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科技创新论文

时间:2022-09-29 03:25:27

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科技创新论文

1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科技创新协同度评价模型

1.1复合系统组织结构

从产业集群的定义可以看出,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要素主要是装备制造企业,除了企业之外还有与装备制造业相关的机构,这些机构主要包括:装备制造业科研机构、社会中介组织和机构和当地高校的相关研究机构等。产业集群科技创新是一个协同合作的过程,在这个合作创新的过程中企业起着关键作用。作为合作的主体,企业的资源包括人才、资金、设备、技术和信息等都是创新活动不可或缺的部分。企业的管理水平一方面能提高企业环境认知度,改进工作程序和提高工作绩效等,另一方面也能加强企业的危机意识,提高企业协同创新的合作度。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企业的资源可以归纳为企业的能力。从管理学的角度,企业文化对企业的投资类型和风险意识影响巨大,多元的创新文化与合作精神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合作。企业具有良好的声誉更能促进企业与其他创新主体间的合作。企业与企业或相关机构进行协同创新,需要合作体之间建立比较牢固的信任关系,还要保持实时有效的信息沟通与资源流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1+1>2协同效应[7],对方也要做出必要的承诺,履行合作义务承担相关责任,这就是合作主体间的关系。除了以上两个要素之外,还要有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内外部环境的支持。因此,可以将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科技创新体系看作是一个复合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有三个子系统,分别是企业子系统、关系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三个子系统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整体功能。其结构如下图,其中虚线方框部分为关系子系统,双虚线方框内为环境子系统,实线方框部分为企业子系统,这里的企业仅指产业集群内部的装备制造企业,非营利的相关机构(如产业集群内的高校、社会中介及科研部门)不在企业子系统内。

1.2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设定

假设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科技创新系统由n个子系统构成,用S表示,Si就表示系统中的第i个子系统或要素,其中i=1,2,3,…,n。子系统Si的序参量变量用Ψij表示,i代表子系统,j代表对应序参量,其中j=1,2,3,…,m。如果用α和β分别表示系统稳定临界点上序参量Ψij的下限和上限,则αij≤Ψij≤βij。假设i系统中最佳序参量为Ψik,该子系统的有序度可以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序参量为Ψi1,Ψi2,Ψi3,…,Ψik,该部分Ψij取值越大系统的有序度越高,第二部分序参量为Ψik+1,Ψik+2,Ψik+3,…,Ψim,该部分Ψij取值越大系统的有序度越低,其中k[1,m]。序参量对系统有序性的贡献值,一般用W表示,其中W[0,1],则子系统i序参量对系统的贡献率就是Wi(Ψij),可以得出子系统序参量贡献率的表达式如公式(1)。由以上的定义可得,Wi(Ψij)的取值大小反映了对系统有序的贡献程度,其值越大说明对系统有序程度的贡献率就越大,反之相反。系统协同度E综合考虑了各子系统的状况,当一个子系统的有序程度变化较大,而其他的子系统有一个有序程度变化幅度较小或者不变化,整个系统不能处于比较好的协同状态,表现为E的绝对值变小。该模型的构建将系统的协同程度可以用数值方式表示出来,给系统协同度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

2复合系统下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科技创新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评价模型框架,可将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科技协同创新系统分成企业、关系和环境三个子系统,评价指标的构建也是从这三个维度出发。通过文献整理,在重点参考张方[8]、陆杉[9]、李进兵[10]等人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得出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本文采用CRTIC法对子系统进行权重的确定。假设通过专家咨询,以问卷调查形式进行各指标的打分,使用SPSS17.0软件确定相关系数ρij和各指标的标准差。计算得出S1、S2、S3分别为0.101、0.087、0.074。关系子系统与企业总系统相关系数ρ12=0.3961,企业子系统与环境子系统的相关系数为ρ23=-0.6994,关系子系统与环境子系统相关系数ρ13=-0.9333代入公式(3)可得对应的影响程度分别为ξ1=0.4279,ξ2=0.3686,ξ3=0.3135。ξ1,ξ2,ξ3的数值代入公式(4)得出三个子系统的权重分别为0.385、0.332、0.283。同理得出其他各层次的指标权重,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3结论

通过研究发现,在加强子系统内部的协同度调整的同时,要分析系统整体的协同度,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能从实际出发,切实提高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科技创新能力。在后续的研究中应该更加注重对协同过程形成的研究,通过评价结果从整体到部分层层剖析,找到影响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科技创新的协同能力的关键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不断提高产业集群科技创新的协同能力。

作者:周松涛 于兆吉 李颖墨 单位:沈阳工业大学

上一篇: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质量控制 下一篇: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优化