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应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时间:2022-09-15 07:02:48

班主任应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关键词】 班主任;朋友;人格;情感;心理;安全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6―0037―01

新课程背景下要求班主任应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班主任应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班主任应放下师者的架子,摒弃绝对权威的形象,用爱的情感、平等的视觉、交友的心态来对待学生,用真挚的情感和深厚的爱心跟学生做知心朋友,与学生实现心灵的沟通,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个性,激励学生的情感,疏导学生的心理,关心学生的安全与生活。真正做到与学生同喜同悲,同甘共苦,这样才能与学生心连心,做好知心朋友。

一、尊重学生的人格

新课改要求班主任首先应该是学生精神的关怀者,班主任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人格的发展是素质发展的根本,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也就意味着抓住了素质教育的根本。我认为,班主任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自己尊重学生,抛弃以往权威者的角色,跟学生平等相处,互相尊重,以平等对话方式友好沟通;二是引导同事、家长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人格受到了尊重,学生全面发展的自信心就足了。

二、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

新课改要求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班主任是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组织者,著名教育家朱小曼认为: 班主任管理的最大效率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性的展开。班主任的水准越高,他班上的学生个性就越来越丰富地展开。由此可见,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班主任要放弃“控制”的观念,对“犯错”、“越轨”、的学生细加分析,找出原因,对里面“合理”因素给予客观地公正的“肯定”,防止用诸多清规戒律数落学生,更不能念“紧箍咒”,要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三、激励学生的情感

教育学、心理学专家认为:体验到积极情感(如成功、快乐、满意等)的学生,往往对学习、生活充满兴趣,并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反之,经常体验到消极情感(如失败、痛苦、失望等)的学生,往往成为所谓“不求上进”的后进生、学困生。由此看来,新课改下的班主任,应该把激励学生的积极情感当作一件大事来做。班主任通过形式多样的激励方式方法,让学生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学习的快乐,给学生心理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鼓励,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探究热情更加高涨,让学生尝试到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的喜悦。

四、疏导学生的心理

在新课改过程中,班主任必须意识到心理健康是学生心理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帮助学生调节好心理,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班主任应及时充电,学习心理学知识,密切关注学生生活,及时感受到学生的心理变化,找到问题的根源,按心理学规律办事,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在独生子女多、社会竞争激烈、学习生活压力大的今天,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心理问题在学生身上存在着。班主任应善于借助于学校的一切设施和一系列活动,普及心理知识,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测试和心理训练,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建立心理辅导室,如通过电话咨询、面对面咨询、群体咨询等方式与学生沟通,进行心理辅导和疏通,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达到塑造健全人格和培养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目的。

五、关注学生的安全和生活

作为一个班主任,要时刻把学生的安全放到第一位,关心他们的生活。去年,学校宿舍还没有建起来,边远山区的学生远离父母,寄宿在学校附近的农户家里,政教处组织各班班主任,不辞劳苦,利用几个晚上的时间,把所有住在农户家里的学生走访了一遍,查看住宿环境是否安全。让他们防煤烟、防触电、开窗透气,问寒问暖,使学生深受感动,迎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好评。

素质教育要求新课改下班主任应是学生精神的关怀者,人格的守护者,学生个性的关注者,学生情感的激励者,学生心理的疏导者,健康、安全的保护者……仅仅以上这些还不够,还需要我们广大班主任工作者不断积极实践、探索,才能在素质教育的春天里、在学生的人生花季里,与学生同呼吸、共命运。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才无愧于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上一篇:“学生都走光了”折射出的乡村教育困境 下一篇:撑起“教”与“学”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