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批判性思维研究及其启示

时间:2022-09-29 03:34:17

美国批判性思维研究及其启示

摘要:批判性思维受到美国教育界、心理学界、哲学界以及语言学界的共同关注。近年来,美国大学对批判性思维进行了大量研究,现已开发了许多测量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量具,使创新人才培养落到实处。这让我们反思大学的育人使命以及中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问题。大学应该树立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人才和未来人才的理念,建设批判性思维大学教学文化,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能够批判地思考和分析问题、寻找解决办法并承担社会责任的人格健全的公民。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量具;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31(2012)0601540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人才培养。在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和人才需求多样化时代背景下,中国大学应该怎样培养人才,才能满足社会需求,推动社会的变革和发展?2010年5月在南京召开的题为“提高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Richard Levin)和牛津大学校长安德鲁·汉密尔顿(Andrew Hamilton)认为中国大学最缺乏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中国需要敢挑战权威的学生。

中国大学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人才?美国对批判性思维及其量具的研究,或许能给中国大学培养创新才人带来一定的启示。

一、美国批判性思维及其量具的研究

(一)批判性思维内涵的研究

“critical thinking”这一术语在西方国家被广泛使用,在中国被翻译为“批判性思维”。“批判的”(critical)源于希腊文的两个词:kriticos(意思是“提问、理解、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和kriterion(意思是“标准”)。从该术语词源上看,批判性思维是基于恰当的评估标准的有辨识能力的判断。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的批判性思维定义,以下是美国主要学者和专家对批判性思维内涵的界定。

批判性思维概念最早由被称为批判性思维之父的美国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提出。1941年,美国学者格拉泽(Edward Glaser)提出:“批判性思维是态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体,一个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必须有质疑的态度、逻辑推理知识以及分析、综合和评价的认知技能。”1987年,美国批判性思维权威人士恩尼斯(Robert Ennis)指出:“批判性思维就是指在确定相信什么或者做什么时所进行的合理而成熟的思考。”1987年,美国批判性思维研究中心主任保罗

(Richard Paul)称:“批判性思维是积极地、熟练地、灵巧地应用、分析、综合或评估由观察、实验、推理所获得的信息,并用其指导信念和行动。”1990年,美国哲学协会(American Philosophy Association)认为:“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包括情感倾向(批判精神)与认知技能(批判技能)两个部分。”1990年,46位美国和加拿大专家共同发表的《批判性思维:一份专家一致同意的关于教育评估的目标和指示的声明》中指出批判性思维的核心为:解释、分析、评价、推论、说明和自我调节。

(二)批判性思维教学研究

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家对美国高等教育调查和反思,发现美国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能力较低,于是开展了批判性思维运动。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把批判性思维作为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1991年美国《国家教育目标报告》(The National Education Goals Report)要求各类学校“应培养大量的具有较高批判性思维能力、能有效交流、会解决问题的学生”,并将培养学生对学术领域和现实生活问题的批判性思考能力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目前,美国超过千所高校开设了批判性思维课程,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多达数百种。美国还成立了批判性思维研究学会,并每年定期举行一次国际批判性思维学术研讨会。

(三)批判性思维量具的研究

为了测量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目前美国开发的批判性思维量具较多。美国学者研制的“华生-格拉泽批判性思维能力评价表”(Watson-Glaser Critical Thinking Appraisal)具有等值的A、B两卷,包括推理、假设、演绎、解释和评价5个方面的批判性技能的测试,得分越高,说明受试者批判性思维的认知技能就越强。美国的德尔菲项目(Delphi Project)研究小组开发了“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能力测评表”(California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Test),它以美国哲学学会1990年形成的批判性思维理论来设计,主要测试大学生和成年人熟悉的话题,不需要受试者具有特定的学科知识。德尔菲项目研究小组还开发了“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倾向问卷”(California 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Inventory),主要用来测量寻找真相、开放思维、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7个维度的批判性思维人格倾向。美国学者研制的“恩尼斯-威尔批判性思维测量表”(Ennis-Weir Critical Thinking Essay Test)主要检测学生的反思和开放性思维能力。

二、美国批判性思维研究的启示

美国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不仅开发了20多种可以测试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量具,还催生了以

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为目标的课程。2007年以来,哈佛大学最新设置的包含美学和诠释、文化和信仰、经验的推理、伦理的推理、生命系统科学、物理世界科学、世界各社会、世界中的美国等8大领域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都充分体现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对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产生了重大影响,使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成为各门学科的教学目标之一。批判性思维已经成为美国大学的核心教育理念,培养了学生“如何思考”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使美国的创新人才培养落到了实处。那么,中国大学应该怎样培养人才?

(一)树立批判性思维教育理念

在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耶鲁大学、牛津大学等多位大学校长称,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中国学生最缺乏的。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校长迈克尔-斯宾塞(Michael Spence)在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改造我们的大学”里谈到:“大学培养的不仅是毕业生,更是公民。大学要培养一个公民解决问题时所需要的核心技能和批判性思维。”

美国的科学哲学家卡尔· 波普尔在20世纪中后期就从哲学的角度强调过批判性思维在科学创新中的重要地位,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打开科学创新之门的钥匙。波普尔认为,科学精神就是批判,就是不断旧理论,不断做出新发现。

中国大学教育一贯强调传授知识和积累知识,但是知识的积累不一定会导致创新。中国的大学生习惯问“正确答案”,他们的思维方式是“非对即错、非此即彼”,这种思维方式难以让他们创新。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所学知识越来越多,获取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能力却明显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并存在弱化趋势。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学生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换句话说,我们的教育培养了足够多的能熟练操作机器的人,但能改进旧机器和发明新机器的人却很少。要创新,就要突破思维定势,而批判性思维是突破思维定势的关键,批判性思维重在“破”,而创造性思维重在“立”。要创造,就要求学生善于从所谓的“定论”、“真理”中发现不合理之处,学会提出新问题、“有根据的判断”、大胆地想象,探索和发现解决的方法。从一定程度上说,开发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就是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因此,中国大学应该树立批判性思维教育理念,把批判性思维作为大学教育的目标之一。

(二)倡导研讨、对话性的教学模式

温总理曾指出:“一所好的大学,在于有自己的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耶鲁大学校长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指出: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不会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大学教师的主要工作应该是教会学生如何独立思考,让其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斯坦福大学校长在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指出:中国大学的授课以讲座式为主,而小组讨论的方式很少,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能力培养。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要求学生必须自己进行立论和辩论。美国的大学经常要求学生进行一些互动式的讨论,让学生学会挑战彼此。

钟启泉教授将中国的课堂教学模式称之为“记忆型教学文化”。他认为在这种文化中,教师的作用是向学生传递信息,学生的作用是接受存储信息,并且按照这种信息行动。这种文化环境培养的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倾向,而不是积极地探寻和评价信息。在传统的教学情景下,教学活动变成了教师的活动,讲台成了教师的舞台。而学生则变成了容器,变成了由教师灌输的储存器,教师越是往容器里灌得彻底,就越是好教师,学生越是温顺地让自己被灌输,就越是好学生。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批判性精神的培养,这或许是中国大学与国外大学的差距。因此教师应该采取研讨、互动式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地思考问题,大胆提问、敢于质疑、挑战彼此、挑战教师。大学还应该建设以训练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促进批判性思维培养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通过学科知识教学,潜移默化地提升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树立培养未来人才的意识

在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耶鲁大学校长认为:我们最高端、最优秀的大学不仅是培训一些以后能够找到好工作、具有某种技能的人,而是要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而非常狭隘的职业教育是不足以迎接未来挑战的。斯坦福大学校长指出:本科教育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得一份工作,而是让他们在未来的20年到30年中,获得整个人生的基础。美国学者保罗和埃尔德在《思考的力量:批判性思考成就卓越人生》一书中指出:“拥有了能控制自己思想、经常自我反省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就能逐渐决定我们工作、生活的质量,乃至决定我们最为重要的生存。”因此,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中国大学应该倡导批判精神,培养大学生批判性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精神气质以及生活态度,提高他们在这个“信息超载”时代的生存能力和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

(四)推进大学能力型考试

耶鲁大学校长指出:现在美国一流大学的考试,一般来说不会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一些事实,而是让他们去分析和解决以前从来没有碰到过的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因此,考试不仅是考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要考查批判性思维能力。考试的目的是要鼓励学生成为更加主动的研究者、挑战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和倾听者;促进学生提高分析能力、思辩能力,帮助他们成为独立思考、自我监控、自我激励、不断创新的自主学习者。考试是大学培养和选拔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能力型考试来推动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精神和批判气质的培养。

(五)建设批判性思维大学教学文化

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精神和灵魂,是其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创新人才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而批判性思维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基础,要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就要建设“批判性思维”大学教学文化,发挥其导向性和示范性,陶冶大学生的心灵。要建设“批判性思维”教学文化,就要让大学生全方位地体验批判性思维精神。

第一,参照哈佛大学,开设充分体现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通识教育课程。第二,批判性思维应成为大学教育各门学科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将批判性思维融入到各门学科的教学中,通过学科知识教学,潜移默化地提升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第三,通过类似“论辩与批判性”演讲、论坛、工作坊以及网站等方式将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渗透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第四,建立“批判性思维训练团队”。即通过网络以社团的形式,老师与学生等共同构成学习和研究的团队,形成以大学生为主体、以批判精神和批判技能的培养为目标的学习群体。成员之间分享彼此的学习经验和资源;交流讨论彼此的情感和体验;质疑挑战彼此的观念、成果;协作完成各种学习任务。这些方法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批判性思维氛围,不仅能促进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还有助于帮助他们树立创新意识、培养领导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等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的质疑与否定性思维技能和方法、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推动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精神和气质的培养,使学生逐渐形成终生受益的批判性思维方法、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体系。

三、结语

尊师重道是中国悠久的传统,学生崇尚权威,完全相信老师的观点。但是在这种迷信权威的氛围下,学生很难创新。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长期努力。中国大学不妨借鉴美国的经验,营造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构建中国大学生批判性思维量具来加强批判性思维培养,建设“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文化和研究文化,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一大批具有丰富知识、能够批判地思考和分析问题、知道如何探索宇宙的奥秘、寻找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并承担社会责任的人格健全的公民。

参考文献:

GLASER E. An experi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critical thinking [M].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1941.

ENNIS R H. Taxonomy of 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s and abilities[M]// BARON J, STERNBERG R. Teaching thinking skills: theory and practice. New York: W.H. Freeman. 1987: 9-26.

PAUL R. Dialogical thinking: critical thought essential to the acquisition of rational knowledge and passions[M]// BARON J, STERNBERG R. Teaching thinking skills: theory and practice, New York: W. H. Freeman, 1987:127-148.

American Philosophy Association. The delphi peport executive summary: research findings and recommendations prepared for the committee on precollege philosophy [D]. ER I C Doc. No. ED 315423, 1990.

National Education Goals Panel. The national education goals report [M]. Washington, DC: U. S. Government Print ion office, 1991.

缪四平.美国批判性思维运动对大学素质教育的启发[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 (3): 99-105.

WATSON G, GLASER E. Critical thinking appraisal [M].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Inc, 1980.

FACIONE P. California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test [M]. Millbrae CA: The California Academic Press, 1990.

ENNIS R, WEIR E. The ennisweir critical thinking essay test [M]. California: Midwest Publications, 1985.

钟启泉.批判性思维及其教学[J].全球教育展望,2002 (1):34-38.

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顾建新,赵友华,何曙荣,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4 - 26.

理查德·保罗,琳达·埃尔德.思考的力量:批判性思考成就卓越人生[M].丁薇,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7-19.

上一篇:中国高校人文社科学报的不均衡发展 下一篇:新生企业创业行为与过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