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宗族发展分析

时间:2022-09-29 07:38:14

农村宗族发展分析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农村,尤其是在南方农村的不少地区出现了宗族组织公开恢复活动和宗族重建的现象,对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和作用。从宗族概念的理解入手,具体分析了农村宗族发展所造成的影响及成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对策,这对于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村宗族复兴;造成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1-0095-02

1 对“宗族”概念的理解

对“宗族”这一名词的理解,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我国著名社会学家孙本文先生认为:“宗族”是由“家庭”扩充而来,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包括父族同族同属的亲属。

我国另外一名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对“家族”是这样定义的,“家族是根据单系(父亲)亲属原则组成的社群,它是家庭的扩大,是一个“社群的社群”。其实,孙本文先生对“宗族“的解释和费孝通先生对“家族”概念的理解颇为相近。

在笔者看来,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变迁,目前在国内已经很难找到具有严密组织形式的、由宗法制度严格约束、并且有实质性的宗族活动及一定数量宗族财产的宗族了,取而代之的是以血缘为基础,交互利用为其显著特征的包括男女双方族系以及姻亲的庞杂的族系网络。

2 农村宗族发展的影响

2.1 宗族组织对农村发展的积极影响

2.1.1 有利于克服小生产的局限性,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互助

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得“家户经济”得到复兴,同时以前存在的集体支持弱化或者消失。这样在遇到农忙、天灾等需要他人帮忙时,农民自然会利用血缘关系,寻求宗亲之间的生产互助,宗族组织可以满足这样的需要。而这种经济上的互助在落后的农村地区对于维护经济发展和村民生存是至关重要的。

2.1.2 利于参与村民自治,促进农村的民主化进程

建国后我国在农村建立的严格的社队制在改革开放后瓦解,致使正规的权威中心和农村的家户之间出现了真空。国家为了填补农村留下的组织真空,实行了村民自治,建立农村自治组织。但是我国村委会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村民自治没能真正地实现。宗族力量进入基层政权也可以对基层行政形成监督,能更好地维护农民的利益,成为制约正式权力的一种独特势力,对农村的民主化进程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1.3 促进了农村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

改革后以分权为特征的农村改革的推行和的解体,导致了家户经济的兴起与地方政府的“公有”力量的弱化,政府对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越来越少,公益事业随之变成了民间的事。在政府减少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减少的情况下,宗族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宗族在农村缺乏政府“眷顾”的情况下,宗族组织在发展农村社会互助和公共事业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2.2 宗族组织对农村发展的消极影响

总体上说,宗族制度是氏族社会瓦解不够彻底的表现,是生产力较为低下时的产物,与现代文明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对农村发展主要表现为消极影响。

(1)破坏农村政权运行规则,冲击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父系单亲血缘关系为基础而缔结成的封建宗法组织,利用血缘先天属性的亲近,辅之以严厉的族规宗约,使宗族往往容易形成相对稳固的社会小团体,甚至蜕变为地方势力,影响村民自治和基层政权建设。

(2)农村部分宗族组织的盲目排外性,对农村社会稳定及和谐发展造成一定冲击。这类宗族组织往往只关注其内部宗族利益,沟通交流也大多局限在宗族内部,因而就不利于异姓家族的互帮互助和良好的关系网络的形成。表现在有的对非本宗族干部的工作设置障碍,有的宗族利用修续族谱、认祖宗等手段排斥异姓群众,制造异姓群众之间对立情绪,影响各族姓之间的和睦与团结,恶化社会治安,妨碍农村法制建设等。

(3)影响经济工作,使农村发展后劲不足,危害农业生产。一些地方由于宗族不法活动,农业生产遭到干扰,正常的工作无法开展,各项合同难以签订,经济结构难以调整,集体事业难以发展,公益活动难以进行。

(4)传播落后文化,冲击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滋生和传播落后意识。农村宗族活动也使一些带有封建文化印记的落后思想意识得以复活和蔓延,并导致落后行为方式扩张,助长封建迷信活动,破坏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例如,严重挑战殡葬改革,土葬、建墓、大操大办等,出现丧葬文化的倒退;还有,如严重冲击计划生育观念,在生育数量、性别选择上都有消极的影响。

(5)乱相摊派,增加农民经济负担。随着宗族活动蔓延,一些农村的摊派项目越来越多,农民负担越来越重。因为家族组织一无上拨经费,二无资产收益,其活动经费只能由族人摊派。

3 对当代宗族复兴原因的分析

总的说来,促使当代宗族复兴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中国人传统的家庭观念、亲族原则是宗族组织延续的内在依据

中国人家庭观念重、亲族原则浓是世界公认的。许良光先生在《宗族・种姓・俱乐部》一书中指出: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对个人的主要影响是凝聚性,即同伴间的向心倾向。由于个人的初始集团是家庭,所以向心的世界观理所当然地会引导人们停留在家庭中,在家庭之外,则停留在家庭的直接延伸物--宗族之内,而不愿超此远离。”他还强调:“宗族是家庭的扩大,二者是亲族原则的同一表现。”由此可见,家庭是组成宗族的个体,亲情(亲族原则)则是凝聚宗族的粘合剂。二者在延续宗族组织,强化宗族意识方面起到了十分独特的重要的作用。

3.2 农民生产、生活互助的需要是农村宗族组织复萌的根本动力

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体系随之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分户经营,劳动耕畜种子都要自行解决。当遇到农忙、天灾等需要他人帮助时,农民很自然地利用血缘关系,在宗亲间开展生产、生活互助。正是适应这种客观需要,80年代以后农村宗族组织开始活跃起来了。

3.3 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和宽松的政治环境是农村宗族组织复兴的外部条件

客观地讲,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是培育宗族组织的“天然土壤”,宽松的政治环境是宗族组织生存的“自由空间”。尽管农村社会的宗族组织一度销声匿迹,但是同族限居的生活方式仍然沿袭下来,宗亲间的互助并没有停止,同时,紧张的意识形态控制有所松驰,宗族组织的复兴也就顺理成章了。

4 对农村宗族现状应采取的对策

4.1 发展农村经济,瓦解宗族势力存在的根基

发展农村经济是根本。宗族组织在现阶段乡村社会的存在,从根本上说是与传统社会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相联系的。清除宗族势力的最起码和最根本措施是打破它存在的经济基础。就目前中国农村来说,紧要的是发展经济,以便在经济水平提高的基础上实现生产方式的顺利转换。彻底打破农村相对封闭的分散经营格局,发展乡村的工业化和集体化事业;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向商品化、专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并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使群体本位趋向个体自立,宗族势力的存在因缺乏现实的经济和文化心理的基础而逐渐萎缩以致消失。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科技的日新月异、社会的发展进步,宗族和宗族文化的变异和弱化是必然趋势。

4.2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克服宗族组织的消极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的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农村各项社会事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始终处于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农民游离于社会的保障网外,他们的生、老、病、死基本上由个人或家庭来承担。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这种以城乡属性分层社会保障的做法既不合理,也不公平。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农民也同样面临市场风险和程度同等的生活风险。特别是非农化与城镇化进程以及人口转变等使农民的社会保障需求大大提高。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贫困者得到基本生活保障,为寻求新的发展机会提供基本的生存保证,才能有利于社会稳定。当前,要突出抓好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进,这对克服宗族的消极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4.3 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对于宗族文化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乡村民主政治的发展要以乡村公民民主意识的培养和提高为前提。实现村民由传统的狭隘的“族人”观念向现代政治人、国家公民观念的转变。宗法文化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同样也会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步消失。为有效地瓦解宗族的思想文化基础,促进宗族实体的消解,一方面要对农村社区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宗族文化进行具体分析,逐渐剔除诸如宗法思想等保守、落后、不合时代的成份。另一方面,要持久有效地在农村社区传播社会主导价值观和先进思想文化,有积极提高农民整体文化教育水平,丰富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逐渐克服保守、落后的宗族文化,促进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4 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素养来抵制宗族组织的消极影响

要抵制宗族观念的消极影响,就必须使农民学会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要大力开展普法教育,通过宣传和引导,使村民自觉地了解国家政策、法律,站在社会整体的高度思考和分析问题,提高其参与村民民主自治的意识和能力。要重点对族长等领头人进行法制教育,引导其奉公守法,防止其带头违纪违法。对于煽动宗族械斗等违法行为,特别是企图将宗族变成一种私人权力组织,干预社会公共事务,甚至蜕变为带有黑社会性质的恶势力,则应坚决取缔,严厉打击。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解决农村热点、难点问题,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化解农村各类矛盾,必须建立健全农村各项制度,使农村工作有章可循,照章办事,决策民主,办事公开,确保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4.5 坚持村民委员会自治,完善农村民主制度

消除宗族力量不仅仅要着眼于宗族组织本身,还应建立和完善一种比宗族具有更大整合力量、更多优势、能为广大村民普遍认同的合法性组织。就目前而言,这种组织无疑就是村民自治组织。目前,我国广大乡村已普遍确立了村民自治制度。但由于各种原因,在一些地区,基层政府往往要依赖家族力量来完成某些工作,如进行社会教育、维护社会治安等。在一些地区出现的正式组织权力流于形式而家族非正式组织权力膨胀,宗族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交叉运作,由宗族组织权威起主导作用等现象亟待改变。要在不断健全和完善现存的村民自治制度的同时加强研究、探索实现乡村实际权力由家族组织向村民自治组织转移的有效途径。

5 结语

通过对农村宗族问题的研究,我们认为,当代宗族复兴现象是有原因的。宗族组织既有有利于农村发展的一面,也有不利于农村发展的一面,宗族组织对农村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现阶段的宗族问题,我们应当全面考虑,笔者结合实际提出了一些必要的措施和举措,这对于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无疑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乡土中国[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59-61.

上一篇:论政府绩效评估中引进多元评估主体 下一篇: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