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时间:2022-09-30 05:15:20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住122例的外科初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随机分成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2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护士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心理疏导。比较 2 组患者的焦虑状态的改善、舒适程度、配合手术治疗的程度、护理满意度、护士的信任度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组患者的焦虑情况、舒适度、手术配合度及护理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对于手术患者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焦虑,提高手术配合度,提高护理满意度和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能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外科手术;应用效果

恐惧情绪是手术患者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手术对病人来说属于一种特殊经历,是一种较强烈的生理和心理应激,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影响其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1】。手术室是个陌生的环境,患者或多或少会有些焦虑和恐惧,对疾病感到焦虑和忧伤,甚至悲观绝望,担心手术疼痛或出意外等,缺乏对手术的积极配合。这种情绪的波动,可能会造成患者机体内环境紊乱,这些会影响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力[2]。随着护理观念的转变和发展,患者的心理状况也逐渐受到更多人员的关注【3】。为使患者保持较好的身心状态接受手术,在围手术期实行护理干预,可有效调节在应激状态下的不良心境,减少他们的恐惧和焦虑心理,提高对护理人员的信任,促进患者的康复。 本研究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住院需进行外科初次手术的患者122例。其中男65例,女57例,年龄范围17~73岁,平均48.4岁。手术类型包括甲状腺切除32例,乳腺切除31例,胆囊切除34例,阑尾炎25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无精神障碍,有足够的理解能力,能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均排除严重的心脏、脑和肾脏疾病病史和免疫系统疾病病史。将122例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2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法,实验组采用除传统护理法外,实施护理干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手术及麻醉类型、手术史等)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法,术前由病房护士做常规准备,提前半小时送进手术室,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了护理干预。措施:

1.2.1术前访视:巡回护士与术前1d去病房访视病人,先做自我介绍,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年龄、文化程度等采用不同的亲切称呼,切忌直呼病人的床号。详细查看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了解患者的的顾虑和疑问,并一一作出诚恳的回答和解释,交谈时间不少于15分钟。让病人了解术前的心理状态对手术的影响,告诉他们手术方法和麻醉方式,让他们清楚手术的重要性,告诉他们手术前应做的准备和手术后的注意事项,介绍手术麻醉和主刀医生的姓名、职称、专业特长,让患者意识到手术安全性是很高的。讲述医院已经成功手术治愈的病人病历资料,更能增加患者的信心。简要介绍手术室的环境,消除了患者的思想负担和心理恐惧。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术前晚早休息,强调家属对消除减缓患者不良情绪的重要性。

1.2.2术前迎接:给患者以安慰性语言,了解术前准备是否完善,询问禁食情况和睡眠情况,告诉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全程陪护。交谈中应态度诚恳、和蔼,语言温和,给患者以安全舒适温暖的心理。

1.2.3术中干预:调整好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麻醉前给以鼓励和安慰性语言,握住病人的手,告诉患者会全程陪伴他。在不影响手术操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患者暴露,保护患者隐私和保温保暖[3]对意识清醒者,手术器械尽量不让病人看见。手术间尽量摆放一张手术床。手术中医护人员交谈注意语言分寸,不说与手术无关的事情,不接打手机,更不能说笑取悦乐,以免引起病人担心手术人员不专心而出差错失误。手术结束后擦拭干净血迹,固定好敷料,担架车上放患者舒适。患者清醒后,主动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手术的大概情况,护送病人回病房。

1.2.4术后探视:护送患者回病房,告诉患者和家属术后注意的事项,诸如术后的可能的疼痛、尿潴留、恶心呕吐等。术后次日还进行巡查探视,告诉患者手术情况很好,给予鼓励和支持。对患者的术后切口疼痛情况、肠功能恢复情况、体温变化及饮食等详细了解,指导患者呼吸训练、指导、合理饮食、翻身排痰、管道护理等,并询问他们对手术室工作的满意度,记录他们的生理指标和心理变化情况。

1.3观察指标 (1)焦虑水平测定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共20题,分4项进行评分,在患者手术前3天及手术的前一晚进行测量,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2)护理舒适度采用美国护理专家研制的简化舒适量表,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环境4个角度。(3)患者在手术室期间的配合程度。分为主动配合、基本配合和勉强配合3级标准,由手术室护士在出手术室时记录患者的配合情绪反应。(4)对护理的满意度和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采用自制问卷形式。(5)记录手术并发症情况。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4.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见表一、表二和表三

表一 两组手术患者焦虑评分和舒适度评分比较(均数±标准差)

组别

例数(n)

焦虑评分

舒适度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实验组

62

61.37±6.31

45.24±9.11

5.81±1.12

8.55±1.85

对照组

60

61.48±7.13

61.48±7.13

5.14±1.21

6.08±0.98

表二 两组手术患者在手术配合程度的比较(n)

组别

例数

欠配合

基本配合

主动配合

实验组

62

7

37

18

对照组

60

32

19

9

表三 两组护理效果的比较(%)

组别

例数(n)

护理质量满意度

护理人员信任度

并发症发生率

满意

不满意

信任

不信任

实验组

62

92.1%

7.9%

96%

4%

对照组

60

79%

21%

80%

20%

7%

3 讨论

手术是外科疾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手术特别是第一次接受手术的对患者是一种机体的创伤和精神的刺激,很多患者因对手术的恐惧而排斥治疗【4】。对手术的担心主要表现在:安全、疼痛、出血、刀口愈合和瘢痕不美观,甚至错误的认为动手术会伤”元气”。部分手术医疗事故的报道更是加剧了对手术的恐惧。对“开刀”恐惧和焦虑是自然的一种生理反应,进而产生对手术的抵触心理,患者可能会精神紧张、血压上升、呼吸急促、心率加快,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甚至加重病情。在医学实践中,护理干预应该深切关怀患者的实际生存状况,将患者看成一个完整的生理、精神、社会需要的综合体【5】。护理干预在尊重患者的同时,就是尽量满足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给予最真挚的关怀。通过对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支持的评估,让病人了解手术的有关信息,能减轻其紧张焦虑情绪,使血压心率平稳,增加患者的配合程度。将护理干预的重点放在可观察到的外在行为和具体可描述的心理状态,经过学习、调整或改变个体异常心理病态和躯体症状,以建立健康行为【6】。本研究表明,通过对实验组患者实施护理人文关怀,可显著缓解患者的焦虑状态,增加围手术期的舒适感,对护理的满意度和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增加,在手术过程中主动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良好的心态使得患者心率、血压、呼吸平稳,间接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对患者实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具有药物无法替代的作用。护理人文关怀是新形势下的护理发展趋势,对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非常重要,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并努力学习心理学、社会人文学等相关的知识,培养自己良好的性格、稳定的情绪以及良好的沟通技巧,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8]。临床中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改变并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增强他们的信心,提高手术中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从而发挥护理的最佳作用。总之,通过对62例手术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可知:围手术期护理人文关怀明显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促进他们对手术的配合,增加了患者的自信心,增加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从而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陈利,王敏,杨丽英等。手术应激反应应对的进展(J).护理杂志,2003,20(20):40-42

[2] 牟洁. 护理干预对手术室患者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 2008,6(13):171-172.

[3] 晋世文.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护理干预应用效果观察.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7):2163-2164

[4] 马保莉 . 护理干预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2,10(34):654-655

[5] 吕慧霞 亢琴仙,吕婷.浅议医患关系中的人文关怀[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21(6):142-143

[6].王兴虹,丛中.临床心理政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86

上一篇:152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和防范措施 下一篇: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