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开展有效教学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三效”

时间:2022-10-19 01:28:41

深入开展有效教学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三效”

摘 要: 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相结合是保证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必要前提。本文从有效教学理念、变革过程、策略等方面出发,阐述QAIT有效教学模式基本框架及核心实质:强调学生进步、教学效益并重。本文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相应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QAIT有效教学模式,并采取适当教学策略,扩大教学效益。

关键词: 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 QAIT模式

一、引言

有效教学起初的指导思想在于通过将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分解、控制,让师生耗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却可以得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以追求教学行为的有效结果。从孔子的“因材施教”、“举一反三”到卢梭的“教育要遵从儿童发展的自然历程,顺应儿童天性”再到杜威的“做中学”,这其中都体现出了“有效教学”的思想。自从教学活动诞生以来,从事教育工作的学者们就一直在努力探索降低教学所耗、增大教学所得的途径。

“有效”其本质即在效果、效益及效率这三个方面达到最佳的效果。通过分析这“三效”间的内在关联,得出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教学不但要遵循教学规律,其关键还要看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三效”间的实际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三效”间的实际关系

从图1中可以看出,教学过程各阶段的目标输出与各输入相对应,其中效益是最终目标。“三效”之间存在着层层递进关系,要努力实现“三效同整”。因此,有效教学的基本目标就是在既定的教学过程过后,学生的进步程度与教学预期保持一致性,这也符合“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改革目标。

二、有效教学的理念及其变革

1.有效教学的变革

伴随着教育理论及变革,新课改逐步实施,有效教学逐渐兴起。其发展趋势如下:

(1)为行为结果而教学的教师中心取向(结果—行为)

20世纪60、70年代,教育学者才开始系统地研究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有效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取向的教学(例如,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了决定性作用,而每个学生拥有均等的机会获得学习经验,学生的学习结果可以凭借教师的教学手段作为外部刺激直接控制。

(2)为认知建构而教学的学生中介取向(结果—中介—行为)

基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结果是通过中介过程起的作用,并非由教师主导,如学生的兴趣、能力、态度等,是学生自我调节,主动地加工理解知识。为此,有效教学的研究中心转变为在充分考虑中介变量的前提下,创造合适的教学条件促进学生理解不同学科领域的信息并建构相对应的认知结构,是以学生为中心取向,探讨学生的认知建构过程、特点及影响条件等问题。

(3)为情境性认知而教学的生态化取向(结果—生态—行为)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由于受到各个学派和学校教育出现的各种状况等共同影响,基于学习的情境理论,有效教学的取向逐渐开始转向情境性认知。情境认知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在实践中与环境、他人等相互作用;强调需要综合考虑学生、教师、教学内容等许多要素。由于生态化系统是与外界互动的开放性系统,学生在其中能更好地发展和进步。

以上有效教学的三种取向各有侧重:以教师中心取向的教学认为可以凭借明确、详细的教学手段作为外部刺激直接让学生的学习结果达到理想的水平;学生中介取向的教学认为,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学习中介变量的差异,在教学中针对性的引导并提供实践机会,让所有的学生丰富自身,个性化发展。生态化取向的教学认为教师通过营造实践活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有效地参与各种实践。这三种取向的教学活动都有其独到之处和有针对性,在教育实践中可以互相补充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

2.有效教学理念

为了配合在全国范围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解读》中的一节,专门对有效教学理念进行了阐述:

(1)关注学生的发展

教离不开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树立“全面发展”的理念。不仅要把学科价值定位在自己所教的学科上,而且应该定位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上。

(2)关注教学效率

要求教师具备时间与效益的观念。围绕“精力和时间投入最少化,发展和进步最大化”的宗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跟着感觉走,学生在学习上投入的精力,时间等因素的综合进展情况最终决定教学效益。

(3)关注可测性或量化

要求教师能够具体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有效教学既反对完全不量化,又反对绝对的量化,在评价时需要将定量和定性、过程和结果有机结合,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地评价教师的工作绩效和学生的学业成就。

(4)关注教师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在有效教学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要求教师能够养成归纳反省自己教学行为的习惯,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反思自己。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否有效?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吗?别的教师的教学方法比我的还有效的吗?希望教师能够做到天天反思,堂堂反思,记录下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得失。

(5)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如将教学活动的进程分为教学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评价阶段,为了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三效”,每个阶段都应采取相应的策略。策略,即教师为了处理每一阶段具体问题时,用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系列教学手段和行为方式。教师应注重自身培训,在面对具体情景时,能够发挥临场应变能力,及时做出相应的决策。

三、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索

1.QAIT有效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并非仅仅是更换一套教材,而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实现实质性的、各方面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灵活掌握并运用教学策略,走在教学的前沿,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教学方式实现从单方面的讲授到师生互动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认知理解到举一反三的转变,让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技能与方法。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斯莱文提出了QAIT模式。其中Q代表教学质量(quality)、A代表适当性(appropriate)、I代表诱因(inducement)和T代表时间(time)。高质量课程的四个主要特征如下:

(1)教学质量

教学的质量取决于课程质量及教学方式。若教师所呈现的知识让学生很感兴趣,又容易记忆,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应用也有重要意义,则表明这个教学的质量较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条理、有组织地呈现学习材料,可以运用例子、演示、图片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到生动有趣,也可以把新信息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或相互讨论之后,真正理解新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到新情境中。教师在课堂中要即时了解学生对授课知识的接受程度与掌握状况,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当调节教学进度。

(2)教学的适当性

教学适当性是教师教学的基础和出发点。学生在已有知识技能、学习动机和学习进度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要求教师提供具有针对性的适宜教学,也就是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潜力,在各方面得到切合于自己实际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够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熟练掌握自己所教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知识体系结构,了解学生对于该学科的喜好和建议,及时改善教学,让该学科的知识教授为学生所接受,促进学生的知识理解。

(3)激励(诱因)

诱因也就是动机。学习动机可以来自学生的特征、学习任务的本身特点,又或者通过教师或学校的奖励来激发。如果学习任务本身符合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付出努力去学习它。也有些学习任务本身很有趣,比如一个学生的电脑曾因中毒瘫痪,他肯定会有兴趣学习有关计算机病毒防治的相关知识,即学生对该课程的求知欲能够通过教师采取适当的方式被激发的或者让学生了解在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也有些学习任务本身很枯燥,但学习任务所要培养的能力和知识对其将来的学习是相当重要的,学生需要获得某种程度的认可和奖励。因此,教师或者学校可以通过表扬、荣誉证书、奖学金等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时间

有效教学就是想方设法地让学生能够“事半功倍”,即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以获取最大化的知识和有效发展,但是教师在教学上所花的时间越多,并不一定意味着学生学到的也越多。若教师在课堂上时间运用不当,有时候就会造成“事倍功半”的结果。教师在课前需要进行教学设计,即借助一系列的教学行为,以实现教学方案的价值和理念,如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师生对话等手段。课堂中怎样运用时间依赖于以下两个时间要素:一是教师计划所用时间和在教学时实际所用的时间;二是学生在课堂中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教师课堂管理和组织策略都会对其产生影响。

这四个特征通俗地讲也就是教师通过对教学质量的保证,对讲授方法、教学案例等的恰当选择和给予学生学习教材的时间有充足保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只有当以上四个因素全部合适的时候,有效教学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QAIT模式就像一个大链条,这四个因素就像一个链中的四个环,整个链真正的力量,只有在这个四个高质量课堂的主要因素度满足时,也就是只有环环相扣时才能显现。斯莱文的有效教学模式注重的是教师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所以要让有效教学能够有效运转,这对老师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2.有效教学策略

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密不可分。教学策略是指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学习时的需要,在特定教学情景中采取的教学行为或活动方式。目前关于策略问题的研究还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说法,若按教学活动的进程分,则各阶段应采取相应的策略如下:

(1)教学准备策略

教学准备的核心内容是教师的教学设计,有效教学在实际教学别注重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所必需的手段,所以教学准备策略的具体化包括:设定教学目标、分析学生情况,准备教材、开发教学资源、选择教学行为与管理行为、设计教学组织形式等。

(2)教学实施策略

教学在实施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学习兴趣,研究课程整合的方法,这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重建在教学互动中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生成和创造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课堂环境,能够灵活处理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这三种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实施过程中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既要关注全体又要关注个体差异,实现共同发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有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3)教学评价策略

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所学学科对应的成绩的评价,也包括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的评价。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该门学科的成绩,更要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并且善于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这需要构建各学科有效教学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形成一个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保护学生的自尊和维护学生的自信是评价的关键。

四、结语

总之,教师应当充分运用上述三个有效教学的策略,以学生全方位的进步为考量,综合有效教学的理念,把握QAIT模式和教学策略的精髓。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增强教学的灵活性、针对性,实现课堂的时效性,从各方面完善课堂教学,如此才能真正做到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效果、扩大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丁舒.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7

[2]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3]乔建中,陶丽萍,张丽萍,史瑞瑞.我国有效教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江苏教育研究,2008.

[4]余文森,吴刚平,刘良华.解读教与学的意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张大均.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上一篇:备用电源自投装置动作逻辑分析及变更 下一篇:语言磨蚀理论与小学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