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涉外导游能力培养模式研究初探

时间:2022-09-29 10:44:46

高职涉外导游能力培养模式研究初探

摘要:针对目前各地对涉外导游的需求快速增长,人才市场缺少合格的涉外导游的现状,本文对涉外导游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以期引起更多业界关注,采取有效措施,培养更多更好的涉外导游,以满足我国入境旅游业对涉外导游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高职;涉外导游;能力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9—0210—01

一、背景

我国出境和入境旅游业务的发展迅速,旅游企业对涉外导游的需求日益旺盛。2011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次数为7025万人次,同比增长22%。中国的出境市场已经是美国出境市场的1.2倍,日本出境市场的3.5倍。我国入境旅游接待人数从1978年的181万人次,增长到2011年的1.35亿人次,增长近75倍,年平均增长率28.3%。我国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从1978年的2.6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470亿美元,增长近181倍,年平均增长率28.9%。我国接待过夜旅游者人次数和入境旅游外汇收入的世界排名分别从1980年的第18位和第34位上升至2010年的第3位和第5位。中国已成为世界主要旅游目的地。我国已成为日本、韩国国民出境旅游的首选目的地,也是俄罗斯国民出境旅游的第三大目的地;我国接待美国游客数量占美国赴亚太地区游客总数的20%左右;我国接待德国游客数量占德国赴亚太地区游客总数的20%左右;我国接待英国游客数量占英国赴亚太地区和美洲地区游客总数的10%左右;我国是法国在亚洲的第一大旅游目的地。中国出入境旅游的快速发展,中国需要培养更多的涉外导游人才。

广义的涉外导游是指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颁发的导游资格证书和导游证,为外国游客、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在中国境内游览观光等活动提供接待服务或者指持有国家旅游局颁发的国际领队证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活动提供领队服务的旅行社工作人员。狭义的涉外导游特指为外国游客入境旅游服务,以外语为工作语言的导游。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狭义上的涉外导游,即外语导游。

二、涉外导游能力素质培养要求

涉外导游能力素质要求要具有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一定的带团技能和技巧,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市场对涉外导游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求决定了高职涉外导游培养的具体需求。应该围绕道德品质、外语水平、综合素质、技能技巧等方面进行培养。高职涉外导游员应具备的素质要求:

1、优良的职业品德

涉外导游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是优良的职业品德。具体而言,一是要求导游具有爱国主义意识;二要遵守社会公德;三要遵纪守法;四要具有敬业精神。

2、知识结构体系全面

涉外导游工作的实践表明导游人员知识结构应该是“T型人才”式的,即这类人才既要有宽广的知识面,而且还应在某一知识领域有较深的研究。涉外导游人员应掌握我国和其他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知识;具备丰富的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史地、文化和民俗知识;了解我国和其他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知识;能灵活运用心理学和美学知识;熟练掌握旅行交通、食宿等业务知识;熟悉客源国(地)知识。

3、熟练的业务能力

涉外导游服务必须具备的业务能力包括外语表达能力、导游讲解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或紧急问题处理能力、创新和继续学习能力等。还需要导游人员熟知所讲解的景区、景点各方面的情况。导游讲解是导游服务的核心内容,因此导游讲解能力也是导游人员应具备的各项能力中的核心能力。导游人员的服务对象是具有丰富感情和各种心理需要,处世态度和个性特征差异很大的游客。导游人员要加强同他们的沟通和交流,讲究与不同类型游客接触和交往的技巧,同时,导游人员还要处理好同领队和其他导游人员之间的关系,因此,导游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作为旅游行程的组织者和协调人,导游人员需要组织游客的旅游活动过程,和其他接待部门或个人协调,从而保证旅游接待计划的顺利实施,因此导游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在旅游活动中,难免遇到某些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如游客食物中毒等,这需要导游人员具有应变能力即处理紧急问题的能力。

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精神

导游带团时,往往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巨大压力,带有种种心理负担。如果导游人员不能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化解和分散压力,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并带来严重后果。导游服务是脑体高度结合的工作,所以,导游人员必须是一个身心健康的人。身体的强壮和生理上的健康能够满足导游服务工作对体力的要求;而心理健康更为重要。

3.涉外导游培养存在的问题

我国涉外导游培养方面目前存在诸多不足,涉外导游缺乏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一些小语种导游员更是供不应求,优秀的涉外导游人员人才更是匮乏。目前的涉外导游培养模式效率不高,其培养的外语导游数量少,不能够满足我国入境旅游发展的需要;外语导游整体素质不高,与旅游企业的实际要求有一定差距。总体而言,我国涉外导游人才市场的供求关系失衡,需要进一步调节。涉外导游人才培养专业化程度低;涉外导游人才培养成本高,教学经费不足,质量难以保证;高校的专业课程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待提升。

4.高职涉外导游能力培养模式

第一、高职涉外导游能力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高职涉外导游需要培养学生的技能有外语表达能力和带团技能。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是高职涉外导游培养的的主体。在课程设置上,要针对学生的知识储备,来开设针对学生需要的课程设置。我们在课程设置中不能有贪多心态,这种“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方式,不适应旅游业发展要求高技能外语导游的要求。在英语的学习上,要更加注重所学习的应用性和技能性,我们培养的学生是需要有好的英文表达,不是只是考高分的英语应试者。带团技能需要学生能做到综合素质高的技能性人才,而非“复合型”或“管理型”人才。

第二、建立以外语为主干,和不同知识模块和各种涉外导游服务技能为枝杈的“双T型”树状课程结构体系。课程设置应围绕培养“技能型”人才得培养目标,以外语为核心,同时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综合素质培养和导游服务技能的训练,形成“双T”课程结构体系。所谓“双T”结构,是一种树状课程结构,第一个T,代表英语单词“TRUNK”,意思是主干,第二个T,代表单词“TREE”,意思是树木。以外语为主干,以不同知识模块和服务技能为分枝,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课程设置要具有体系性,要让所设置的课程保证学生的长期发展,课程设置要关注对学生再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技能。

上一篇:做足人才工作 服务运城经济社会发展 下一篇:台风中的生死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