受的信息和知识远远超过从书本上得来的范围,他们已有了对生活的认识和评判能力,而在课本中所学到的只是前人总结到的某~方面的知识与经验,更多更大的是靠他们自己去体验和总结。如果教师能珍视这一点,引导学生从书本中获取有用的某一点知识或经验,作为激发学生求知欲的一个“坐标”或“观察点”带领他们去认识生活,体味生活,评判生活,那教与学的收效是不言而喻的。

2、合理利用课堂时间

教师随着学生转以前的教学模式,总是教师大量占用课堂时间或是满堂灌,这种教师费劲,学生不满的结果可谓是“劳命伤时”,素质教育明确提出了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这在以课堂教学为方式的时代,对学生实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皆集中于课堂这个小天地里的这种特殊形式,老师就要合理安排好课堂教学时间,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能在课堂上解决自己单独不能解决的问题,其关键是老师要首先布置好踝外或蜾前预习。老师课前备课中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设想到他们在学习某篇课文时会遇到哪些难点?会提出哪些问题?教学此课应帮助学生着着掌握的重点是什么?在课堂上,或是教师先有针对性的提出几个问题交给学生思考一一讨论一一总结:或是先对学生的质疑进行讨论一一归纳一一总结。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关键的是使学生学到了他们应该和需要学到的东西,真正走出了以前那种填鸭式的旧教学模式。

3、巧设“点”或“面”

变“多得”为“精得”在现代教育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学生思想活跃,积极性高,感悟性也特别敏捷,在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认真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和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要切实当好学生的向导。根据现行中学语文课本的体例,首先要胸有全局。然后将要让学生掌握的知识化整为零,分点击破一一根据具体教材,实行有计划和循序渐进的一课“一得”或“二得”。

在课文教学中,首先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感知能力,然后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精心设计出学生能驾驭的几个“点”或“面”、把学生引入其中,让他们用“心”去观察,用“情”去体验,用“灵性”去感悟一一得出既相同而又不相同的结论,这就好比教师带领一群学生去公园或大自然,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自己需要欣赏的美一样,然后集中谈自己的领悟和受到的启迪,最后归纳、总结。

4、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语文教师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知识的传授者,也在人格上、世界观上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感情、立场观点、性格意志及道德品质

教师的言行表现、生活方式、人生态度、职业操守,都会对学生产生相当程度的影响。很难想象,一个成天牢骚满腹、玩世不恭、消极的老师,会教出志向远大、成绩优秀的学生。教育是用思想塑造思想,用灵魂塑造灵魂,用人格塑造人格。教师的思想素养,对于实施有效教学十分重要。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同样一门语文课,同样的教学内容,有的教师能让学生如坐春风,兴致勃勃;有的教师却让学生味同嚼蜡,无动于衷。

总之,素质教育是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之路。创立新的教学模式是语文教师探讨的话题之一。让我们共同努力,走出一条适合素质教育的新的教学模式。

上一篇:浅谈“农村学生学习数学的几点措施” 下一篇:浅析初中政治课教学多媒体课件应用的几点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