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都走光了”折射出的乡村教育困境

时间:2022-09-29 09:43:29

“学生都走光了”折射出的乡村教育困境

乡村小学,一度孕育了大量英才,在国人心中留下了美好而温情的记忆。然而,近年来,薄弱乡村小学生存日渐艰难,甚至难以为继。城市对乡村教育资源的“倒吸”,薄弱乡村学校“苦不堪言”,偏远地区学生上学日益困难,加剧了乡土文化断裂,出现了农民负担加重、学生辍学等现象,导致了乡村教育的衰败及乡村的衰败。相比教师,弱校的生源流失更加严重,甚至有些弱校的学生几乎跑光了,不得不进行“撤点并校”。“大树底下不长草”,不得已的“撤点并校”,也未能挽救日渐消沉的乡村教育,乡村小学“减员潮”正加速席卷全国。

农村人力资本的流出,主要源于利益差别,处于弱势产业地位的农业使得农村劳动力纷纷远离。据报道,随着城镇化车轮的滚滚向前,随着大批农村人拖家带口义无反顾地进城,在不少地方,出现了“城拥挤、乡薄弱、村空壳”的校园新现象。我国城乡基础教育发展的失衡,可以从各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两方面来讨论:一是因为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相当大,直接影响了各地的财政收支能力,致使各地财政对农村基础教育服务的能力差距较大;二是中央和省级政府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支付的力度上差别较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总量和结构都存在较大差别,不能有效弥补欠发达地区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所出现的资金缺口。对于一个存在城乡二元结构,农村人口占主体的国家而言,要让乡村教育摆脱困境,政府部门还需积极作为,从人财物等多个方面增强乡村教育的吸引力。近年来,多地都在积极推进乡村教育发展,给乡村教育送上政策礼包,让人心头为之一振,也让乡村教育的未来充满希望。

需要指出的是,要在根本上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绝非朝夕之功便见成效,而是需要从政策和评价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建立教育资源配置的平衡机制,加大教育的财政投入,政府承担更多的教育责任,选择“无差别教育”目标,推行标准化学校建设。在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薄弱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性改善、总体发展水平不高、结构不尽合理、城乡之间发展不均衡的现实面前,要解决“钱从哪里来”、“事情谁来做”以及“事情怎么做”这些核心问题,应当在加大国家对农村基础教育财政投入的同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现代技术条件,将政府、市场和技术的力量结合起来,真正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均衡、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对低年级数学备课的几点认识 下一篇:班主任应做学生的知心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