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生熟辨异与临床疗效

时间:2022-09-30 10:24:54

中药生熟辨异与临床疗效

摘要 中医临床治疗思路遵循整体观念,疗效的获取取决于正确的辨证之法组方遣药。由于同一中药所采取的炮制方法不同,其性质功效也有变化,即所谓生熟效异。故在组方遣药过程中合理选用炮制品相当重要。作者体会,中药的生熟效异表现在5个方面,即生毒熟减、生效熟增、生泻熟补和生效熟缓,应根据病情需要及主治原则有目的地选用各种炮制品。

关键词 中药 生药 炮制 临床应用

中医辨证论治整体治疗对中药的运用多为复方,即以多种中药合并应用来发挥新的疗效。所谓“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即是增强、综合方剂中各药作用之意,同时,各药合用还能扩大治疗范围,以适应病情的需要。因此,将药物组合成方,既能相得益彰,又能相辅相成,发挥方中各药的最佳综合疗效。然而方剂的组成除了药味增减、药量增减变化之外,如何选用合理的炮制品也相当地重要。因为即使是同一种中药的生品和熟品或熟品所采用的炮制方法不同,其性质、功效就不同。故在组方选药时,必须严格药之生(经净选、切制处理后的中药)、熟(生品再经炒、炙等处理后的中药)。一般来说,中药的生熟效异具体表现为生毒熟减、生效熟增、生泻熟补、生猛熟缓和生效熟缓等5个方面。

1 生毒熟减

通过炮制,可使毒性中药的毒性降低或消除。如川乌、草乌中所含的双脂型生物碱为剧毒成分,经蒸煮炮制后。可使其脂键水解,成为单脂键乌头次碱或不带脂键的乌头原碱,大大降低了毒性,乌术汤(《普济方》)、乌头桂枝汤(《金匮要略》)中选用的川乌即是制川乌;马钱子中所含的士的宁,能使人中毒,致惊厥甚至死亡,经砂炒或油炸后,可破坏部分士的宁而起减毒作用,马前散(《救生苦海》)、疏风顶痛丸(《御药院方》)中选用的马钱子就是经炒制后的制马钱子;巴豆、千金子中含有脂肪油,是峻泻或毒性成分,经去油成霜后,可降低毒性,三物备急丸(《金匮要略》)、中军候黑丸(《普济方》)即选用巴豆霜来分别治疗寒湿滞积和痰涎壅塞,而拔头膏(《经验方》)则选用生巴豆外用,治疗恶疮疥癣;半夏、天南星的毒性成分,对人体粘膜有较强的刺激性,经白矾、生姜等复制法炮制后,能消除其毒性,二陈汤(《和剂局方》)选用清半夏以治湿痰咳嗽,半夏泻心汤(《伤寒论》)则选用姜半夏用于胃脘痞满,而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则选用法半夏,用于风痰上扰;南星膏(《济生方》)用生南星末,外用治疗痛疡肿痛,而玉壶丸(《和剂局方》)则选用制南星以治疗痰阻眩晕;其它如干漆、藤黄、斑蝥、红娘子、狼毒、商陆等有毒中药均能通过炮制来降低或减少毒性,以供组方遣药,并增强了安全性,扩大了用药及治疗范围。

2 生效熟增

许多中药通过炮制后,可不同程度地增强原药的功效。如麻黄有发汗解表、平喘、利尿之效,经蜜炙后则平喘作用加强,故麻黄汤(《伤寒论》)、越婢汤(《金匮要略》)、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金匮要略》)等,功以发汗解表、利尿消肿为主的方中选用的均是生麻黄。而用以平喘的三拗汤(《和剂局方》)、小青龙汤(《伤寒论》)等,则选用炙麻黄。一般川芎、当归、白芍等活血药经酒制等炮制后可增强活血祛瘀作用,柴胡、香附等疏肝理气药经醋制等方法炮制后可增强疏肝理气止痛作用,款冬花、紫菀、枇杷叶等止咳平喘类药,经蜜制等方法炮制后可增强润肺止咳作用等等,组方遣药时均应注意生熟,如四物汤(《和剂局方》)选酒川芎,青囊丸(《韩氏医通》)选用醋香附,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选用蜜炙枇杷叶等均是熟品,目的就是为了增强疗效。

3 生泻熟补

许多中药生用偏于清泻,制熟则长于补益。如何首乌生用能通便、解疮毒,主泻;制熟后则长于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主补。故组方遣药时应根据治疗法则加以区别,如治疗津枯便秘、治疮肿痒痛之何首乌散(《外科精要》)等选用生首乌,而七宝美髯丹(《积善堂经验方》)、何人饮(《景岳全书》)等以补益为主的选用制首乌。又如地黄生用清热凉血,主泻,地黄煎(《妇人大全良方》)、四生丸(《妇人良方》)、增液汤(《温病条辨》)等功以滋阴清热凉血为主的方剂中均择其用;而制成熟地后则长于补血滋阴,主补,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四物汤(《和剂局方》)、地黄饮子(《宣明论方》)等补益方均选用之,以加强补益作用。另如甘草,生品功偏清热解毒,主泻,蜜炙制后功偏益气补虚、缓急止痛,主补,桔梗汤(《伤寒论》)、阳和汤(《外科全生集》)选用生甘草,分别治疗咽喉肿痛和痈疽,而四君子汤(《和剂局方》)、炙甘草汤(《伤寒论》)、芍药甘草汤(《伤寒论》)、甘草泻心汤(《伤寒论》)选用的均是蜜炙甘草,分别用治于脾虚泄泻、心悸脉代、拘挛疼痛及心下痞满等病证。据研究,甘草经蜜炙后甘草酸损失20%,可避免补益剂中常用甘草所引起的假醛固酮症,同时炙甘草在对抗大鼠心律失常方面优于生甘草(《中药炮制学》)。若组方遣药时生熟不分,则会大大地影响方剂的疗效。

4 生猛熟缓

有些中药生用作用峻猛,经炮制后作用缓和。如枳实生用破气,功以破气化痰为主,适宜气壮邪实者,枳实薤白桂枝汤(《金匮要略》)即选其生品以治胸痹,而麸炒后可缓和峻烈之性,功偏理气散积,枳实消痞丸(《兰室秘藏》)、枳实导滞丸(《内外伤辨惑论》)等方中则选用麸炒枳实,分别治疗胃脘痞满和下痢泄泻等证。又如大黄,生品气味重浊,走而不守,直达下焦,泻下作用峻烈,但易伤胃气,功擅攻积导滞、泻火解毒,酒大黄泻下力稍缓,以清上焦实热为主,熟大黄则泻下作用缓和,又能避免腹痛之弊,功偏缓下、活血,而大黄炭则泻下作用极弱。并有止血作用,故众多选用大黄的方剂中,均根据病情与治法的不同,分而用之。治疗热积便秘之大承气汤(《伤寒论》)、治疗热毒肠痈之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治疗阳水水肿之舟车丸(《丹溪心法》)、治疗湿热黄疸之茵陈蒿汤(《伤寒论》)等,都选用生大黄,而枳实导滞丸(《内外伤辨惑论》)、下瘀血汤(《金匮要略》)和大黄廑虫丸(《金匮要略》)等,则选用熟大黄,分别治疗脘腹痞满、产后腹痛、月经停闭等证,另如泻心汤(《金匮要略》)则选用酒大黄以治上焦热盛之证,―十灰散(《十药神书》)则选用大黄炭,来治疗呕血、咯血等证。通过测定表明:酒大黄的泻下效力比生大黄降低30%左右,但泻下出现的时间、次数、性状等与生大黄无明显差别;熟大黄泻下效力比生大黄降低95%左右,泻下出现时间明显延长,次数明显减少,多为软便;大黄炭几乎无泻下作用。但无论生品、制品在同等剂量下,排泄物干重基本一致,在剂量加大时,排泄物亦相应增多(《中药炮制学》)。因此,大黄的炮制方法不同,其功效侧重也不同,组方时必须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加以区别选用。

5 生效熟缓

有的中药经炮制成熟品后,其熟品的功效与生品的功效完全相反。如卷柏,生品破血,炙用止血。蒲黄生用活血,炒用止血,失笑散(《和剂局方》)选生蒲黄的活血化腐生新,蒲黄丸(《圣济总录》)用蒲黄炭的涩血止血。莱菔子生用涌吐风痰,药性向上,炒用下气化痰,药性向下,清金丸(《医学集成》)选生菜菔子以治咳逆多痰,保和丸(《丹溪心法》)选炒莱菔子以治食积停饮。因此组方中选用这类生效熟缓甚至熟反的中药时,绝不能生熟不分,盲目乱用。否则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有时甚至还会加重病情。

从上述5种药物功能的变化和前贤组方选药方式可看出,选用中药应根据病情需要和主治原则及组方本意,有目的地选用各种不同的炮制品,应辨其生熟,知其效异,以提高临床疗效。

上一篇:山茱萸果核与果肉的抗炎药理作用对比性研究 下一篇:中药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理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