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描写”的教学技巧

时间:2022-09-29 05:49:25

透析“描写”的教学技巧

笔者从事职高教学已有十多年,在教学过程中收获颇多,现就文学作品中的“描写”这一表达方式,谈一谈自己的教学经验。描写是一种常用的表达方式,文学作品中少不了“描写”,学生作文更因有它而增色不少。笔者在教学中,通过认真详细地讲授描写的特点,竭尽所能地指导学生在写作时把描写运用得恰到好处。

一、人物描写的教学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常用到的描写包括三类:

1.外貌和神态描写

例如,在“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写到“黛玉两弯似蹙非蹙胃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姣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姣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从这段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美貌多情、体弱多病的黛玉形象。

2.语言描写

人物的语言必须符合身份、地位、经历,这样才能真实可信。例如,笔者在讲授优质课程《雷雨》的过程中,周朴园与鲁侍萍的语言占了大部分篇幅。周朴园与鲁侍萍在三十年前是一对情人,侍萍曾为周朴园生下两个男孩,周朴园思念、想念着她。然而,三十年后,当周朴园认出侍萍后,不是拥抱,更不是忏悔,而是说:“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里来了……”短短的三句话,充分暴露出周朴园的本质,也非常符合其身份、地位,因为他怕侍萍的出现会影响到自身的名誉、利益。因此,周朴园翻脸不认人,其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由此,不难理解这段对话的用意了。

3.动作描写

《背影》一文中,一件平常事经朱自清写出,竟成了文学名篇。原因就在于他找到了一个出色的艺术直觉形式,并进行了详细的动作描写:“我看见他带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把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笔者让学生准确地划出动词,理解“父亲”这一形象。

二、环境描写的教学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有形的、实的,情思是无形的、虚的,化情思为景物,就是以神求形,移情入景,情景交融。

1.自然环境描写

鲁迅的《社戏》,写了一群农家纯朴少年月下乘白蓬船去看社戏的情景:“那船头潺潺激水的声响,那河底的小草和两岸豆麦散发出来的清香……”此情此景,与乡野少年们撑篙摇橹、上岸偷吃自己田里的罗汉豆等行动相揉合,组成了一曲风味独具的田园交响诗,使人如临其境。因此,在教学中,笔者会设计表格,让学生将描写逐一填入,并通过与不同课文的比较,使学生牢记描写的作用,同时要求他们在写作中适当运用。

2.社会环境描写

相对于自然环境来说,社会环境对于人物性格的形成发展,其作用要大得多。《祝福》中,祥林嫂的社会关系可谓简单又简单。鲁镇的人们对她冷淡、麻木不仁。“我”既关心又同情,但对冷酷现实又无可奈何,也怕担负责任。柳妈好心帮她去“捐门槛”,却将她送上了绝路。在这样的一个社会中,她注定活不下去。鲁迅写作此文时,正是辛亥革命后,封建帝制虽被,但取而代之的是地主阶级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制度、封建礼教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这样的时代注定会产生祥林嫂这样的悲剧。

三、指导学生写作

笔者在辅导作文时,讲授了描写的手法。文章有了描写,就会增加色彩。

1.注意观察

学生进行描写时,要有信心,注意观察。例如,描写秋景,可用落叶、秋蝉表现悲凉;描写青年人的朝气蓬勃,可用赛场上争先恐后、汗流浃背表现。

2.注意描写方法

第一,目的明确,运用时根据主题需要,不要画蛇添足;第二,抓住特征,真切动人;第三,适应文体,小说的描写需要带有感彩,非记叙文体中描写以白描为主。

3.重视片段练习

如果涉及人物描写,就要从外貌、语言、行动、心理几个方面去写,平常多做观察、描写的片段练习。例如,对老师的描写,外貌可抓其特征,如驼背、华发等;语言可写口头语;行动可选最突出的动作手势。

4.及时讲评描写习作

课后习题中有这样的题目:“要求通过设喻描写母亲的笑”。学生们写出了很多句子,如“母亲的笑,像一枝盛开的康乃馨,那么美丽,又那么纯洁,那么温柔,给人以安慰,给人以信心”等。这些优秀的描写,把抽象事物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生动、具体。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综合职教中心)

上一篇:生理学知识在人体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教学中的... 下一篇:如何构建“自主学习”的体育课堂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