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时间:2022-09-30 02:04:33

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摘要:语文是人们沟通和交流必不可缺的语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学好其他学科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具有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0027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读者原有知识和文本的现有信息、相互作用而建构新意义的动态过程。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能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主要内容,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进而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等。阅读教学课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它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全体初中语文教师长期探讨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学生阅读不深入

当前的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着这样的一个问题:学生根本没有深入阅读文本,有的学生在教师上课之前,还没有阅读过文本,上课时才一目十行地阅读,这样的阅读教学肯定是失败的。因为学生根本不懂文本的具体内容,也没有对文本作出自己的独特理解和感悟,所以学生在课堂上的理解也是片面的或者是浅层次的理解。

2. 教师未能合理分配课堂时间

在目前的阅读教学课堂上普遍存在一些现象:学生读的时间少,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读书更少。不少教师将本属于学生的时间过多地用于讲解、分析课文,而忽视了让学生充分阅读。由于学生读不到位,对课文的感知肤浅,不能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难以感受到文章所蕴含的情感熏陶,在语言上也得不到应有的训练。还有的教师在上阅读课之前,自己也没有深入读过文本,而是粗略地阅读了一些教学参考书,就根据参考书上的理解和评析进入课堂,这样带给学生的也是浅层次的,理解也可能是不到位的,甚至是片面的。课堂上,还有部分教师把一篇完整的课文,分析得支离破碎、不成面目,甚至断章取义。

3. 阅读教学手段过于形式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已经由传统的板书教学逐渐向多媒体教学转化。正确、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意参与。但是,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却把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一种标准来追求,无论什么形式的阅读,教学内容都使用多媒体讲解,而忽略了质量。

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1. 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学水平

教师是知识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初中语文教师的水平会直接影响阅读教学效果。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查阅相关资料,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新的知识,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养。教师要充分认识和把握语文课程中的课程理念、课程实施等理论;教师在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后,要积极对这些知识进行实践,从而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的正确与否,并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教师要积极地对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在课堂教学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和课程创新能力。初中教师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对自己进行专业培训,使得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保持在教学前沿水平,利用最新最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另外,学校还要建立起正确的教育观,规范教师在校的教学行为,使其教育活动的随意性降低,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教育质量。

2. 营造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会带给教师和学生愉悦的感受,使教师和学生双方精神焕发,思维活跃,灵感迸发;使教师教的最佳心理状态和学生学的最佳心理状态相吻合,激发了师生潜能的充分发挥,从而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初中生有着非常丰富的想象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把阅读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学生引入到课文创设的情境中去,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例如,在学《愚公移山》时,可以播放《愚公移山》这首歌曲,同时再配一些愚公移山的图片,让学生明白愚公移山的艰辛,此时教师需要加以适当的引导,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此外,还可以利用初中生好奇心较强的心理特点,设置一些有趣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教学中。如在学《孙权劝学》这一课时,首先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三国时的吕蒙吗?”“吕蒙战胜过关羽你们知道吗?”“那为什么吕蒙能战胜关羽呢?”从而激起学生想急于知道其中原因的想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培养学生勤于阅读积累的习惯

阅读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阅读水平的提高需要不断重复、不断积累。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阅读,还要教会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和记忆积累的能力。培养学生勤于阅读积累的习惯,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在不同时期对学生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引导学生学会长期不断地收集课内外词汇。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好的句子或者段落进行记录,并且在阅读过程中,要做好读书笔记,从而提高阅读的效果。此外,还可以定期开展朗读比赛,评选出“阅读之星”,将阅读成绩纳入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中,以鼓励学生,保证阅读的效果。

总之,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初中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大胆创新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积累。教师还应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广西横县民族中学 530300)

上一篇:分析如何用日记来“激活”初中英语写作教学 下一篇:探索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