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学生班主任的情感投入

时间:2022-09-29 09:14:18

论高校学生班主任的情感投入

【摘要】教育管理是一种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学生班主任作为主要从事新生思想教育的特殊群体,在工作的过程中投入情感是交往的双方――学生班主任和新生的共同需要。情感的投入属于影响学生思想和行为的非理性因素,为做到情与理的有机结合,应遵循了解关心、公平对待、尊重信任、交际愉悦、严慈相济和理智与情感统一六项基本原则。

【关键词】 学生班主任 情感投入 教育管理

高校为了加强对新生的教育管理,帮助新生尽快的适应大学生活、顺利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角色的转变,通常聘用高年级中表现非常优秀、综合素质及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新生班的班主任。这些担任班主任的学生通常被称作学生班主任。高校中的学生班主任是一个特殊的教育群体,是为适应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他们有着双重身份,同时扮演着教师和学生双重角色。在面对新生开展工作时,他们是班主任――教育者,在完成自身学业时,他们是学生――受教育者。正是由于学生班主任的特殊身份,在从事教育管理的过程中,有诸多因素(如:彼此成长经历相似;年龄相近;心理相容;情感相投;求学相同;朝夕相处等)有利于他们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有利于维系师生间的正常工作关系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新生能较快、顺利地适应大学学习与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学生班主任怎样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作用,从而获得最佳教育效果。从其身份的特殊性来讲,学生班主任在工作中的感情投入是十分重要的。

一、学生班主任情感投入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对情感作过精辟的论述:情感――这是道德信念、原则和精神力量的核心和血肉,没有情感,首选就会变成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这一论述入木三分地指出了情感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作为学生班主任来讲,其情感投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满足新生的心理需要

马洛克在需要层次理论中指出:人们在满足了生理、安全等需要之后,继而产生一种爱和归属的需要。人从出生、成长、衰老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爱,人是在爱中成长的。这种爱的需要在特殊的环境中表现得特别强烈和明显。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处于心理、生理、性格等继续完善、成熟和发展的特殊时期,同时面临与高中不同的授课方式、陌生的生活环境和新的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对爱的渴望表现得尤为迫切,他们需要有一个交心谈心的朋友,通过心灵的对话解除他们心中的困惑,缓解因不适应带来的心理压力。学生班主任在这样特殊的时期面对新生开展工作,投入情感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

2、教育管理工作的需要

学生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是通过彼此间的思想信息交流来实现的。作为有着特殊身份的学生班主任,学生是否愿意接受你发出的教育管理信息,接受的程度和取得的教育效果如何,则完全取决于学生班主任与学生的心理相容水平。因为学生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和身份的双重性,为在群体中充分发挥榜样作用、产生广泛的模仿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一,新生刚刚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有较强的好奇心理;第二,学生将会与学生班主任有着相似的大学学习生活经历;第三,学生班主任是他们学习、工作等方面学习的榜样。一旦在群体中存在广泛的模仿,被模仿者与模仿者的心理相容水平就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心理相容程度较高,则表明学生班主任真正了解了学生的心理,讲到了学生的心底,做到了学生的心底,是受学生欢迎的,也是从实际出发的。这样实际上的教育管理效果与预期的目标的一致性就会很高。要达到广泛模仿和较高的心理相容水平,充分发挥班主任的榜样作用,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学生班主任的情感投入是前提和基础。

3、做好教育管理工作的精神动力

爱是普遍存在的心理需要。学生班主任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付诸情感的同时,其自身心理上也将得到情感的回报与激励。正是因为有了情感的付出,学生班主任才觉得精神生活是充实的。可见,对学生的深厚情感是一股巨大的精神动力。

4、人际交往的需要

人际交往从动态的角度来讲,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物品交换。由于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人际交往无论是在愿望、内容方面,还是在方式上都具有同他们的社会知识经验相对应的特点。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生活空间的不断扩展,以及社会阅历的不断增加,大学生的交往愿望就越来越强烈和迫切;同时,广泛的兴趣、丰富的情感、充沛的精力、活跃的思想,也使得大学生对各种自然的、社会的现象都会产生注意,希望自己见多识广,从而使他们交往的内容变得丰富。由于学生班主任和新生同属于大学生范畴,因此他们都具有强烈的交往愿望和丰富交往内容的要求。从学生班主任的角度来讲,只有投入情感,才能将两者的关系状态从“零接触”阶段发展到“深度卷入”阶段,从而与新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高校学生班主任情感投入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了解关心原则

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首先应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对于刚刚经过高考的激烈竞争跨入大学校门的新生来讲,他们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幼稚性与自觉性、独立性与依赖性共存,心理、情感等都不成熟。而且大多数都是远离家庭、远离父母到异地求学,甚至有部分新生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开始人生中的第一次独立生活。没有了父母近距离的关心和爱护,心理上似乎没有了归属感,其心理、感情是处于最脆弱、最敏感的时期,当他们在生活上、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迫切需要教师的关心、爱护、理解和帮助。另外每个学生成长的家庭生活环境不同、家庭的教育水平不一,从而形成了他们不相同的思想、情感和个性。因此,要对新生有的放矢的教育,学生班主任必须增强自我意识和同理心(同理心是美国心理学家铁钦纳1920年首次提出的概念,指了解他人的感受,认知他人的情绪的能力。铁钦纳认为同理心源自身体上模仿他人的痛苦,从而引发相同的痛苦感受。它与同情的区别是同情没有感同身受之意),深入、广泛了解情况,结合他们不同的思想表现、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学习情况、身体状况、家庭环境等找到合适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恰到好处地关心爱护学生,在彼此之间找到感情产生的支点,建立起情感沟通的桥梁,从而让学生感触到班主任的真爱,激发其学习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公平对待原则

俗话说,人过一百,形形。在新生班集体中,学生的水平肯定是参差不齐的。优秀生与后进生、智力水平较高的与反映较慢的、学习勤奋的与自由散漫的、性格内向的与活泼开朗的共同生活在一个集体中,作为学生班主任不能有远近亲疏、个人好恶的思想,不应以学习成绩优劣、智力水平高低定远近,更不应以家庭出身论亲疏,均应一视同仁,公平对待。

3、尊重信任原则

教育管理是一种特定环境中的人际交往。学生班主任在这种人际交往过程中应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与发展。学生班主任必须意识到只有把学生当作在人格和思想感情方面都同自己平等的个体,才能维系正常的工作关系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班主任的教育管理作用。只有充分尊重、信任学生,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工作、生活,充分展示并完善自己的个性,以积极主动的热情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去体验学习和生活的乐趣,最终收到从“学会”到“会学”,从“他律”到“自律”,从“模仿”到“创造”的教育管理效果。

4、交际愉悦原则

心理学上的“叶克斯-道德森定律”表明,人的活动效果在适中的心理紧张水平下最好,紧张程度过高和过低都不利于人们较好的完成工作任务。因此,学生班主任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应在比较轻松的心境与环境下与学生愉悦交往。同时也努力为学生之间的交往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在交际的过程中心情舒畅,没有过分的紧张感和压抑感,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生活、工作是一种乐趣,从而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5、严慈相济原则

学生班主任与学生间存在两种关系即人际关系和工作关系。在工作的过程中,一方面学生班主任应让学生感觉到关爱的存在,这是维系两者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为完成教育任务、达到预期目标,应严格训练和教导每一个学生。这种严格要求应体现在平时的日常工作当中。无论是对表现好的学生还是对表现差的学生,作为学生班主任,都应严格训练和教导,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作风。这两方面并不矛盾。从某种意义上讲,严格训练和教导学生,也是学生班主任对学生的一种爱护和关心,是学生班主任情感投入的一个重要方面。总之,学生班主任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投入情感应注意运用合理的方式,适度的分寸,做到严慈相济、严中有爱、严中见爱。

6、情感与理智统一原则

学生班主任投入情感属于影响学生思想和行为的非理性因素,它能激发新生的情绪情感,充分调动新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但如果非理性情感因素得不到理性的控制,就会失去目标和方向,导致实现教育目标的失败。例如,在工作中只强调情感力量,一味地姑息迁就学生,将会助长学生错误的发展,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增加工作的难度。因此,必须将理智和情感统一起来,在“动之以情”的基础上“晓之以理”,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 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 崔金赋:学生教育管理的非理性探讨[J].学校思想教育,1995(5).

[4] 李帅军:试论教师的情感投入[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5(1).

[5] 陈光磊、赵秀寒:师生间情感关系刍议[J].荷泽师范学报,1997(1).

[6] 李伟:浅议大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力量[J].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

[7] 杨波:大学班主任工作与情商教育[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上一篇:大学生就业难之我见 下一篇: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