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文化论文

时间:2022-09-29 11:12:18

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文化论文

1展现了高校网络创业文化的新魅力

移动互联网不仅为高校网络德育文化、教育文化的建设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样也给高校网络创业文化带来了新的契机。现阶段,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辟了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大学生创业培训和技能竞赛,在展示高校网络创业文化魅力的同时,也给大学生的就业、创业之路提供了一些新的思维。如目前很多莘莘学子利用自己对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掌握,开发新产品或在阿里巴巴、淘宝、京东商城等电商中开办店铺,进行创业。

2移动互联网对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发展的积极作用

2.1监管不到位,网络信息质量受质疑。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近年来高校网络文化中不良信息变得手段多样、形式复杂,其中不乏很多违反法律、违反道德的不良信息。如、色情、暴力等低俗信息;、犯罪等技能教唆信息;、违禁药品、刀具枪械、监听器、假证件等管制品买卖信息;虚假股票、信用卡、等诈骗信息,以及网络销赃等多方面内容。在国内很多大学的贴吧中,充斥着有害的、虚假的信息,而上述信息大多通过学生的智能手机。2013年11月份,百度贴吧曾做过一项《关于高校贴吧平台信息质量》的调查,数据显示:54.33%的高校贴吧信息都是“我今天做了什么”、“我好无聊,求交友”之类的无意义、无利用价值的信息,学生个人的琐事占据了贴吧信息的80%以上。因此,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实施有效的监管措施,让校园网络文化平台上的信息变得更为有价值,成为了当前高校管理者应着手解决的问题。

2.2学生沉迷网络,校园学习风气养成受影响。相较于传统互联网应用软件,移动互联网平台下的智能手机客户端具有更强的便携性、即时性,这也给了大学生实现“无缝化”信息交流的空间,而这种交流甚至被引入了课堂之中。目前,在国内众多的高校中,大学生上课扎堆玩微博、看小说、玩游戏,已不再是新闻,而由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具有体积小、携带方便等特性,这给教师的监管也带来了较大的难度。长此以往,学生沉迷移动互联网络,严重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氛围、教学质量,不利于校园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也给高校移动互联网络文化的建设带来了负面影响。

3优化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发展的对策

3.1加强信息质量把关,提升高校网络文化品质。为使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文化的信息质量得到优化,提升高校网络文化的品质,各级高校应加大对高校网络贴吧、微博平台、微信公众号等移动互联网宣传平台信息质量的过滤,不断净化高校移动互联网平台空间,确保正能量信息得到有效传播。

3.1.1加强监管。各级高校应组建专门的移动互联网平台信息监管机构,通过革新技术手段,实施网络信息过滤等措施,加强对校园移动互联网平台上虚假信息、无聊信息的管控和删选,一旦发现网络平台上出现了虚假的信息,应予以及时删除。如信息已经得到广泛传播,则应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及时辟谣,使师生的舆论导向朝正面的方向发展。同时,对于恶意制造、宣传虚假网络信息的人应给予一定的处罚,保证网络信息传播的可信性。

3.1.2提升素养。广大师生也提升自身识别虚假信息的能力,不在校园移动互联网信息平台上散布、传播、转发虚假网络信息,对于未经确实的信息不予关注、不予转载。此外,高校领导层人物也应发挥移动互联网平台信息的引导效应,对于未经证实的消息也不要转发,避免以讹传讹。

3.2实施正确引导,发挥移动互联网的正面效应。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个人手机实现了智能化、便携化,这使得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得更为虚拟、高效。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对国内高校课堂的教学质量、学习风气和校园网络文化氛围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小学生上课费嘴,初中生上课费笔、高中生上课费脑、大学生上课费流量”,虽属调侃,但也是我国大多数高校中,大学生上课的普遍状况,为使上述现状得到根本改善,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对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正面效应,各级高校管理者应本着“正确引导,严格管理”的思想,采取一些措施。

3.2.1正确引导。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辅导员应加强对学生移动互联网使用的正确引导,告诫他们“移动互联网虽好,使用应看场合”,从思想上扭转他们沉迷网络、上课上网等不良的移动互联网使用习惯。同时,教师应多传授学生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技能,让他们对移动互联网的思想认识从“娱乐”转向“学习”,如此一来,发挥出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学习的正向促进效应。

3.2.2严格管理。为实现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文化,特别是教育文化的正面构建,各级高校应加强对学生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应用移动互联网的管理,构建“无手机课堂”“、无游戏课堂”。

4结束语

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管理者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应采取更为新颖的措施,实施更为有效的策略,多发挥移动互联网对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正面效应,摒弃移动互联网对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负面影响,从而使校园网络文化实现健康、可持续性的发展。

作者:黄丽 单位:鄂州职业大学

上一篇:互联网与农村网络文化论文 下一篇:传统文化教育之网络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