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膝顶后伸扳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56例

时间:2022-08-14 01:08:07

双膝顶后伸扳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56例

关键词 胸椎小关节紊乱 双膝顶后伸扳法 临床观察

胸椎小关节紊乱为推拿临床常见症。笔者自2004年8月~2007年7月将数法结合,形成双膝顶后伸扳法以治疗该症56例,并与扩胸对抗扳法治疗56例作对照,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112例中男60例,女52例1年龄17~51岁,其中20~40岁之间占85%;病程1天~3年,平均病程6月。发生在胸1~3节段54例,胸4~12节段58例。急性损伤者42例(单侧或双侧背肌剧烈疼痛,病人常不能仰卧休息,深呼吸或咳呛时痛剧),慢性损伤者70例(多因睡姿不良、身体扭转姿势不当或受到暴力作用而起病,多有背部酸痛及沉重感,久站、久坐、过劳或气候变化感受风寒时症状加重)。触诊时可发现患椎棘突偏离脊柱中心轴线,患椎棘突旁压痛;附近肌肉紧张或有硬性索条,棘上韧带肿胀或剥离。如胸脊神经受累,在患椎棘突旁2cm上1cm处有压痛和放射痛。所有病例均作X线摄片或CT检查排除胸段脊椎的其它疾患。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6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与病情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2 治疗方法

2.1治疗组:分三步进行。①放松解痉:为放松背部肌肉,解除痉挛,先让患者取俯卧位,用常规手法放松其胸椎相关背部肌肉,触诊定位其胸椎错位节段。②整骨复位:患者坐位。医者采用双膝顶后伸扳法,即医者坐于患者背后,双脚踩在30cm高小凳上,双手扶住患者肩部,使患者上身后仰,医者双膝关节的髌骨部位顶住患者错位胸椎节段两侧的横突部位。并将头顶住患者后枕,令患者后仰放松,医者双手向后上方向扳患者肩部,双膝同时平衡相向顶住横突,协调用力,可听到关节复位的喀哒声。如有数个胸椎错位,依次自下而上分次操作。③强壮、稳定手法:用一指禅、掌按法舒气理筋,作用于相应胸椎节段周围软组织。

2.2对照组:第①、③两步相同,仅第②步整骨复位不同,即采用坐位单膝顶扩胸对抗扳法。患者双手交叉置于项后,医者立于患者背后,用单膝顶住患者错位胸椎棘突,又用双手伸入患者上臂之前。前臂之后,握患者前臂近腕关节端,患者放松前俯后仰,在后仰时双手向上、向后拉伸,膝部对向前顶,协调对抗扳动胸椎,达到复位目的。

两组均以1天治疗1次,连续3次为1疗程。

3 治疗结果

以椎体及椎旁压力测痛、胸椎活动范围、患者疼痛度三者作为评定标准。痊愈: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I显效:大部分症状及体征消失;有效:部分体征消失;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两组病例经1~3疗程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估。治疗组痊愈26例,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6.8%;对照组痊愈17例,显效7例,有效9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58.9%。

4 体会

治疗胸椎小关节错位症有多种复位方法,常用有坐位单膝顶扩胸对抗扳法,俯卧位分压横突法,立位抱胸后顶对抗扳法。以上方法对纠正上胸段关节紊乱疗效理想,但对中、下胸段的治疗难以得心应手。笔者采用双膝顶住患者的错位横突的两侧,轻轻后伸扳肩背,就可以起到纠正复位效果。从力学杠杆原理分析,双膝一双横突2对2定位形成以横突为轴线的水平转向轴,在患者后伸过程中形成旋转绞动复位,较单膝顶扩胸对抗扳法的膝一棘突的1对1定位稳定度调控度高。后伸扳动作幅度小,安全性高,减轻扳法对肩腋的过度拉伸产生的疼痛,患者更容易放松接受。此方法对矫正胸4以下椎关节错位效果较好,上段腰椎复位同样起到良好疗效。

上一篇:张明从虚从瘀论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经验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35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