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龄孩子做好哥哥好姐姐

时间:2022-09-30 09:59:17

实施“二胎”政策以来,在国家政策的带动下,现在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二孩宝宝呱呱坠地。据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统计,2016年全国新出生人口1867万人,比2015年增长11%,其中二孩出生率占45%。二孩的到来带给社会经济、教育等方面深刻的影响,也带来一个家庭两个孩子如何和睦相处的问题。许多孩子在弟弟妹妹出生之后,面对父母对弟弟妹妹的宠爱与对自己无意中的疏忽,产生“爸妈不爱我了”的想法,闷闷不乐,甚至做出伤害弟弟妹妹的行为。如有一个孩子在作文中写了妈妈误会自己弄哭妹妹,妹妹出生后妈妈不再细心帮自己扎辫子、不再精心为自己准备早餐几件小事,她在文中哭诉:“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被全世界抛弃的孩子。”

或许有人会指责孩子:“弟弟妹妹是爸妈带给你的礼物,你怎么会产生这样不懂事、自私的想法?”其实,孩子的这种焦虑情绪与竞争行为,在心理学中有一个特定名词,叫“同胞竞争”。再懂事的孩子面对突然闯进家庭的“竞争者”也可能不适应,觉得自己受到冷落。在弟弟妹妹还没降临之前,他们一直独享宠爱,而当弟弟妹妹出生之后,却不得不与弟弟妹妹分享父母的爱,怎能不产生心理落差?每个人都想得到更多的爱与保护,他们虽然比弟弟妹妹大几岁,但也还是个孩子,思想还不成熟,也需要父母的关注、疼爱与正确引导。

幼儿园、小学阶段是孩子心理健康与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孩子如今多面临着如何对待弟弟妹妹的到来这一问题,而许多家庭在这方面的认识与引导不够充分。因此,关注学龄孩子的“二孩恐惧与焦虑症”,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度过这一特殊时期,教育他们孝悌仁爱,引导他们成为好哥哥或好姐姐,不仅是家长的教育职责,也应成为幼儿园、小学教师的教育职责。

首先,孩子产生心理问题与家长密切相关,教师应当帮助父母认识孩子的心理,做好家庭教育引导工作。当前响应国家号召想生或生下二孩的父母多为80后,而80后中的很多人都是独生子女,在教导孩子如何与兄弟姐妹相处这个问题上,他们并没有亲身经验与足够的认识。在生孩子前,他们认为生育是自己的权利,不需要孩子同意。而在二孩出生后,他们又往往忙于照顾二孩而忽略了大孩的感受,在孩子们产生矛盾时往往训斥大孩,告诫大孩要让着二孩。很多时候,正是由于父母忽略了大孩的内心感受与不公正地处理孩子间的矛盾,才导致大孩产生了过激情绪与不当行为。对此,教师要通过办讲座、开家长会、分享书籍、在微信群讨论等方式,多对家长进行引导。教师可以与家长分享《彼得的椅子》《小宝宝要来了》《孩子你慢慢来》等书籍,让家长认识到关注大孩感受的重要性,在二孩出生前就做好大孩的心理建设,在二孩出生后关注大孩的心理状况,不减少对大孩的关爱,让大孩也参与到照顾小宝宝的过程中;当孩子间发生矛盾时做到公平处理,并合理规划时间,让大孩也能享有与父母独处的时光。通过这些方式,消除孩子的不安全感,增强孩子的责任感。

其次,学校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教师应多对孩子进行正面引导,教会他们友爱兄弟姐妹,做一个好哥哥或好姐姐。广州市天河区一些幼儿园的做法值得学习,他们通过举办辩论赛、开展混龄教育等方式,引导孩子接受事实,知道弟弟妹妹会有哪些行为,又应该如何理解包容。学校还可以采取其他办法引导孩子。比如,利用校园Ρā⑿传橱窗与校园广播等创设有利的教育环境,让孩子观看、聆听、思考,通过宣传影响孩子的认识。又如,引导孩子学习《弟子规》,理解“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道理,培养孩子的友爱精神与责任意识。再如,开展“弟弟妹妹哭了怎么办”等情景活动,或“我会洗衣服”等比赛项目,帮助孩子学会做家务、照顾自己与弟弟妹妹,让他们有更强的自信心,体验照顾小宝宝和参与家务劳动的乐趣,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分担。

最后,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当发现个别孩子因为弟弟妹妹的到来而闷闷不乐甚至产生过激反应时,教师要及时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可以运用“空椅子”治疗方法,让孩子与“弟弟/妹妹”对话,帮助孩子探寻“我不喜欢弟弟/妹妹”的原因,逐步打开孩子心扉,然后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在转变孩子观念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聆听孩子心声,真正理解、支持他们,并注重与家长沟通,和家长共同关心、教育孩子,这样才能解开孩子的心结,帮助他们成长。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其家庭环境不一样,教育方式也没有标准答案。全面放开的“二胎”政策不仅要求家长智慧教子,更要求教师智慧引导。相信通过家长与教师的智慧引导,每个学龄孩子都能发生蜕变,变得更成熟、更有担当、更能体谅他人,适应并享受哥哥或姐姐这个新角色,懂得爱并能付出爱。

(责编 杨 春)

上一篇:“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刍议 下一篇:技术幻影下新闻APP图景与现实判断:美国报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