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生长痛

时间:2022-09-29 10:51:22

生长痛是很多小儿都经历过的一种情况,常见到什么程度呢?仅从小儿骨科门诊生长痛的就诊率来看,小儿骨科门诊病人数的1/3以上都是因为这种情况。生长痛现象早在1823年由Duchamp首先提出,由于常常发生在生长期,所以称之为“生长痛”。它是儿童时期特有的一种生理现象,好发于2岁?12岁的健康儿童。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双下肢间歇性疼痛,尤以胫骨、膝关节及其周边部位为重。典型的生长痛多发生在半夜,持续约数分钟至两小时后可自行缓解,疼痛程度较轻,间歇期无任何不适,不影响白天活动。

因为生长痛拥有典型的临床特点,2/3的儿童有反复双下肢间歇性疼痛,尤其以胫骨(小腿骨头)、膝关节及周边部位较重。所谓的间歇性指有一定的周期性,各个报道不尽相同,周期为几天至几个月不等,而一些严重的病例可能每天都会发生。有一份包括44例患儿在内的调查发现,43%的患儿会在1周左右发生一次。生长痛的发生时间通常在傍晚或夜间,这样的规律严重影响儿童的睡眠质量,导致他们出现夜惊、夜醒、早醒、日间嗜睡等情况。最为特殊是,生长痛持续时间从几分钟至几小时不等,却在次日清醒后不再疼痛。所以,如果不是考虑到可能存在感染、恶性肿瘤等因素,通常不会对这类患儿行过多的检查,比如做X线、各种采血之类的。

家长需要理解的一种情况是,当医生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有必要做一些辅助检查,最后却发现X线和血钙、血磷、血碱性磷酸酶、风湿因子等检查没有异常,诊断仍为生长痛时,要相信医生专业的判断。至于作为家长如何判定这些检查是否必要合理,这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的。简单说,积极配合医生的建议处置,仍是目前医疗环境下的上上之策。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生长痛呢?如在门诊遇到这样的问题,医生通常会说,不好讲,挺复杂。这不是医生敷衍,而是确实不太容易三言两语说清楚。生长痛这个概念虽然已提出近200年,但对于其病因的阐释,却仍难以让人满意。关于生长痛有一些假说,在此不妨与好奇的家长分享一下。

传统的观点认为,生长痛的原因主要跟姿势、活动强度、心理因素和生长速度等有关。

解剖学的观点认为,由于姿势的不正确导致了生长痛的发生,并且部分患儿确实也通过改变姿势而缓解了其疼痛,这种观点有一些小样本的随机实验证据支持。有人发现扁平足伴膝外翻也可以成为部分生长痛儿童的发病原因。但也有相反的证据,有学者在180例儿童的随机对照实验中发现,足的姿势和生长痛并不相关。

还有这样的现象,家长诉说孩子的生长痛在增加身体活动、锻炼以后会更加明显。因此有观点认为这跟疲劳和大量运动后代谢产物在肌肉系统中堆积有关,推论生长痛与过度活动密切相关。但针对儿童的这项研究尚无结论,更没有生长痛与过度运动相关的确切证据。也就是说,生长痛与运动有没有关系这事不好说。

这也不确切,那也没准儿,那这种病咋治疗呢?还真没太好的治法。临床常见的医嘱也无非就是适当休息,也有给开大量钙片的。那么生长痛的孩子补钙有没有用呢?答案仍然是不确定的。因为关于生长痛与钙、磷、碱性磷酸酶的关系,目前仍存在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生长痛与血钙、血磷的水平没有关系,在对某学校2837名中小学生的普查中,符合生长痛诊断的所有患儿血钙、血磷水平都在正常范围。但也有部分学者的研究提示儿童生长痛的发生与钙的缺乏有一定关系,可能是由于小儿骨骼发育,神经肌肉紧张而导致牵扯性疼痛。另外,钙对神经兴奋有抑制作用,缺钙可以使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从而引起肌肉疼痛或肌肉痉挛等。

上一篇:久咳不去,吃点款冬旋覆膏 下一篇:探寻丝绸之路东段北线古道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