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构建农林类专业“未来场长(经理)”一体化教学模式探析

时间:2022-09-29 06:06:02

校企合作构建农林类专业“未来场长(经理)”一体化教学模式探析

摘要 以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农林类专业订单式“未来场长(经理)”创业班为例,针对农林类高职院校校企一体化培养“未来场长(经理)”的要求,结合“创业导向―岗位轮动”的基本思路和“以创业带动就业”的主旨导向,探究了校企合作一体化的教学运作模式在高职创业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从而为高职教育深化校企合作和提升人才培养品质提供借鉴。

关键词 校企合作;一体化教学模式;高职;农林类专业;“未来场长(经理)”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9-0292-02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社会各界都在为就业开辟新的方式和途径,以缓和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福建省人社厅等12个部门印发了《福建省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实施意见》,计划从2014年12月到2017年,引领3万大学生实现创业;同时,每年为1 000名创业大学生提供孵化服务,并要求各高校必须开设创业相关类课程。笔者从2007年开始研究农林类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施,先后在全国6所农业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一体化订单式“未来场长(经理)”创业班,为企业输送了具备创业精神和专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为解决学生就业寻找新的突破口,为校企合作找到了新的结合点,提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在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综合试验项目农林类专业“创业导向―岗位轮动”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并构建了以“未来场长(经理)”为培养目标的高职创业型人才校企合作一体化教学运作模式。

1 校企合作一体化教学运作模式的主要内容

针对当前特定的“创业时代”和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双重背景,开展“未来场长(经理)”创业班,增强学生参与竞争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对于农林类高职大学生来说,创业班帮助他们在技能方面、综合素质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笔者在总结“创业导向―岗位轮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基础上,提出并构建了以“未来场长(经理)”为培养目标、以“创业导向―岗位轮动”为基本思路、以“创业带动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创业型人才一体化的教学运作模式,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1.1 一体化教学模式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依托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项目,不断深化农林类专业“就业导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农林类专业特点,开展“创业教育、创业实训”,创新形成高职创业型人才一体化教学运作模式。先后与福建丰泽农牧饲料有限公司、河北威远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福建华龙饲料集团、正大集团、大北农集团等公司合作创办了“未来场长(经理)”创业班,实行订单式培养。这一模式实现了校企双方相对稳定的契约关系,互惠互利、优势互补。一体化实施过程中,以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实训过程的组织实施,到学生学习、实训成绩的评定,校企共同参与各环节全过程,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升了就业竞争力。

“未来场长(经理)”创业班全面提升了农林类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实现了生产、教学、科研三者的有机结合,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在校学习的职业针对性问题、技术应用性问题以及就业问题,提升了农林类专业的就业率、就业质量和品质。

该模式把教学课堂搬进企业,在生产活动中发现理论知识存在的形式、运用的方法,围绕生产活动开展有针对性的理论教学;利用在企业顶岗实训的机会,给学生创造了较好的动手操作环境,摆脱以往“在黑板上种田、养猪”的思维,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动力,激发学生对专业理论认知的兴趣,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同时,通过在企业实践锻炼,践行项目课程与生产性实训有机结合,学生参加生产实训,自觉地实施项目课程教学,通过工作任务描述、教师操作演示、学生动手制作和师生总结评价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场中校”为学生安排10多不同工种岗位进行锻炼,并定期进行轮换。每个岗位均有相应的技术员、班组长“传、帮、带”。在“教师工作站”,教师坚持下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和指导,并有计划地安排技能技术项目,实现了“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教师协助完成学习”。学生理论知识、技术基本功成绩明显优于其他在校生。

1.2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重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1.2.1 理论课程体系。按照学生知识、技能、认知规律的形成过程,进行课程的解构与重构,将行动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17个学习领域课程,以面向创办农牧企业和就业于大中型农林类企业、饲料生产企业、动物医院、乡镇兽医站等单位,能熟练掌握畜禽养殖、动物疾病防治、动物检疫和创办畜牧企业等专业技能,构建了基本素质模块、创业实务模块、专业基础模块、畜牧生产模块、动物疫病防控模块等5个专业模块为核心的理论课程体系。

1.2.2 实践教学体系。根据毕业生就业岗位群及其核心能力,构建以专业技能为中心、生产流程为导向、真实工作任务为主要内容,融“教、学、做”于一体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体系。将学生岗位训练与综合训练、实践训练和技能鉴定、生产模拟与专业实战有机结合,按照职业能力和素质的标准,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立工学交替的循环式“未来场长(经理)”创业型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创业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团队合作、协调沟通、组织指挥、计划控制、演讲表达、市场预测、营销等能力。1.2.3 学习情境设计。根据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要求,对学生就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进行三维度综合分析,将工作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环境六要素融合于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等6个工作步骤,按照完整思维分解学习领域为主题的学习单元。设计每门课程的母情境与子情境,明确情境教学目标、考核标准、评价办法等[1-2]。

上一篇:新美洲星在提高农作物抗性和质量方面的作用 下一篇:蝴蝶兰茎尖脱毒再生体系建立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