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有效性教学评价运用之谈

时间:2022-09-29 03:51:15

初中英语有效性教学评价运用之谈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认为,关注学生的语言学习心理发展需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模式尤其是形成性评价模式来综合评价学生,帮助学生形成语言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关注评价的有效性,能够在更好激活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基础上,培养学生高度的语言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反思和综合运用能力,满足学习发展需要。

一、因材激励评价,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要

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是客观存在的。在教学中,按照学生的语言学习基础来制定适宜的教学目标,不仅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需要,更是有效提高学习能力的需要。根据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激励评价方式,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动力,增强学习激情。

依据学生的学习发展差异,鼓励学生在各自最近发展区域内不断发展,能够有效激活学习信心和动力。教师可在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掌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设定相应的学习目标。通过这样的设计来了解学生学习的“发展性”和“内生性”,让学生能够在发展中不断提升学习能力水平。通过这样的激励,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发现自身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地位、价值及意义,从而增强课程学习的实效性。

对不同学习层次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应以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为重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Fun with English》(下同)8A Unit 1 Friend的“Reading Best friend”教学中,可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激励评价方式进行教学引导。首先,可评价学生对阅读主题大意的掌握理解情况,通过简单的课文内容填充、单词理解识记等方式进行评价。其次,通过课堂问答交流形式来了解学生语言知识和语法功能掌握情况,可设计一些题目让师生互相对话交流,如:①Which one do you like to play with best?②What’s the character about your good friend?③ Why do you like to play with your good friend?通过这样的交流形式来评价学生的文本知识掌握情况。最后,可要求学生就“My best friend”进行书面表达,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教学评价中,应该始终围绕激励促进作用来深化教学过程。

二、诱导成功评价,增强学生语言学习体验

课堂教学是学生理解和接受语言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拓宽语言知识视野的载体。对学生课堂学习综合情况进行诱导成功评价,更能够增强学生学习体验。这样的方式也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

对教学过程的诱导评价,应该注意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作用。在诱导评价过程中,可对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体验过程、学习情感态度、综合运用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注重对学生语言知识接受过程的引导激励评价,以促进学生语言学习认知思维和体验过程的深化理解。

以这样的方式进行诱导成功评价,更是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的有效手段。在《牛津初中英语》7A Unit 1 This is me!的“Reading Welcome to Beijing Sunshine Secondary School”教学中,可对学生就“What’s the character of Beijing Sunshine Secondary School?”和“Why do we like our school?”的学习理解情况进行诱导评价,以帮助学生发现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三、引导反思评价,培养学生多元学习策略

培养学生综合学习反思运用能力也是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思需要一定的激励,以此来帮助学生更为有效地升华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主观能动性。通过对课程教学过程和方法的总结反思来评价学生,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多样化语言学习策略。

在评价过程中,可根据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表现以及知识掌握程度,注重对“学习情感”“知识理解”“综合运用”等方面的多样化评价。学生在多样化的评价中,不仅能够发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能够接受评价过程,更能够体现激励性。教师可运用激励引导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通过这样的反思激励来推动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自觉转化生成运用能力。在激励引导的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习惯、运用能力等进行综合引导评价,以此来培养发展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有效性教学评价方式运用应该围绕“主体性”“激励性”和“发展性”要求,注重学生能力提升和学习思维习惯的培养。借助激励评价引导的方式来增强学生语言学习的内驱动力,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丰县王沟中学)

上一篇:数学课堂的“趣、实、细、育” 下一篇:浅谈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