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之路

时间:2022-09-30 08:53:21

我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之路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国际化发展是我国企业的必然趋势。然而在我国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却存在着技术力量薄弱、竞争优势单一、缺乏经验、体制障碍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企业国际化进程严重受阻。本文将立足我国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发展历程及其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其中的改进措施,以期对我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企业 国际化 发展 成长

中国企业国际化是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逐步发展起来的。1988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中国化工进口总公司为跨国经营试点单位,这标志着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进入了自觉推广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更是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一、我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特点

(一)起步晚但发展快

自从改革开放后,我国企业才真正在国际上崭露头角,虽然起步比其他国家晚,但在经济发展带动下,其跃升速度明显比其他发展中国家快,每年中国海外企业数量和对外投资额都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而且增幅都接近50%。由此可见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发展潜力是非常大的。

(二)国际化方式多样

目前,虽然我国大部分企业在国际化发展水平还不成熟,但为了谋求更进一步发展,占据更大国际市场份额,所衍生出来国家化方式明显比其他国家多,例如利用外资在境内开办“三资”企业;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按国际惯例和标准管理企业;面向国际市场加强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扩展企业进出口业务;境外创建跨国公司;国内企业境外发行股票并上市交易等等。

(三)海外投资区域广泛

目前,我国海外投资区域遍布全球5大洲,不过有40%集中在港澳地区。这实质也从侧面反衬出了我国企业的国际化还缺乏真正向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市场拓展的能力,没有将目光投向全世界,同时也表明我国企业国际化意识的淡薄。

二、我国企业国际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力量薄弱

在我国企业进行国际化进程的过程中,中国制造一直是我们打的一个旗号,但是期待已久的“中国创造”依然无法实现,关键因素在于我国技术力量的薄弱。在我国企业进行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很多企业没有自己坚实的技术力量,有的企业注重技术上的提高,开始对国外技术进行引进,但是却无法实现引进技术的自有化尤其是商业化的转化,一是由于引进的技术在国外并不先进,而且在当今技术革新突飞猛进的格局下,技术消化过程缓慢本身意味着技术的落后;二是真正的先进技术在引进时已经被限定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难以大规模地进行技术移植及商业化应用,导致在技术力量方面的薄弱,让我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很难占据优势地位。

(二)以廉价为主的竞争优势得到削弱

在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中,廉价的劳动力是其最主要、最突出的竞争优势,这个优势让made in China风靡全世界,让很多跨国公司涌入中国寻求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富士康大型加工工厂,让广东东莞的代加工业日益繁盛,但是随着2010年后几次用工荒的出现,中国的廉价劳动力竞争优势开始渐渐消失。同时由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中国的人口逐渐进入老龄化,年轻的劳动力逐渐减少,东南亚印度等国家大量的人口现象等状况出现,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优势已是明日黄花,繁华不再。除了劳动力廉价之外,中国制造的商品也非常廉价,因为技术含量低、劳动力低廉以及原材料价格低等因素,让很多中国出口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因低廉的价格颇受欢迎,但是产品质量差、技术含量低,在消费者需求日益挑剔的市场中,中国制造正面临进一步的挑战。

(三)企业缺乏国际化发展的经验

在我国企业进行国家化发展的进程中,由于企业缺乏国际化发展方面的经验,在发展过程中,障碍重重。其一表现在方向选择失误,众所周知,纺织业一直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也是我国在国际市场的一大优势产业,但是随着印度、越南等地纺织业的崛起及发展,我国的竞争优势有所减弱,同时国际市场的需求也有所缩减。由于国际化方面经验的缺乏,很多企业失误地选择在纺织业上进行国际化投资;其二表现在本土能力差,很多企业在国际化发展中,对国际规则不了解,与海外市场不接轨,导致企业在海外化过程中不接地气,进而影响企业发展。同时,很多企业在海外发展过程中,坚持聘用国内的员工进行工作,高昂的差旅费等使企业的成本上升,同时也不利于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其三是市场认识不足,开发力度欠缺。在进入海外市场之前,很多企业都是通过外贸公司与海外的直接消费群体进行接触,进而导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隔离,这让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之后,因为欠缺与消费者的接触,导致市场开拓能力不足,海外市场需求不旺盛,进而影响企业国际化。

(四)体制障碍尚存

虽然在推进国际化的进程中,政府在推进审批权限改革方面,已减少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但整体来讲,我们对外投资审批环节及要求仍然较多,对外投资审批的效率相对较低,同时国家在企业对外投资方面设置门槛较高,让很多企业在对外投资的道路上坎坷重重。目前,我国对外投资的主体力量依旧是大型国有企业,中小型企业的对外投资是非常难的,国有企业在成功进入海外市场之后,国内的监督力量缺乏,让很多国外投资成为损公肥私、骗取国家财产的一条有效渠道。

三、我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成长对策

(一)增强自身技术力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可以促进产品量的增加和质的提高,在进行自身发展过程中,我国企业应该立足自身,加强自身技术力量的提高。首先,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积极创造条件,引进高新技术人才,增加研发经费的投入,鼓励技术人员进行自主创新,同时在技术研发成功之后,需要加强对技术的保护工作,比如将其申报专利等,禁止技术外泄;其次,在加强自身发展的同时,我国企业还可以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对其进行消化吸收,来增强我国技术方面的力量。比如我国在最初进行高铁研发的过程中,并没有相关方面的技术,所以就与拥有技术的韩国签订了专利委托协议,但是在引进之后,我国积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消化吸收和研发,最终摆脱了国际方面技术上的制约,走上了自主发展的道路。总之,在技术创新方面,我国企业也应立足自身,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两条发展道路,增强自身技术力量。

(二)多元化创造竞争优势

针对传统的低价商品和廉价劳动力竞争优势即将不再的现状,我国企业应该从多个角度出发,营造多元化的竞争优势。其一,打造自主品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品牌就是力量,是一个产品竞争的软实力,在国际市场中,用品牌赢得市场的企业比比皆是,耐克、阿迪达斯、香奈儿、索尼等都是非常知名的品牌,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做好自身商标的注册及维护工作,打造自主品牌,最终用品牌去征服海外市场;其二,营造吸引外资的投资优势。随着廉价劳动力优势的逐渐丧失,我国需要从多个渠道营造优势,吸引海外投资,比如在税收方面的优惠,以及针对性的倾斜政策,让海外投资公司能够为之吸引,大量涌入我国进行投资活动。

(三)加快企业海外化进程

在我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因为经验欠缺吃哑巴亏的案例数不胜数,这就要求我国企业在国际化发展的进程中,必须加强对海外环境的适应,增强与海外市场的对外能力,进而加快企业海外化的进程。比如,在进入海外市场之前,对海外市场的消费群体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对海外市场的知识产权进行了解,对海外市场的相应法律法规进行了解,进而避免企业在进入海外市场之后企业发展受阻。另外,在海外化过程中,企业必须将自身置于海外进行发展,比如在管理制度上实行东道主国家的管理方式,在作息时间上遵循所在国的作息制度,在员工聘用上,尽量聘用当地人员,避免成本的上升等,在使企业海外化的过程中,企业的国际化也就成功了一步。

(四)为企业国际化创造制度环境

首先,转变政府职能。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困难的实际,我国政府应从降低门槛、加速对外投资审批等方面,提高自身服务水平,提升中小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的审批效率,进而鼓励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国际化进程,促进我国企业及国民经济的发展。

其次,引导企业进行国际化发展,维护跨国公司及企业的正当权益。比如,在企业进行国际化发展之前,对企业高管进行国际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的培训,避免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因反倾销等政策致使利益受损。同时,对发展潜力巨大的行业或企业,政府应该加大扶持力度,增强企业竞争力,并鼓励、引导其进行国际化发展。

最后,加大对跨国企业的监督力度。在企业进行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遵循东道主国家的游戏规则,同时还要遵循我国原有的法律、法规等。所以,在企业进行国际化发展的同时,我国政府部门也应该增强对跨国公司的监督,避免其出现损害国家、集体利益的行为,规范跨国企业更好地进行经营及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景岩,王晓红.新形势下的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J].宏观经济研究,2005(7):3-8.

[2] 徐明棋.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世界经济研究,2003(6):5-6.

[3] 赵旭.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经济师,2004(6):11-12.

[4] 胡梅梅.中小制造企业的创业导向与国际化程度的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 蔡宁,黎常.企业国际化理论的新发展―国际新企业理论[J].国际贸易问题,2007,12(3):98-103.

上一篇:对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设计研究的思考 下一篇:施工企业绩效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