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失窃记

时间:2022-09-29 05:38:03

博物馆失窃记

纵观全球各大博物馆,常有盗窃案发生:从建国以来故宫的五大盗窃案到卢浮宫偷盗《蒙娜丽莎》的“爱国小偷”,从大英博物馆的“神偷”到盗窃冬宫221件文物的“冬宫大盗”等等,这些现象在给大家提供饭后谈资之余,也引发了人们心中的疑问——为什么博物馆频频失窃?

有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年底,全世界失窃的艺术品超过25万件,而其中只有约5%的失窃艺术品被找回……

2011年5月10日的故宫博物院内,自九龙壁以北的展览区均被封闭,原本持故宫门票即可免费参观的斋宫及诚肃殿无法进入。

有网友在微博上爆料其中的原因:5月8日晚至9日凌晨之间,故宫博物院被“凿墙盗宝”,有“文物”被盗。此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故宫博物馆被盗早已不是新鲜事儿,据报道,建国以来,北京警方有记载的故宫盗宝案一共发生了5起。

1.故宫盗宝第一案:1959年8月16日清晨,故宫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打开养性殿门时发现靠近地面的一块大玻璃碎了。经清点,被盗的是西间展厅的首卷柜,里边陈列着14页金册、10页玉册、5柄玉雕花把金鞘匕首及金钗、佩刀等文物。

其中,14页金册中的8页和5柄玉雕花把金鞘匕首不翼而飞。当年11月12日,因形迹可疑,带着赃物及现金的山东来京学生武庆辉在坐火车时被乘警抓获。

2.孙国范案:1962年4月16日夜,盗宝贼孙国范先是藏在珍宝馆大门外厕所后边的阴暗夹道里。天黑无人后,他蹬着珍宝馆墙下的脚手架,翻进了珍宝馆。打碎展柜的玻璃后,他拿出了金碟金碗。紧接着,他又撬开一个展柜,把里边的两颗大金印装进背包后原路返回。此刻,故宫已被封锁,200多名民警和武警正等着他从高墙上爬出来。

孙国范自以为人不知鬼不觉,其实,他一进入养性殿,警报器就把消息报告给了故宫保卫处值班室。

3.陈银华案:1980年2月1日上午,23岁的陈银华随游客进入珍宝馆,看中了养性殿展柜里的那枚硕大的“珍妃之印”。当天下午3点多,他趁工作人员开始闭馆打扫时,溜进事先看好的珍宝馆门外东南的厕所。趁人不备,将重达13.6斤的“珍妃之印”盗走。最终,他还未走出故宫即被抓获。

4.韩吉林案:1980年夏天,韩吉林假装在养性殿与畅音阁之间参观,趁工作人员不注意,他身手麻利地翻墙进了一个小夹道,找了一个背阴的地方躺下等天黑。故宫闭门后,他也意图偷走“珍妃之印”,但他刚用石头敲碎养性殿玻璃门,就被赶到的警卫人员抓获。

5.向德强案:1987年7月,向德强参观故宫时,珍宝馆养性殿陈列的乾隆皇帝用过的一把匕首引起了他的注意。随后,他隐藏在故宫角落里,待天黑后,向德强翻进养性殿院内,走向养性殿。他试探着推了推养性殿的门,门一动不动。借着月光,他发现门上挂着一把大锁。没等他想到进入的办法,赶到的安保人员即将他抓获。

1911年8月21日是周一,按照惯例卢浮宫闭馆,只有少数工作人员在大厅里走动。卢浮宫的维护总监皮奎特在早上巡视《蒙娜丽莎》时,告诉助手,这是卢浮宫最值钱的画,也是卢浮宫的镇馆之宝。

但就在皮奎特离开后不久,一个穿着白色罩衫的人从角落里走了出来——卢浮宫维护部门的工作人员总是穿着这样的罩衫。

他径直向《蒙娜丽莎》走去,并将画取下来藏在工作罩衫里离开了大厅。他显得异常冷静,尽管在底层的楼梯间他遇到了一点小麻烦——小偷掏出钥匙却打不开门,而这时他遇到了卢浮宫的水管工索维特,索维特用一把钳子帮他开了门,并说“他们应该把门开着以便有人进出”,窃贼表示同意。

所有的这一切直到周二开馆时才被保安员发现,疯狂的寻找随即展开,可一切无济于事。为此,当时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巴黎人报》专门在头版登出了《蒙娜丽莎》巨大画像,上面醒目地写着大标题“佐贡达夫人逃离卢浮宫”,标题下还有一幅讽刺性的漫画:蒙娜丽莎咧着嘴笑着,旁边写着“我真高兴,400年后我终于自由了。”

《蒙娜丽莎》就这样失踪了,直到1913年11月29日,佛罗伦萨古董商阿尔弗雷德·杰里收到一封署名“列昂纳多”的信,作者声称要把《蒙娜丽莎》“归还”给意大利,前提是必须支付他5万里拉(意大利货币)的费用,并暗示他是受爱国心的驱使,产生了归还被外人盗走的意大利国宝的愿望。

最终在与这个人接头之后,杰里通过对照手上原件的照片,以及原画上的龟裂纹(即颜料上的裂纹,往往被当作画的“指纹”来鉴别真伪),结果证明这正是《蒙娜丽莎》真品。很快,他说服这个人回酒店等候奖金,然后就报了警,将这位原名叫文森佐·佩鲁贾的窃贼抓获。

佩鲁贾在意大利受审时,极力强调他做的一切都是源于爱国热情,他曾作为粉刷匠在卢浮宫工作,他不忍看到那么多意大利艺术品落入他国之手。

起初,他想偷曼特尼亚的《战神与维纳斯》,因为他在卢浮宫听到一些参观者对此画大加赞赏。但最终他将目标锁定在《蒙娜丽莎》身上,因为它比其他画要小得多,可以藏在衣服下面——最终,他仅仅被判了1年零15天的监禁。意大利议会在经过一番激烈讨论之后,也将《蒙娜丽莎》送还给了法国。

可是,案情到此时还没有结束,一切因为一个叫瓦尔菲尔诺的诈骗犯的出现。他在卡萨布兰卡的酒吧中醉酒时,无意间向美国记者卡尔·德克尔透露:实际上他才是《蒙娜丽莎》盗窃案真实的主使者。

记者从这位醉酒者的口中得知:早在1910年,瓦尔菲尔诺就已经在卖《蒙娜丽莎》的赝品了,他意识到,必须把《蒙娜丽莎》从卢浮宫偷走,这样客户才能确信自己拿到的是卢浮宫的“失窃真品”,于是他心生一计:一边复制了6幅《蒙娜丽莎》的赝品,准备在合适的时机散布出去,一边雇佣了当时在卢浮宫当粉刷匠的佩鲁贾偷盗名画,因为他知道卢浮宫的密室和那些供雇员进出的安全通道。瓦尔菲尔诺还对他说:“这易如反掌,卢浮宫里穿白罩衫的工作人员永远不会遭到怀疑……”

而就在《蒙娜丽莎》失窃的消息传出不久,瓦尔菲尔诺的那6幅赝品便被卖往美国。这些赝品的收购者都认为自己拿到的是从卢浮宫偷出的真货,佩鲁贾也为这一单活儿得到了不少的报酬。但让人意外的是,他将钱挥霍一空之后,却找到瓦尔菲尔诺藏真画的地点偷了第二次。“这个脑袋长草的家伙居然疯狂到想卖掉这幅真画。他不知道这是超出他智力范围的事”——对记者说这话时,瓦尔菲尔诺愤怒地砸碎了酒杯。

当然,这次案件到最后还是不了了之,因为瓦尔菲尔诺的故事没有佐证,他在对记者讲完这最后一席话后便再也没出现过,而那位著名的“粉刷匠大盗” 佩鲁贾,最后也死在了法国,所有他知道的关于《蒙娜丽莎》失窃案的细节都跟他进了坟墓。

在好莱坞影星汤姆·克鲁斯主演的《碟中谍》中,“神偷”既没有触碰警报系统,也没有打碎玻璃,就顺利盗走了物品。而这样离奇的盗窃案,在大英博物馆也发生过,且至今未能破案。

2004年10月29日,在大英博物馆最负盛名的东方艺术馆中,15件中国文物突然失踪,其中包括具有600~1300年历史的玉簪、玉坠、金狮、发夹、指套等。随后,大英博物馆的新闻发言人汉娜·波尔顿公布了警察勘查现场的情况综述:失窃文物属于东方艺术馆的33号展室,现场没有任何玻璃破碎的痕迹,盗窃者也没有触发任何警报系统,没有迹象显示盗贼是使用强力破门而入。

资料记载,英国是欧洲收藏中国文物最丰富的国家,以大英博物馆为最,在该馆的东方艺术馆里,陈列着大量中国古代和近代文化艺术珍品多达2万余件。而这些流散在海外的众多中国文物,要么是在侵略战争中被列强抢走的,要么是被一些外国人偷走,或是勾结当时的军阀,以极低的价格买下后偷运出境的。

据汉娜·波尔顿介绍:这次失窃的文物都是1930年从中国“搜罗”来的,虽然投了保险,但显然它们是无价之宝。

此次被盗吸引了世界目光,各大媒体也对大英博物馆的防盗措施议论纷纷:原来,大英博物馆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固若金汤,它的安保频频出现漏洞,仅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它就多次受到盗贼的光顾:1990年曾有价值10万美元的日本雕像失窃;1993年,一批罗马时期的钱币和珠宝再次失窃;1997年,一本珍贵的波斯古书又突然不知所踪……

警方公布,这一次被盗的东方33号展室有110米长,是大英博物馆内最长的一个展室,很多地方是监视盲点。被盗的展柜有半人高,四周是木头的,顶上镶嵌着玻璃,盗贼是用高科技手段打开展柜锁偷走文物的。

更让外界惊奇的是警方还原的作案过程:盗贼在博物馆对公众开放的时间里混在普通参观者里进入博物馆,随后又躲过了保安人员——因为绕大英博物馆的全部展室走一圈约为4公里,保安来回巡逻盲点很多,最后他来到失窃的展柜前——已经事先踩好点,这个展柜并没有单独的警报装置。在躲过监视开锁得手后,他又大摇大摆地从正门离开。

虽然此案已经事隔多年,但至今这起神秘失窃案依旧还没有找到任何有关嫌疑人的线索,英国《独立报》的文章猜测说,由于近年来收藏家对东方文物的兴趣日渐浓厚,东方文物本身也因此身价倍增,不排除出手阔绰的亚洲买家参与这起盗窃案。

英国警方也认为,有买家在幕后指使的说法不无道理,通常情况下,销售市场的繁荣无疑会成为盗贼们铤而走险的巨大动力,不排除这次就是某个私人收藏家看中了这批文物,给盗贼下了订单。

相比大英博物馆这起无头失窃案,同样发生在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的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冬宫)的“世纪盗窃案”,则更让世界文化学者们感到痛心和蹊跷。

这个灰色记忆出现在2006年的夏天,位于圣彼得堡市的收藏品殿堂——冬宫,在这一年的8月进行了一次藏品检查。俄罗斯联邦文化和大众传媒部的官员很快发现:冬宫内的许多藏品都不翼而飞,其中包括中世纪和19世纪的一些稀世珍品,共有包括圣画像、首饰、银器等221件艺术藏品下落不明。初步估算,这些稀世藏品价值1.3亿卢布(约折合5000万人民币)。

事实上,冬宫在此前已经多次被盗,如2001年3月22日,一幅名为《妻妾戏泳池》的19世纪法国油画被盗,价值数百万美元。可这次案件被盗藏品数量之多,价值之大,丢失之蹊跷,不仅让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艺术传统的俄罗斯人深感晴天霹雳,也让世界震惊。

听过报告后,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普京勃然大怒,他责成政府成立专门委员会对此进行调查。很快,冬宫失窃的时间被查了出来——居然是在一年前的秋季,当时部分藏品保管员因人事变动,在交接工作时就发现有藏品缺失,但马虎的保管员竟然认为“或许是因为没有收拾,过一段时间就能够在某个角落找到缺失的藏品”,所以对外一直没有声张。

更让人蹊跷的是,如此大的盗窃案仅仅在一周之后就有了结果:俄罗斯警方集全国之力,对海关、港口、陆地进行“水陆空”立体检查后,即宣布冬宫46岁的女保管员拉莉莎·扎瓦斯卡娅便是这次案件的主谋——但是在数月前,拉莉莎已经在办公室突然死亡。

同时,警方还向外界公布了在拉莉莎家搜索的情况:在其家中发现约70张典当行交易发票,而其被捕的丈夫与儿子也交代,拉莉莎利用职权,很早就开始将藏品从单位“捎带”回家,父子俩只是负责将妻子带回家的藏品转卖出去的“从犯”。

就这样,“世纪盗窃案”的调查告一段落。但是,警方将凶手定为一个已死之人的答案还不能让公众信服,许多问题仍然令人费解——盗窃案的主犯是否就只有女保管员一家?221件文物被窃取,如此大的规模有没有其他人参与?

还有人质疑,该案与俄罗斯黑手党或高层人士有关联,甚至就连冬宫馆长彼奥特罗夫斯基也觉得,拉莉莎似乎只是替死鬼,这一案件中似乎还深深地隐藏着什么阴谋,真正的“冬宫大盗”还在幕后……

上一篇:懵懂少年的发明之路 下一篇:浅析大学日语阅读课程中的任务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