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电类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研究与探索

时间:2022-09-30 09:06:32

高职机电类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研究与探索

摘要:本文阐述了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机电类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课程体系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成效。

关键词:实践课程体系、机电类专业、高职院校

高职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和实践性等特点,教学中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机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所以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与实践素质,它对形成职业岗位能力与高职教学特色、提高高职教学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与西方的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国家的高职教育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差距还较大,需要不断的研究与探索。

一、高职机电类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研究目标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和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的清晰,人们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地集中于教学基本条件,更准确地讲是集中于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实践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研究要围绕职业能力培养以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一中心任务来进行,通过重点建设若干个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基地来推动“体系建设”。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高职机电类专业的分析和研究,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和基地建设的经验,构建适应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形式、结构、规模和实施条件的合理结构;通过对案例的现状分析和未来走势研究,提出“体系建设”的设计依据、设计原则、设计程序及实现手段等问题。高职机电类专业的毕业生应掌握相应层次的文化基础知识与相应的专业技术理论,又必须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现场操作技能和职业素质,就业后应能尽快上岗。所以,实践教学是实施高职机电类专业整体教学方案实施中的重要环节,是使毕业生真正做到“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的住”的重要保障,并且在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中应占较大比重。实践教学体系应遵循职业技术教育循序渐进的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先进,从单一到综合,使学生逐步掌握适应岗位要求的职业技能,具备本专业要求的综合实践能力与机械工程素质等。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机电类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

在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与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课程体系与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的不相适应,课程内容没有形成清晰、完整的技能培养体系,新技术、新工艺等难以融入课程内容之中,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无法跟上行业发展的要求。同时教学仪器厂家生产的教学仪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基础实验仪器设备短缺问题,但这些仪器设备很少有真正能够与学科和专业特色结合起来的,如果能够结合学院教师和校企合作企业的雄厚技术力量,以自主研发的方式开发专业实训仪器设备是极为可行的。

目前,国内对于高职高专课程体系的研究门类众多,但是都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因此,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对机电类专业实践主导型课程体系进行建设,带动电子信息类专业群其他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对研究成果进行推广,期待在省内外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中有一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在高职实践教学的教法上,要充分发挥实验教师和专业实践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实践环境施教、因生产单位的发展需要施教,积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现场教学和模块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个性意识。同时,要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研究、开放与应用,采用电视录像片、机械类电子教案、光盘、CAI课件、模拟软件等多种形式。高职机电类专业的毕业生应掌握相应层次的文化基础知识与相应的专业技术理论,又必须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现场操作技能和职业素质,所以,实践教学是高职机电类专业整体教学方案实施中的重要环节。实践课程体系应遵循职业技术教育循序渐进的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先进,从单一到综合,使学生逐步掌握适应岗位(群)要求的职业技能,具备本专业要求的综合实践能力与机械工程素质等。对实践课程体系进行研究对于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和意义在于:

(一)通过企业调研和专家论证,校企合作共同确定人才培养计划,工学结合基于工作过程构建实践主导型课程体系。

(二)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为高端技能型人才,在本项目研究中,通过企业和和社会调研,确定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目标岗位群,由企业专家全程参与确定出专业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计划,并构建出基于工作过程实践主导型课程体系,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衔接和有机整合。

(三)结合企业实际,将企业实际工作项目确定为实践教学体系的典型工作任务,校企合作开发专业核心课程。

(四)与公司合作,工学结合自主研制和开发设备共建机电一体化生产性实训室。

(五)在进行项目实训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选拔部分优秀学生参与企业生产,从而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企业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人工成本,同时也可以为自己储备技术人才,学院减少了实训教学成本的投入,增加了双师素质人才,提高了学生的高质量就业率,达到了校企共同提高合作双赢的目的。

通过构建出特色鲜明的实践主导型课程体系,创建“教、学、做、用”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构建课程体系为契机,与企业共同搭建机电类专业“模块化”教学平台,同时校企合作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学校教学与企业培训一体化,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引领高职教学改革。通过校企合作由专业教师与企业科研团队自主研制和开发设备,共建机电一体化生产性实训室,使实训设备真正能够与学科和专业特色结合起来,通过自主研发的方式开发仪器设备将实训室建设成本由100余万元降低到10余万元,因此该项目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院产、学、研工作开展的同时为学校节约了经费。

参考文献

[1]张梓英,郭耀邦.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模式改革及其发展趋势[J].职教论坛.2007,(16).

[2]石川,党锐.改善高职高专学生数学学习现状的几点思考[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

[3]姜宏.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探讨[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

上一篇:中学生英语听力障碍及对策 下一篇:对先行调解的理解与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