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时间:2022-09-30 12:34:06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摘 要: 语文是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和整体素质的主要课程。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求知的欲望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积极而主动。目前,高职学生对语文课程不重视,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高职语文教学工作者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作者通过分析高职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和现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 高职语文教育 学习兴趣 学习主动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对职业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人才竞争中,专业技术和动手能力不再是高职学生取胜的唯一筹码,更多的企业认识到学生人文素养和整体素质的重要性。在当今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下,高职语文教学是培养高职学生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然而,很多高职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浓,传统的教学方法也逐渐暴露弊端。要改变这种现状,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1.高职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及现状

在高职教育中,一直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很多学校并不重视高职语文教学工作,导致其被边缘化。实际上,高职语文教学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高职语文教学中,不仅仅要教给学生单纯的语言和文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文化和语言的美。学生通过学习语文课程,能够进一步了解人类的文化,学习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体悟人文气息,培养爱国情操。这种修养和知识的积累过程就隐含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高职语文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言谈举止和精神状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我们不应该将语文简单地看做是高职教学计划中的一门课程,而应将其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手段。目前,社会正处在转型阶段,社会环境的迅速变化、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对职业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外,高职学生还应该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在整个社会倡导素质和文化的背景下,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一定的审美判断能力,以及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都是帮助高职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利器。

目前,虽然高职教育正在进行全面的教学改革,其层出不穷的改革手段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高职语文教学的提升空间还很大,我们仍需不断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语文教学的改革面临很多障碍和困难,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愿意学、主动学,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语文教学现状。目前,许多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对语文学习的认识存在误区。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种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因。

1.1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

高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新鲜刺激的事物更感兴趣。高职学生尚未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人生的道路上仍然需要教师的引导。特别是在心理健康方面,很多学生不能做出理性的判断,做事情随心所欲,不喜欢条条框框。同时,从生源角度来讲,高职学生,文化知识水平差异较大,这些决定了他们学习能力的差异,也使得他们对学习的态度不同。很多学生不喜欢语文课,更愿意将精力放在专业知识学习上,认为高职语文可有可无。心理上的不重视必然造成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

1.2教学方法有待提高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从根本上改变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目前,高职语文课程的设置十分随意。由于得不到充分重视,语文教学的课时往往较少,同时教学内容也十分随意,没有针对性。且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课上,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索然无味,通常是教师在上面自顾自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学生早就不知神游何方,死板、拖沓几乎成了语文教学的代名词。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语文教学方法存在问题,没有吸引力的课堂自然无法留住学生。学生对语文失去兴趣,就丧失了学习的原动力,上课成了完成任务的形式。

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2.1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节奏不紧凑是语文课堂的弊病。通常是老师在台上讲课,学生早已不知道神游到何方。一堂课下来,教师没少费劲,学生却没听进去多少。学生没有学到知识,课堂教学就没有收到实质性的效果。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和目标,自然会不断督促自己学习新的知识,学习效率就会提高。学生觉得充实有趣,对语文也会有更新的认识。首先,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扬长避短,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例如在学习宋词时,有的学生擅长朗诵诗词,有的学生对诗词不是很感兴趣,却十分热爱音乐。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让喜爱诗词的学生向同学们介绍诗词的背景和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学生作为同龄人具有相同的感触和思维方式,彼此之间更容易进行情感上的沟通。在理解了诗词的意境和内涵之后,则可以鼓励擅长音乐的学生用表达相似感情的歌曲为诗词配乐。这种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不仅改进了传统死板的教学方式,更让学生意识到语文并非单纯的知识学科,即使是晦涩难懂的诗词也表达了人内心最深处的感情,让学生对语文有全新的认识。同时,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可以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和明确的分工。在学习新知识时,给出学习提纲,鼓励学生分工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形式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又能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断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大大提高和增强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2.2构建开放式课堂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要求。语文课堂需要注入新的活力。语文教学需要走出课堂,与当代社会融合。事实上,语文是最具有生活气息的学科,它关系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打开语文课堂的大门,构建开放式课堂。语文来自社会,学生要学好语文就要了解社会。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对社会和市场进行零距离的接触和调查,调研范围可以是社会的民主、热门话题,也可以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话题,让学生通过实践给出问题答案,综合形成调研报告。这种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语文素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3创设教学情境

有趣生动的教学情境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多动脑筋,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将教学情境与学生的个人感情和生活中实际的事物相联系,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带领学生通过声、光、影的形式感受语文的魅力。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讲述了林黛玉初入贾府时的情景,在教学时可以结合《红楼梦》的影视题材进行授课,具体表现文中公侯王府家的气派场面,繁文缛节;王熙凤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行事泼辣,穿着华丽,;三姐妹各具风姿;李纨的沉静谨慎;贾母对黛玉的怜悯,对宝玉的溺爱,等等,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入。

综上所述,我们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不断对教学方法做出改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有效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学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陈琦,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许家琴.对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教文汇,2008(4).

[3]秦剑.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分析与探讨[J].企业家天地,2007(4).

上一篇:语言磨蚀理论与小学英语教学 下一篇:基于轴辐理论的江西省区域物流网络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