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

时间:2022-09-30 12:45:22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

摘 要: 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对人的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作者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广州医科大学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状态的改变密切相关,对调节和缓解大学生抑郁有良好的效果。长期坚持中等运动量的体育锻炼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大学生 抑郁症 体育锻炼 心理机制

1.调查与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大,随之产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美国Science杂志曾发表文章指出,抑郁是21世纪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正常人群中的发生率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1]。研究表明,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中约有10%~30%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精神疾病和其他心理障碍已成为大学生中断学业的重要原因,甚至直接导致学生自杀倾向的产生[2]。近年来,在高校,每年都会出现大学生自杀和暴力事件,其中绝大部分是“无形杀手”抑郁症在作怪。研究表明,在青年自杀率统计中,大学生自杀死亡的人数呈上升趋势,其中大学生高于一般青年,重点大学高于一般大学,研究生、博士生高于本科生和大专生[3]。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现阶段心理学界乃至整个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仅能增进身体健康,提高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同时还能调节与促进人的心理活动向着健康方向发展。本文就广东省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进行调查。主要对不同运动锻炼的形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分析,并进一步运用锻炼干预的方法检验大学生抑郁心理状态的改善情况。

1.1问题提出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指身体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因此健康包含身心两个方面,过去那种重身体、轻心理的身体锻炼是不全面的。根据身心交互作用理论,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有着较密切的关系。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这是许多人所熟知的事实,而对于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即体育锻炼的“健心”功效,目前还没有像“健身”功效那样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因此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尤为重要。提高心理健康的方法较多,而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人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一直以来为人们所忽视。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要通过体育锻炼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迎接将来的种种挫折与困难,以更好地适应生活和社会。

1.2研究对象

以广州医科大学100名大学新生为研究对象。实验组:100人(3个教学班),其中男生42人,女生58人。实验周期为1年,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制订相应的评价方案(简称新评价方案),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运动技能方面的评价。

1.3实验测试指标

1.3.1身体形态:身高、体重。

1.3.2机能:肺活量。

1.3.3采用Derogatis等编制的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为检测材料,内容涉及感觉、情绪、思维、意识、行为、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4];将调查材料统计整理,计算出相应的平均值、标准差、百分率等指标,并做相应的t检验、u检验;全部数据的统计处理在CA-SIO fx-180型计算器上完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特点

经过1年的体育课学习,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比较。经统计,教学前后相比,大学生各项身体形态、机能呈现上升趋势,经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

2.2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大学生体育课教学前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根据SCL-90量表设计理论,被试在该量表中有某项因子≥2分,即在该项因子上存在着轻度的不良心理反应;如有某项因子≥3分,即在该项因子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心理问题;如有某项因子≥4分,即在该项因子上存在着明显的心理问题。统计结果表明,体育课教学后心理问题检出率明显下降(见表2)。学生自我评定反映被试的心理问题,很多学生都意识到自己身心方面的问题,但真正找心理医生接受心理咨询的却没有。一般来说,学习负担过重,对大学生活不适应,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学习竞争压力大,专业选择不如意,以及在学校生活中遇到的种种挫折都是引起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的大学生被试在SCL-90量表各因子中,各项因子的症状及阳性项目数均低于上体育课前。其中,强迫症状、人际关系、忧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和阳性项目数差异有显著性(P

3.讨论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并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研究。据此,对在校一年级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通过对回收问卷的统计,发现参加体育锻炼前心理健康水平普遍较低,通过体育课教学许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普遍提高,由对大学生活不适应,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学习竞争压力较大,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满意等引起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得到改善。大多数大学生认识到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大学生抑郁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现阶段心理学界乃至整个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成果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多数研究集中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研究比较少,并且绝大多数的干预研究集中在个别心理咨询的干预效果研究上,缺乏形式多样的有效治疗和干预措施[5]。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通过学校的医务监督、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卫生保健措施和家庭教育等多种途径进行解决,其中,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和效果是其他任何手段和方法所不能代替的[6],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逐步完善人格。与此同时,组织一些体育活动,在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自我觉知等方面的能力,以及客观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能力,使体育锻炼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

4.结语

通过调查分析,在本研究范围内得出以下结论:

体育锻炼不仅可以促进人认识能力的发展,改善情绪,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而且能减轻或消除心理疾病,改善抑郁症。大学生中大多数人并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没有意识到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差异,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比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心理更加健康。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教会学生体育运动技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同时,重视选择具有一定运动负荷、能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练习,以改善学生的心肺功能,增强体能,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aan het Rot M, Collins KA, Fitterling HL. Physical exercise and depression [J]. Mt Sinai J Med, 2009, 76(2): 204-214.

[2]司徒炳坤.体育舞蹈对心理健康影响作用的调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7,20(2).

[3]陈淑萍.论大学生抑郁自杀行为与危机干预[J].泰山学院学报,2006,02.

[4]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31-36.

[5]丁庆建,范方.运动处方对矫正大学生心理障碍效果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4):468-470.

[6]毕秀淑,彭延春.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3):30-31.

上一篇:活动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活用 下一篇:解读初中牛津英语语法教学的“五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