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优化研究

时间:2022-09-30 06:18:30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优化研究

【摘 要】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现阶段,信息技术教学已经逐渐成为当前初中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在综合素质教育不断推广的当前,对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信息技术教学而言,如何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与优化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特针对当前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特点而谈,提出了关于如何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优化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选择;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1

前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动,信息技术教学在当前教学课程中所占据的比重也日益增多,但由于课时较少、教学方法浮动较大等问题的存在,导致课堂的整体教学效率一直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要使教学效率得到根本的提升,就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与适当的优化,从根本上转变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1.对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与优化的相关措施

1.1加强信息素养培养,贯彻素质教育宗旨

信息素养培养是一种包含多种内容的综合培养,如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信息交流等。随着当前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基本素养已经成为新世纪人才的一大衡量指标,因此,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加强信息素养培养,已经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之一[1]。信息素养培养主要是通过整合重组基础教材,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从而令学生在自主选择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思想。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动,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材也经历了数次变革,教学的内容也不再局限于针对一些简单技能的训练,而是着重于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综合培训,这一根本的变革对于跨平台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应将“素质教育”的原则贯穿于整体教学流程当中,并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相互结合,由此实现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优化。例如,在表格排版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可将word、powerpoint等软件的表格排版方式进行统一的结合,并设置相应的主题进行综合教学,主题可命名为"表格的排版"。在这种综合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而定,以自己适应的方式进行表格版面设计,将信息技术知识切实地应用到实际当中。

1.2注重课堂衔接,完善课堂逻辑

在当前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学方式已经逐渐转向了阶段性螺旋上升式,教材处理工作也逐渐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划分,但由于初中阶段在专业的评价机制方面仍然相对缺乏,因此教学工作往往面临着“零起步”的局限性[2]。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不仅可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将使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产生一定的消耗。要使教学内容得到有效的衔接,首先就应将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与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使两个阶段的教学内容逻辑性得以完善,以确保教学内容的不脱节。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层次感的突出,意味着在进行教学内容选择时应具有一定的侧重点,避免杂乱无章现象的出现。例如,在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就已经对“文件和文件夹”这一章节进行了详细的教学,如文件与文件夹的复制、粘贴、删除等。因此,在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中,就无需再对这些部分加以赘述,而是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对教学的重点进行提炼。例如,可针对如何对文件夹进行分类管理这一环节进行重点教学,通过实际的操作训练来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文件的分类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分类整理思想与实际操作能力的整体提高,对于课堂衔接性与逻辑性的完善也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1.3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渗透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是一门与实际生活有着重要联系的课程,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实现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贴合,也是教学工作中值得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针对初中生的年龄特性而言,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通常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带入过多陈旧的内容,而应将生活中新奇的元素渗入到教学工作当中,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3]。例如,在进行“应用文档设计”这一章节的学习时,教师可先指导学生进行相关基本操作的学习,随后可组织学生进行相关作文选设计的比赛,并在比赛中选出最佳的文档,并制成作文选以示鼓励。具体比赛方法如下:给予所有学生字数相同的作文稿,并让学生根据自身想法对稿件内容与形式进行自主调整,并转换为电子版,版面处理最优的学生即为获胜者。在这样的比赛过程中,学生对文档设计的应用能力能够得到较大的提高,同时在竞争意识的激励下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一举多得的教学目的。

1.4落实教学目标,深化教学内涵

教学目标的实现是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选择与优化的最终目的,当前的新课程中,也着重对“创新精神”进行了强调,对教学目标的落实引起了重视,在教学的过程中将价值观与情感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将教学内涵进行了进一步深化[4]。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敢于突破传统教学观念的局限,将新颖的教学方式与实际情况相互结合,应用到教学课堂中来。例如,在进行word软件的操作教学时,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节日,指导学生进行各种类型贺卡的制作,如以端午节为主题,便可在贺卡中加入粽子、龙舟等相关因素。利用这种方式进行word教学,不仅可促进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同时还可令学生对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实现教学内涵的深化与教学目标的实现。

2.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当前,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已经显得至关重要,不仅仅涉及着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同时也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发挥着决定性的推动作用。这便要求着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与优化,并以灵活多变的形式将新颖的教学内容贯穿于整个教学课堂当中,从根本上促进教学模式的优化与教学效率的提高,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伟超.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优化[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01):46-47.

[2]刘娜.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优化分析.读写算(教研版),2014(21):323.

[3]黄彦焱,叶军.化枯燥为神奇,拨动学生的心弦--初中信息技术理论课教学策略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2(11):51-55.

[4]杨子力.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整合的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28):143.

上一篇:浅谈如何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 下一篇:如何培养幼儿的数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