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探讨

时间:2022-09-30 10:05:53

对初中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探讨

摘 要: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课程,其意义重大,对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很大的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以及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推动下,任务驱动教学法如约而至,被广泛运用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324-01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应用型学科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以“任务”为核心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结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辅导者、引导者。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充分认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重要教学意义,有效的组织学生展开学习,全方位的去提高教学效率。以下是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而总结的几点肤浅看法:

一、初中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概述以及作用分析

所谓的初中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指的就是通过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出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将任务布置给学生,使其通过不同途径来完成各项任务,从而最终学习到知识,完成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上的教学方法,它将教学内容蕴涵在复杂而有意义的任务中,以发现并指出问题为第一步,以解决任务并完成任务为第二步,以总结经验、汲取知识为第三步,通过多维互动的课堂,实现探究式教学,进而获得知识,完成教学目标。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上:首先,兴趣激发性作用:学生能够通过任务的驱动,理清自己的思路,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以激发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热情。其次,协作性作用:共同的完成任务,协作性的达成目标,能够使信息技术课更高效地进行。任务驱动发在布置任务时,都会有个自由探索的空间。基于此,同学之间能够更好的讨论, 相互的学习。最后,归纳性作用:在整个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对学生进行帮助和监督。其余靠学生自己分析和总结,这就能充分的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理与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二、实施初中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有效策略分析

1、科学、合理地设计学生的学习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前提是任务的设计,它要求教师对于整个教学内容有深入的了解,并且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任务的设计。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符合时展的学科,在教学中,如果只是直接呆板的设计任务,会使课堂显得枯燥和乏味。所以信息技术教学,教师在对任务进行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应对课程有效掌握并依据初中生的特点,根据计算机的配置,学生的操控能力等各方面,科学合理地设计任务。在进行具体的任务设计时,我们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合理的把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都分散在很多的小任务里面,让新知识和旧知识进行搭配,这样让学生的操作更加便利。其次,要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基础,将任务进行分层,实现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吸收更多的知识,基础稍差的学生能够让基础知识更加牢固。最后,任务的设计上需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可以完全地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只有这样,科学、合理地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任务,我们的教学才能有效、顺利的开展。

2、引导学生完成任务,提高教学效率

在明确学习任务以后,接下来就是任务的完成,这一步也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部分,它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及各方面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任务的完成主要有两种方式,其一是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来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方式主要是针对一些非常简单的学习任务,可以发挥出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老师、同学、书本、网上请教,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鉴别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样的学习过程能够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体会到了失败和成功,并且总结了经验,正视自身存在的优势与缺点,学会了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二就是学生通过相互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方式主要针对一些大型的、一个人难以实现的任务。其完成任务的重点在于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分组,过程重在指导优生怎样才能更好地带动差生的学习,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发挥学生各自的学习优势,利用网络交互的特点,进行多样化交流,通过这种交互、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值得教师注意的是,无论是学生的自主探究还是合作探究,都需要教师全程跟随、适时的点拨指导,在学生完成任务后,还应要求及时总结和分析。

三、实施初中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俗话说得好:“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难成方圆。”我们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也是如此,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们教师需要遵循好以下几个原则:首先,层次性原则:任务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认知水平的层次性,兼顾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既能体现大部分学生的共性需求,又能满足个别学生的个性需要。其次,生活性原则: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具体生活实际或社会生活背景,设计教学任务,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把教学情境生活化,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建构。此外,我们教师还应遵循好针对性、可操作性、趣味性等多种教学原则,保障教学的有效实施,提高教学效率。

总结: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既是学生有效学习的需要,也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需要。教学中,我们教师应不断的探究、创新、发展,不断的完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侯海云,李兴保.任务驱动教学理念新解[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

[2] 孙文新,杜玉红.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任务的设计[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上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环境的营造 下一篇: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常见问题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