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有效课堂建构浅析

时间:2022-09-29 12:53:48

高中地理有效课堂建构浅析

【摘 要】文章从利用教案,合作互动学习、师生对话等方面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合作学习;有效性

在传统观念里,地理常被人们认为是“副课”,从学生到家长,都会对地理学科存在一些轻视。因此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将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去提高堂课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包括知识、过程、技能、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以发展。新课标下的地理课堂教学,要求广大地理教师以“有效教学”的理念为指导,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让学生能在短暂的课堂里有切实的收获。

一、利用教案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案要有准确的定位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学生开始时就知道教师期望他们做什么,那么他们便能更好地组织学习。”一份好的教案,需要有明确目标作为统领。目标可以分为教师“教”的目标和学生“学”的目标。通过明确的目标,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案要层次清晰、灵活适用

一节好的教案设计,就如优美的音乐旋律一般,节奏轻松明快、轻重得当。紧张时高潮迭起,迂回处凝聚心神。地理课堂中的信息经常呈现出多种方式,如文字资料、统计图形、景观照片、数据表格等,教师要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式中获得学习的自信。在每一节教案设计中需要反复思考的问题,教案的设计要做层次清晰、灵活多变,让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探究,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案要结合实际生活案例

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求教师在开发本教材资源的同时,还要求配合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如关于“地球的运动”这一章节,是高中地理课堂的重点与难点,我们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一定要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并进行课程资源的配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设计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测定。当地太阳能当地为充分采光计算楼间距离等探究性活动热水器仰角的调整,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收集资料并加以处理形成可供课堂教学使用的课程资源。这种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变枯燥为兴趣,变抽象为具体,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贴近学生生活理论联系实际和地理学习过程化的新理念,教学重点,难点的解决,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二、通过合作学习,提升教学效果

(一)发动广泛小组成员积极参与

在高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常常发现这种现象:有的学生无所事事,或者在干与小组活动无关的事,游离于小组活动之外。其主要原因是教师更多地关注小组活动的结果,而对小组活动的过程关注不够。这样,只要这个小组有一个人回答出了问题,整个小组就能过关,其他成员不参与也没关系,而完成任务的这个人往往由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充当他们主导课堂,甚至代替整个小组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非但没有发展,还剥夺了大多数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感悟、独立研究的机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发动小组成员广泛参与,把同学们引入主动学习上来,通过小组讨论,带动学习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与意识

在课堂合作讨论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由于大多数学生主动合作意识和技巧的欠缺,在随堂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当同学在说一个问题的时候,他没有用心倾听的习惯;不知如何有礼貌地评论或提问对别人的想法;不懂得如何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说服别人,只是简单地依靠提高自己的声音来吸引别人的注意;不知道如何总结出本组的观点;如遇到复杂的问题,更不知道该怎样分工,最后也不知该如何把每个人的成果让大家分享等等,这些行为都影响了合作学习顺利有效的开展,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不高。因此,必要培养学生主动合作意识和与人交往的技能,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三、开展师生对话,提升地理课堂的有效性

(一)建立平等师生关系,营造活跃课堂气氛

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进行师生对话的基础。就高中地理课堂而言,传统观念认为:地理老师就是真理的代言人、知识的拥有者,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被看作一种恩惠,学生理所当然地处于受支配的地位。营造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需要地理老师给予学生一个宽松的课堂环境。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开展师生对话,首先地理教师要积极创设一个学生乐于对话的氛围,使教师和学生沉浸于积极的对话状态。

(二)让学生参与评析,提高学生对话的积极性

在评析课中,教师应给予学生表述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允许学生对试题自我评价,从而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时间。学生可以采用多样的方式进行参与,如答问、质疑、讨论、批改、评析。这都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不仅能能使整个评析过程学生情绪亢奋,思维活跃,容易接受大量的地理知识及解题信息,而且可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水平和解题能力。

四、实施有效教学还需要积极的评价机制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因此,采用新课程标准下地理学习的评价方法,不但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任务是否完成和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而且还带有激励功能,能够带给学生精神上的满足,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有效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期望与要求,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和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2]李文.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J].地理教育,2006,(6)

[3]刘谆谆.在品味中获取真知――论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J].教学月刊,2011,(10)

上一篇:杂文应从小切口入手 下一篇:提高小学语文略读课教学效率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