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困惑及对策

时间:2022-09-29 03:26:24

高职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困惑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高职院校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输送了大量高职毕业生,根据毕业生跟踪调查和企业信息反馈,他们的动手能力、吃苦耐劳精神深受社会与企业欢迎。但是,高职学生在适应社会环境和复杂人际关系中往往存在诸多心理困惑,严重阻碍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者根据多年从事高职学生心理咨询和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践,概述了高职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主要心理困惑,分析了产生原因,并提出应对办法。

关键词:高职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困惑;对策

一、高职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困惑及表现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互动,是构成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是人们获得信息、交流思想、建立感情和满足心理需求的重要途径。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在实习期间、就业岗位和社会工作中,建立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他们精神愉快、情绪饱满、充满信心,减少他们在一线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中存在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特别是对个人生活与职业发展,乃至整个企业的经济发展都至关重要。但是,高职学生存在诸多人际交往心理困惑。

在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中,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毕业生的专业水平能适应岗位要求,但在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方面有所欠缺。根据在鄂东南几所职业院校的学生人际关系调研报告,以及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来访者咨询和网上心理咨询来看,高职学生存在的心理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自卑心理

高职学生进校时大多数认为自己高考成绩不理想,很长时间沉浸在失败与懊恼负性情绪之中,觉得自己不是学习考试的那块料,看到的都是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家人和同学熟人面前抬不起头,不愿意与人交流;到校后,在言谈举止方面表现出过当防备心理或者我行我素,不主动与同学老师交往,在课堂上不敢表达自己观点,在生活中不主动接触他人,极力回避集体活动。根据调研情况来看,敢于参加学校举办的演讲比赛的人数不到10%,害怕上台讲话的占60%,与人交往不主动说第一句话占70%,害怕别人不理睬占90%。

2.孤独心理

由于在高中期间,大多数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受到学校老师的鼓励与关注极少,有的因为自然环境或成长过程中爱的缺失等影响,许多学生封闭自我,乐于独处,即使是集体活动,也是形式上的参与,不流露真实想法,不开放自我,不谈个人观点。堵塞信息渠道,缺少感情交流,时常感觉孤立无援。

3.偏执心理

有的高职学生从中学阶段就形成固执己见的性格,仅凭自己主观想法看待事物,听不进他人意见,缺少客观的态度,从不自我反省,固执,偏狭,常常认为周围没有合得来的同学,对他人行为和观点认为不可思议。

4.依赖心理

有的高职学生家庭教育过分专制,或者长期与隔代的爷爷奶奶生活,从小依赖家人,在遇到困难时毫无办法。许多学生如在穿着打扮、交友恋爱、选择专业、职业资格考证和就业等问题上,人云亦云,追赶潮流,没有主见。

5.逆反心理

高职学生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高中期间就不遵守规则,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不尊重权威,不愿意与他人持共同意见,张扬个性,异常反叛,希望自己与众不同而得到心理上的极大满足。

6.嫉妒心理

部分学生对同龄、同地位、同性之间同学常生嫉妒心。当别人取得学习、生活或工作上的成功,感觉内心如被刀割一般,或者对方遇到失利,就幸灾乐祸,甚至背后谣言,伤害对方。

7.自负心理

通常是外在形象较好,或者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当他某种能力超出一般同学,就会过分自尊,自以为是,看不起他人,一切行为都想得到别人称赞,否则倍感失落,实际上也是一种自卑心理的另一种表现。

二、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如果父母在孩子受教育时期没有身体力行教育其学会如何体贴、宽容和理解他人,如何处理好长幼关系和邻里关系,成年后就很难与人愉快相处。对于高职学生来说,特别是缺少亲情的家庭,或者留守儿童,或单亲家庭,或家族成员之间互相诋毁,很容易造成孩子形成孤独、反叛、偏执等心理,严重影响日后的人际交往。

2.学校教育

高职学生在高中学校期间学习成绩不突出,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与激励机会极少。中学阶段因为应试教育的压力,老师和学生都把主要精力放在繁重的学业上,把各类型的排名和考试分数作为学生的重要评价标准,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人际交往的礼节、礼貌等给予宽容与漠视态度。班级活动和社会活动时间尽可能减少,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非常单一。因此,出现诸多人际交往经验不足,知识匮乏。

3.个人性格

每个个体气质类型不一样,高职学生在童年早期就表现出活泼的或者安静的现象,但是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增加,知识面拓广,每人成长经历的不同,伙伴关系发展受阻,受教育方式和程度的不同,社会价值多元化的影响等,有的形成特殊人格或有缺陷人格特征,如偏执型人格,依赖性人格,而性格决定交往的方法和手段,也决定一个人是否受欢迎的程度。

4.社会因素

社会某些不良交际现象与行为,如:道德良心的缺失、唯利是图、不讲诚信等都会影响青少年健康人际观点的形成,很多学生渴望交往又害怕上当受骗,无法判断是非,很多学生心理处在渴望交往又恐惧交往之间,矛盾、茫然。

三、应对措施

英国新职业主义强调教育与训练要加强与产业的联系,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注重个人的发展。其提出了核心技能(key competencies)理论,即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核心技能包括至关重要的人际关系技能――人际交往、群组加工、问题解决、决策与计划,这些总称为“群组问题解决”。近年来,新职业主义引入我国职教界,其关键核心技能理论已成为当代职教改革中教学新理念。以就业为目标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学在改革中发生三大变化与扩展,一是教学场所从学校扩展到工厂,二是教学者从教师扩展到师傅,三是教学方式从个体学习扩展到团队合作,高职学生与同学、与师傅、与同事等的人际交往能力直接决定他们的职业能力。因此,提高高职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是摆在高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1.学习体验校园生活,内化形成正确的认知

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可通过各种途径、教育理念和班级社团活动,促进个人体验,改变错误观点,培养形成良好的性格。如,营造和谐健康、文化氛围浓厚的寝室环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搭建张扬个性、发现自我的平台;食堂餐厅文明行为和言语,教室和校园内文明着装和规范行为;社会实践活动和实习期间的与社会零距离接触,通过这些方法能潜移默化促使高职学生学会待人真诚热情、理解宽容,重视信息沟通和交流,加强个人道德和文明修养,树立人际交往正确理念。

2.制定阶段际计划,培养健康人格

高职学生个人可根据自身特点,合理安排学习与生活,注重人际交往活动,制定阶段际计划。高职院校尽管学制短,但是可以充分利用周末和课余时间,要积极主动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扩大交往面,主动为他人服务,消除内心不健康心态,在活动和工作中开阔视野、增长才干、锻炼能力,发现自我,完善自我,缓解人际交往压力,一步一步实现人际交往目标,逐步提升交际能力。

3.把握交际原则,学习交际技巧

高职学生不敢于、不重视、不善于交往,往往是因为心理困惑阻碍,能力和技巧出现问题。学生可通过选修人际交往心理学、成功心理学等课程掌握相关知识与能力,还可以汲取网络知识,如人际交往知识视频和讲座,各种人际交往书籍刊物。通过遵循真诚、互惠、沟通等原则,学习并掌握“见面、握手、电话、餐饮、着装、乘车、拜访接待”等基本社交礼仪,提高自信心。同时要掌握交谈技巧,特别是要学会做一个认真倾听的人和善于鼓励赞美他人的人。认真地“倾听”――令你察已知人,审时度势;由衷地“赞美”――帮你获取好感,赢得听众;“真诚”地表达――让你更具亲和力,得到信任;恰当地“设问”――使你掌握谈话的主动权,更有效地交流;巧妙地“幽默”――彰显你的智慧,谈笑间绕过沟通的暗礁。

4.勇于实践,自我反省

很多高职学生自尊心强,个性内向、偏执,不愿意听取他人对自己的意见,因此要么盲目交往要么拒绝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创造宽松的人际环境、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有重要作用。高职学生在实习期间与工人师傅和主管之间的关系处理,最能显示个人人格特点和人格魅力。要想能愉快工作学好技能,就必须主动积极地保持与周围人们的接触与联系,抓住重要时机如节假日与同事、与上司保持友好联络和交往,在同事生病或遇到困难要及时援助等,在平时工作中多做反思和请教,学会接受意见,学会自我接纳。

总之,对高职学生来说,人际交往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永远需要探索的重要人生课题,只有长期的学习实践,总结提升,才能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孔晓东.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6).

[2] 马树超,郭扬新.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非凡成就和经验[J].人大复印资料(职业技术教育),2009,(12).

[3] 余世维.有效沟通[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 刘晓新,毕爱萍.人际交往心理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上一篇:护生实习前进行强化训练的必要性与方法 下一篇:死刑犯在二审庭审中的心理分析及防控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