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专业思想对师范生就业的影响

时间:2022-09-30 08:20:44

浅谈专业思想对师范生就业的影响

摘 要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是我国小学教育师资的重要来源,他们的素质将影响我国初等教育事业开展的质量以及素质教育推进的质量。通过问卷随机调查省内小学教育专业300名大学生,对该专业大学生专业思想以及就业倾向做了一定的了解。本文从大学生自身因素和高校因素两个层面,分析了专业思想问题产生的原因,得出了提升大学生专业思想的策略,从而为高校培养优秀的小学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专业思想 小学教育 思想提升 策略

[基金项目] 2012年杭州师范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立项项目;浙江省社科联研究重点课题(2012Z60);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0002-03

一、专业思想及其作用

专业思想是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观点和态度,专业思想问题是大学生因不满于自己的专业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以及由此产生的专业意识模糊、学习动力不足和发展方向不明确等学习生活上的各种问题。专业思想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专业思想的不稳定会产生不利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发展以及毕业后无法胜任专业工作等问题。因此,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克服消极情绪,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为小学教育事业输送优秀的专业人才,促进我国初等教育的发展。

热爱专业,是学好专业知识的前提,是实现成才目标的基础,是实现顺利就业的保障。只有学好了专业知识,受到良好专业技能的培训,才能掌握专业能力,实现自己的成才目标。如果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持消极的态度,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倦怠的心理,没有持之以恒的信念,左顾右盼,瞻前顾后,又怎能专心学好一门专业呢?只有积极地对待自己的专业,才能投入到大学四年的学习之中,为将来顺利就业做好保障。

二、专业思想问题的原因分析

通过分析调查问卷,得出学生专业思想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一)从学生角度

1. 选择专业的动机

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往往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一些学生在对该专业不太了解甚至一无所知的情况之下,就选择了该专业,从而使得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不高,功利性明显。调查反映,填报小学教育这一专业,学生的动机大部分并未从自身出发,一部分学生受父母的主观影响较大,认为将来从事的小学教育是一份长期稳定而且收益颇丰的事业;一部分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是从高校的排名、专业的历年录取分数线与自己个人的高考成绩的联系紧密性出发,仅仅为了被录取而选择了小学教育的专业;还有一些考生是因为接受调剂等原因,阴差阳错地进入自己无意填报的专业。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是从个人兴趣的角度出发,他们认为,小学教育事业能够实现他们自身的价值,并且十分热爱教育事业,因此,选择了该专业。不过,现如今,人们对利益的追求远远超过所谓的“兴趣”,总的来说,学生考虑的最多的依然是为了将来能够有一份好工作。(见表1)

2. 学习上进心下降

进入大学之后,很多学生在学习上往往出现松懈的情况。在经历了中学的忙碌和巨大的升学压力后,大学成了学生放松身心的天堂。大学里,没有家长的督促,没有老师的叮嘱,小部分学生还出现迟到、早退、旷课的情况。另外,许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对于大学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模式不能适应,不知道如何合理地安排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多数情况下,产生迷惘、焦虑,部分学生过多地投入到游戏、社团等娱乐项目,久而久之,对本专业的学习热情就逐渐下降。

(二) 从高校角度

1. 专业思想教育的忽视

高校对于刚进入大学的大一新生并未展开有针对性的专业思想教育,忽视了学生对本专业的深入了解;或者所开展的专业思想教育没有恰当地与就业指导相联系,使得专业思想教育变成了单纯的思政教育。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失去一条最有效、最便捷的了解自己专业的途径,从而对自己的专业产生迷茫消极的情绪。加之周围同学时而比较各专业的优劣,使得一部分学生产生转专业的念头,专业的学习也因此受到打击。(见图1)

2. 课程设置的不合理

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不能满足学生对小教专业的理性认识和积极的情感需要。其不足方面表现在:课程内容空泛,多以理论性知识的讲解为主,缺少技巧培训,针对性、指导性不强,课程一旦设置,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开设。其次,课程多以课堂教学为主,使学生停留在对知识的空洞理解上,缺少实践性环节,难以增强学生对该专业的感性认识,从而产生学生认识错位的情况,无所适从。再次,课程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普遍性指导,而缺乏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一锅灌”的方式难以令学生对本专业产生积极的认识。(见表2)

表2 课程设置与择业倾向 N=300

三、专业思想提升的策略

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是学好专业知识、顺利就业、实现成才目标的有利保障。大学生要树立积极的专业思想,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专业态度,对所选的小学教育专业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既然进入这一专业,就要切实把学习、实践放在首位,要充分利用学校及社会的各种有利资源,全身心投入到小学教育的领域。当然,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高校必须发挥积极调控作用,采取有利有效的各项策略。

(一)重视专业思想教育

专业思想教育的开展至关重要,但它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思想变化规律,根据不同年级大学生的不同特点,从学生入学至毕业连续多次、不定期地进行。

一般来说,入学教育是专业思想教育启动的最佳时机,没有牢固的专业思想就没有学习的兴趣和效果,更谈不上对将来从事小学教育工作有作用。因此,加强大一新生的专业思想教育是关键。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对本专业并不十分了解,且适应新学习生活的能力较弱,该时期的专业思想教育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对该专业的深入了解,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信心,为学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奠定基础。

(二)完善课程设置

学生全面了解所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必要性是学生树立正确专业思想的关键,这就要求课程设置的合理性。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有赖于培养方案的制定,培养方案以人才培养为目标,设计出最优化、最合理的课程安排,它不仅包括小学教育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同时还需要艺术素养的培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符合时代性。时代性要求培养方案随时间而变化,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做出调整,不能始终依靠一份“死板”的方案,而放弃对其的不断更新和优化。课程的设置最重要的是要根据学生的需要,适宜修正与改进。优秀的课程设计应该遵循“1+1+X”的模式,即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和其他可变性课程。

(三)加强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它应该在学生的四年学习中始终贯穿,与专业思想教育相结合,成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的有利保障。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从新生入学开始进行职业常识、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的教育,逐步树立学生从事小学教育事业的深刻意识,增加学生对未来的事业前途的信心。方式主要包括:邀请专业人士如小学校长进行讲座;开设就业指导通识课程;实地考察某小学对其工作机制进行初步了解,等等。目的是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加强自己的能力。

(四)增加实践活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课程设置中,已经提到了实践课程的重要性,那么,究竟该如何实施实践课程呢?当前,小学教育专业的实践课程基本离不开见习、实习。调查反映,学生在大一至大四都参加了见习、实习的学生,比那些仅仅在大三、大四才开始见习、实习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认同感更加强烈。由此可见,多接近自己将来的工作对象――学生,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专业,热爱自己的专业,也为将来成为一名称职的人民教师奠定基础。除了规范见习、实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以外,学校还应该鼓励学生在假期多参加一些教育类的活动,比如到青少年宫做帮教小老师、去社区做课业辅导志愿者,等等。

(五)凸显榜样作用

学生在成长、成才直至就业、服务社会的过程中,除了自身的勤奋努力之外,也离不开身边人的悉心指导。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从事小学教师的工作,身边的教师对其的影响很大。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如果能适时地给予学生教育的正能量,能够增加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更加坚定从事小学教育事业的决心和信心。另外,学生在见习、实习的过程中,接触的除了小学生之外,最多的还有小学教师。小学教师的一言一行在见习学生看来就是示范,这种榜样作用是任何理论课所不能代替的。优秀教师的榜样作用会带给学生更多的激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投入到小学教育事业的真正价值。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是一项复杂而艰难的工作,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大学生的思想不断变化着;而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更加提高了对高校课程设置等方面的要求,给高校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更高的挑战。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促进其更好地实现学生的顺利就业,为社会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也是每一位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时时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梁乐泉.师范专业思想教育初探[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

[2] 王艳洁等.大学生专业思想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 2011,(s1)

[3] 黄解军,袁艳斌. 大学新生专业思想教育的思路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8).

上一篇:扎实工作 践行师德 下一篇:如何帮助学困生学好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